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起源·波澜壮阔纵横论-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顾人体构造,“双毛”均由“箭镞”这一种成熟激素所催发,均属于成年的标志。在动物界中,成体与幼体有什么区别?最简单的说法是:成体需要觅食。史前人类既然为海洋猎食者,那么成年之后,就必须开始捕捉猎物。人类不具“守株待兔”的天分,因而更需要出色的活动能力,更为多元化的感应触觉。然而对于海洋来说,我们是半路出家的非法移民,缺乏因应海洋而设置的感觉器官。由于境遇艰难,基因系统的“报复性”特质涌现。个体身上逐步出现异化,合理变异带来的顽强生命力,强化成稳定的基因,并代代相传。那么,我们最早会变出什么?
    
  进入海洋之初,人类始祖首先遭遇的难题,无疑是浓密的体毛。除了在水中增加阻力之外,“落汤鸡”式的湿水长毛,非但不提供保暖隔热的功能,反而是作用逆转,导致夏天更热、冬天更冷。“褪毛”是一个漫长过程,但毕竟已踏出第一步。生物演变总有“镶嵌进化”的特点,部分毛发在此时极有可能“出轨”,成为人类适应海洋的一样原始武器。
    
  现代人当中,金发美女与红发俊男的比例越来越少,是因为金色或红色头发属于隐性基因,必须父母兼备同一发色基因,后代才能获得绚丽的发色遗传。反观腋毛与阴毛,是相当典型的显性“强势基因”,几乎任何人都不例外。由此可以推断,人类在海洋生活的时间相当漫长,而“双毛”也拥有出色的表现。否则,激发双毛的“箭镞”,无法名列“肾上腺”这个人类首席军火库。双毛究竟是什么?是一支支箭吗?海洋人类就潜水射鱼,多么轻松写意的生活!
    
  自然不能同意“生物箭”的观点,这并不代表本文作者欠缺想象力,畏惧“非人化”的创意。而是认为海人既拥有利箭,那么他们可能不肯脱海登陆了——他们是我的祖先,如果不肯上岸,那问题不是一般的严重。
    
  说笑归说笑,展开更现实的分析,人类远祖不可能处于太轻松的环境,否则,他们也丧失了持续演变的动力。最初下海的这些动物,仅限于浅海生活。当时的五大洲正处分崩瓦析的阶段,浅海大陆架被拆散再组合,应力层相互作用下,海底地貌参差起伏,无数冲积溶洞、礁石拱桥、海底钟乳等聚合成复杂构图,加上无处不在的珊瑚类软体动物,使海底俨然一个立体的迷宫。浅海地貌为初涉海洋的人类提供躲避鲸鲨的藏匿处,但同时也妨碍了追捕猎物。
    
  两千万年前的海洋,浮游生物繁盛、鱼类成群结队,虾蟹及贝壳类琳琅满目。丰富的食物资源,形成了致命的诱惑。人类呆在水底的时间越来越长,屏气能力也得到提升。但眼睛的水生化进展通常滞后,复杂的海底环境在目不能视的情况下,亟需一种简单易行的触觉器官。于是躯体几个关键部位的毛发,逐步强化并异变成胶质刚毛,同时衍生“防水膜”腺体——顶浆腺,使刚毛保持在水中的挺立与弹性,一种“新时代”的触须随之诞生,并成为这款动物海生历程的第一样进化成就。
    
  毛发的变异性相当强,它属于哺乳动物最原始的体表装置,因此在基因组里位列最易被“破译挪用”的一类。陆生猎食动物,例如猫科与犬科,在头部眉际和两颊生有触须,其感应范围与头部的轮廓大小保持一致。由于这些动物的躯体伸缩协调性极强,因此穿过狭隘间隙时,只要头部能穿越,身体也就问题不大。
  
  然而人类的躯体并非如此,当他双臂前伸潜游时,必须保证双肩部能穿过障碍,此时腋下的“触须”成为探触的重要工具。我们可将双臂高举过头来模拟这种姿势,即会发现左右两边腋下,是扁形躯体的最宽处。此外,由于陆生时期遗留的腹部隆起的体形,要保证下半身穿越不受阻,阴部延伸至脐部的触须,也提供了探测作用。臀弧后的“肛毛触须”,同样起到类似的功能。生殖器官对于动物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阴部触须也同样发达,捍卫了潜游时的绝对安全。
  
  至于更为重要的头部拥有触须吗?这个问题相对复杂,由于海洋人类独树一帜的头发和眉刺,触须的意义不大,至少“正面”与“后脑”没有这个必要。真要追究,耳壳是头部两侧最宽的位置,史前人类具有“耳须”吗?应有此可能,迄今现代人的耳壳仍残留了顶浆腺。
  
  以上的结论已足够精密,但本文并不就此“善罢甘休”。“双毛”的前身无疑是“触须”,但在两千万年前的人类远祖,已经是标准的“人型躯体”?恐怕并不现实。人类在发展历程里理应拥有不止一次的“下海”经历,假如从“地质学”推断最近一次下海年代,恰恰与“比较基因组学”的结论达成一致:那就是著名的国际海相断代标准——“阿基坦阶”。
  
  中新世(距今约2330万年~距今约530万年)公认以“阿基坦阶”下限为底界。从地质学得知,阿基坦阶代表渐新世末“海退”之后,又一次广泛“海侵”的开始。这一个“阶段”,海洋侵入内陆,地球遍布浅海,人类与黑猩猩的彻底“分手”正在阿基坦阶,距今约530万年——基因研究印证了这个“界点”。重新投奔大海的人类,面对的是“新海侵时代”更为复杂的海底地貌,“触须”在这个时期意义非凡,正式演变成“现代型”。
    
  “敏感”是触须系统的立身之本,它必须能瞬间发射脉冲,让神经中枢及时作出反应。直至当代,人类还保留着典型的“触须”——眼帘的超灵敏装置“睫毛”。比较睫毛与“双毛”的皮肤基层组织,拥有几乎一致的机理,具有特异化的神经末稍。现今人类的“双毛”敏感度,仍未大幅退化,特别是腋下皮层,具有人体首屈一指的反射功能。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别人对你腋下呵痒,就算是心情郁闷也忍不住发笑。其原理在于腋下敏感带被触碰,大脑基于一种横亘了千万年的“危险反射”,立刻发出“闪避”的指令,交感神经被强行激活,全身进入紧急状态……当瞬间反射的恐惧过去后,我们发现并不存在任何危险,于是就放心地下意识笑起来。
    
  如果说,腋毛仅仅增加了我们的童年乐趣,阴毛则直接扭转了人类的进程。现代人阴毛的真皮层神经出现了钝化,这并不难理解,由于它已完成了触须时代的历史使命。但阴毛的“牵引”性瘙痒,仍遗留在神经系统,并被转化成性爱时的摩擦快感。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对“性行为”的痴迷。女性在这种转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当初是“捕猎者”,触须更为发达;时至今日,她们也比男性敏感,“顶浆腺”的数量是男性的两倍。
    
  性爱原本仅属生理驱使的行为,但由于“历史原因”,生殖器外部属于“不受限”可反复脉冲发射的区域——这曾是“危险感觉先锋”触须的显著特性,因此人类的性行为与动物界迥异,具有“危险反射——放松——危险——放松”的不间断刺激,使性爱宛如“吸毒”一般,在脑中形成了一个对应的“阀”,并激活了相应的“鼓励机制”。最终的结果,我们将繁殖的“惯例”上升到“爱”的高度,同时“爱”这一种感性思想,推动了人类社会行为的高速发展。我们之所以有“爱”,我们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你必须向这功成身退的触须——致以最衷心的感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