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系内部也有反对曹锟、吴佩孚的派别,为首者是爱国名将冯玉祥。冯玉祥居然发动了北京政变,迎接孙中山进京。  
冯玉祥,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西北乡竹柯村人。其父冯有茂青年时代在家种田,还学了泥瓦匠手艺,后来为避兵灾,举家北逃,饱尝风霜,历尽磨难。冯有茂又考入武学堂,并以此为从军的跳板,投身于淮军将领刘铭传的军队中,转战各地,升为哨长。后在山东济宁与一游姓女子成婚,生下7个儿子,仅成活2人:长子冯基道,次子冯玉祥。冯玉祥3岁时,全家迁居保定城东的康格庄。冯玉祥在此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冯玉祥不满10岁那年,父亲为了维持生活,托朋友为冯玉祥在兵营中补个名额,以便领几两银子。冯玉祥入伍前,勉强受了两年零3个月的学塾教育。冯玉祥11岁那年,母亲生病,因无钱医治而死,使他悲痛万分。从此开始,他到军营中练习步枪打靶。这年7月,冯玉祥和他的父亲随部队开赴大沽,准备同侵华日军作战。冯玉祥亲眼目睹了日本军舰的挑衅,激起了他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  
部队奉命修筑大沽炮台,冯玉祥因年龄小,抬不动土,白天除做些杂务外,就帮着扫扫地,夜间随同父亲巡营,整天过的都是军队生活,一年后,部队开回保定,不久又移防安肃县。冯玉祥年满15岁,正式入营当兵,参加军事操练。当时他长得魁梧健壮,特别是身高超过常人,军中称他为“冯大个子”。父亲既是他的严父,又是他的长官,由于能得到父亲的指教和管束,比较容易接受军事生活和懂得各种规矩,也避免沾上军营中喝酒、赌博等败风恶俗。冯玉祥也认为,今后要有点出息,就不能整天瞎混,应当读书,于是他开始向读书和修养方面努力。在他人的指导下,冯玉祥普通的文字颇能粗识一些,于是便看《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施公案》、《彭公案》等等书籍。他的父亲在一年内发生两次不幸,先是骑马经过城门洞时,马前蹄被冰滑倒,人仰马翻,右脚被压成重伤,不久后化脓,养了3个月方才痊愈。祸不单行,军营裁减兵额,冯父虽立过不少战功,但已年老体衰,遂被裁职。冯兄从军在外,冯父只身返回安徽巢县家乡谋生。冯玉祥自少年时期就酷爱各种武术,打拳、踢腿、摔绞、举石头等等都下苦工夫练过,又在军中学到了刀枪剑戟各种武艺。他本来就体格健壮,身材高大,经过苦练武术,身体更加强壮。他又力求上进,阅读兵书,《操法》、《阵法》以及新建陆军七项等书,读得十分刻苦,有时彻夜不眠。冯玉祥看到淮军暮气沉沉,遂于1902年2月脱离淮军,投入袁世凯的武卫右军第3营左队右哨6棚,为正兵。1903年4月,他被升为正目。冯玉祥读书和操练都很勤奋,每次考试都是名列第一,因而被保荐立六品军功,这年年底升为哨长。1905年3月,武卫军右军移驻南苑,并改为第6镇,冯玉祥也由哨长改任司务长,随后又升为排长。到了8月,冯玉祥通过考试,名列第一,升为队官(连长)。  
协统陆建章和标统王化东对冯玉祥很器重。陆建章有位由他抚养长大的内侄女刘德贞,经王化东作介绍人,许配给冯玉祥,这样一来,冯玉祥便成了陆建章的内侄女婿,以后冯得到了陆建章的提拔和帮助。1909年的一天,从日本归来的革命党人孙谏声,到冯玉祥的住所来玩,看到冯在专心阅读曾文正公家书。孙谏声问道:“你还想当忠臣孝子吗?”冯反诘道:“当忠臣孝子难道不好不成?”孙道:“当孝子我不反对,当忠臣我可不赞成!”  孙拿出两本书,一本是《嘉定屠城记》,一本是《扬州十日记》。郑重地对冯玉祥说:“没人的时候,你再拿出来看,千万不要叫别人看见,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冯玉祥看完了这两本书,才知道满洲贵族率兵入关后屠杀汉人的惨状,不由自主地咬牙切齿,誓死要报仇雪恨,恢复种族的自由。他和青年军官中的几位挚友秘密地组织了“武学研究会”(简称“武学社”)团体。最初只有冯玉祥、王金铭、施从云、郑金声、王石清、岳瑞洲6人。
武学社以读书会的形式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冯玉祥任会长。读书材料由革命党人蓝天蔚、刘一清、孙谏声、戴锡九等人供给。武学社不久发展了100多位青年军官参加,同冯玉祥、王金铭、施从云等接近的1500余名学兵也参加了武学社。1910年9月,新编第20镇建立,冯玉祥因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被提为管带。部队里派来了一批满族权贵,这些人吃喝嫖赌,作风凶横霸道,十分狂妄,引起武学社的不满,冯玉祥、王金铭、施从云、张秉贤首先剃去发辫,以表示革命决心。韩复渠等人随后也剃了发辫。武学社风声过大。为了转移人们的视听,另设山东同乡会,推协统潘榘楹为会长。会长只是虚名,目的是利用潘做招牌,会务均由干事掌握,干事都是武学会骨干分子。武学社派人潜赴奉天、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假山东同乡会之名,建立革命机关,又派人分赴各省运动军队。并以救济同乡和开垦东北为名,筹集巨款,购办弹药,预备起义时用。  
1911年2月,张绍曾接任第20镇统制,武学社得到张的庇护,活动大有进展,辛亥革命后,冯玉祥等人积极准备响应,分头秘密串连鼓动。他们将革命军胜利的消息和一些鼓动革命的文章摘录油印成传单,广为散发,为此,冯玉祥将营中公用的油印机搬回家中使用。他们还在彭家珍的帮助下,截留了一大批清政府急需运往前线的军火,支援武汉革命军。清廷视张绍曾为危险人物,调他任长江宣抚使,20镇统制由保皇派潘榘楹继任。张认为自己的兵力难与袁世凯对抗,便宣告引退,解甲归田。冯玉祥等在滦州车站举行会议,决定请张不要听从政府命令,又电请政府收回成命,但始终未见复电。冯玉祥的行动引起军队中保皇派的注意,不久便把冯所在的部队调海阳镇驻守,有意将冯玉祥同王金铭、施从云等分开。1911年11月,同盟会员白亚雨从天津赴滦州,联络王金铭等,又派人赴海阳镇向冯玉祥报信,决定宣布成立北方军政府,推举王金铭为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总参谋长,白亚雨为参谋长,并由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署名发出通电。王、施决定率起义军直袭京津,但由于管带张建功玩弄两面派手法,私下向标统范国璋及总兵王怀庆告密。袁世凯立即派军队把起义部队严密监视起来。王金铭、施从云等发动起义后,于1912年1月3日正式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冯玉祥在海阳被拘禁起来,失去自由,因而未能响应起义。起义军因张建功率领的那个营叛变,遭到突然袭击,损失严重。王金铭等率起义军约七八百人撤离滦州,乘火车西上攻打北京。因铁路被毁,至雷庄5里处下车,与王怀庆军交锋,王怀庆部支持不住,即邀请王金铭等人往雷庄议和。王带百余人前往谈判时,被王怀庆伏兵袭击,一一被捕,王金铭等50余人壮烈牺牲。王怀庆镇压滦州起义后,本来要将冯玉祥杀掉,但由于冯在队伍中人缘甚好,有许多人前来营救,冯又与北洋高级将领陆建章有亲属关系,因而冯仅被押回原籍。他路过北京时,被陆建章搭救。  
不久,清朝垮台,陆建章任左路备补军统领,任命冯玉祥为前营营长。1913年8月,左路备补军改编为“京卫军”,冯玉祥升为团长。冯玉祥搞军事训练十分认真,除按陆军正式训练外,又增设铁杠、木马、栏阻等器械,并专门成立拳击技术排和器械体操排,以提高兵士的军事素质,还编写了教材和军歌,又编写了800字浅显识字课本。他认为治军最重要的是要得兵心,特立下了对士兵“八不打”戒条。即:一、官长生气时,不许打;二、士兵劳碌太过时,不许打;三、对新兵,不许打;四、初次犯过者,不许打;五、有病者,不许打;六、天气过热过冷时,不许打;七、饱饭后及饥饿时,不许打;八、哀愁落泪时,不许打。实行八不打后,逃兵大大减少。1914年,冯玉祥随陆建章赴陕,陆将冯部作为亲信和主力,冯团出北京时扩编为旅,冯玉祥任旅长。到陕西后,冯玉祥部因战功扩编为中央第16混成旅。冯旅在军界有一定的独立性,于是,冯便把滦州时期的革命朋友集合在自己的部队里,为他后来建立庞大的武装力量,准备了骨干。他成立了一个模范连,李鸣钟为连长,宋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