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广州起义”。在西江前线的张发奎猝不及防。  
原来那第二方面军教导团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组建的,内有100多名未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8月4日,教导团奉命从武汉抵达九江。张发奎突然下令要全团缴械,进行“清党”。许多学员怕遭到屠杀,纷纷离队。叶剑英利用同张发奎、黄琪翔的老交情,兼任了教导团团长,教导团改称第二方面军第4军军官教导团。叶剑英亲率这支革命武装力量,沿赣江南下,9月中旬教导团进到广东南雄时,叶剑英先往广州。叶剑英来到广州时,中共中央已决定发动广州起义,是时,周恩来、叶挺、恽代英、张太雷、聂荣臻等相继转往香港,策划广州起义。随后,周恩来去上海党中央工作,其他人留下负责广州起义的领导工作。叶剑英应召秘密去香港同恽代英等见面,回广州后便以第四军参谋长的名义,调教导团进驻广州北较场四标营。为了避免他人疑忌,叶剑英辞去了教导团团长职务,并向张发奎建议由杨树淞代理团长。教导团地下党组织吸收了100多人入党,全团1300余人,绝大部分倾向革命,其中有共产党员200多人,3个营长都是共产党员。中共广东省委要叶剑英设法把第四军警卫团拉入起义队伍,新编警卫团只有少数人是地下党员。叶剑英以广州城防空虚为由,向张发奎提出扩编警卫团的建议,正中张发奎下怀,张便问:“谁来当团长?”叶回答道:“听说有个琼州人姓梁,北伐打仗很勇敢,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张发奎立即说:“是梁秉枢吧!这个人我认识,就把他调来当团长。”这样,中共地下党员梁秉枢便当上了警卫团团长。随后,共产党员张诗教、陶铸等也被安排在警卫团担任领导职务,还吸收了省港罢工的工人纠察队员300多人。11月26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等由香港秘密到达广州,当晚召开省常委会议,决定12月12日举行起义。12月4日,张太雷在黄花冈召集教导团、警卫团、黄埔军校特务营等的200余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开会。7日,又秘密举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发动起义。不料,工人赤卫队设在小北街的大安米店的武器转运站被敌人侦破,老板被捕后供出实情,教导团也有反动分子告密。汪精卫得到报告后,连夜派其妻陈璧君回粤,面告张发奎立即镇压暴动。汪精卫又连发3电,要陈公博、张发奎、朱晖日火速解散教导团,查封工人赤卫队总部。共产党已组织广州工人赤卫队3000余名队员准备参加起义。12月9日,黄琪翔匆忙从前线返回广州,参与策划武装镇压起义军。公安局长朱晖日主张大施屠杀,叶剑英极力反对,担保教导团没有赤化;黄琪翔也不赞成屠杀主张。张发奎虽然没立即动手,但他密调黄琪翔部队从西江赶回,准备镇压广州起义。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中共中央派叶挺来广州负责广州起义的军事指挥。叶挺在12月10日从香港来到广州,当晚即投入紧张的起义部署。领导广州起义的领导班子成员有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12月11日凌晨3时半,沉睡的羊城被枪声惊醒。教导团分3路出动:东路由叶挺亲自率领第二营,乘坐汽车直扑沙河镇、燕塘,解决步兵团、炮兵团部,又回师黄华路,攻击造币厂和文德路上的敌第12师后方留守处;北路教导团第三营,攻击观音山和省长公署;中路由徐光英率领教导团第一营和工人赤卫队第一联队,攻击东较场、广九车站和公安局。警卫团首先处决了参谋长唐继元和两个反动连长,以第三营主攻,分头攻打驻肇庆会馆的第四军司令部、仰忠街第4军军械库。黄埔军校特务营在王侃予率领下,处决了几名反动军官,从黄埔岛乘渡船过江,去攻占鱼珠炮台。埋伏在国民党军政机关附近的各路工人赤卫队向攻击目标出动,徐向前指挥第6联队首先冲进警察局,把睡梦中的一个班全部缴械后,再冲向下一个进攻目标。  
起义军占领观音山下的公安局后,便在那里设立军事委员会指挥部,广州起义军改称工农红军;工人赤卫队为第一军;海丰农民军为第二军;教导团、警卫团为第三军。叶挺为工农红军总指挥,叶剑英为副总指挥,徐光英为参谋长。武装起义的枪声驱散了羊城的黑暗,迎来了新的黎明。工农红军占领全城,立即成立工农民主政府,即“广州公社”,推选苏兆征为主席(张太雷代),黄平为内务兼外交委员,杨殷为肃反委员,周文雍为劳动委员,彭湃为土地委员(赵自选代),陈郁为司法委员,何来为经济委员,张太雷为海陆军委员,恽代英为秘书长。逃到珠江南岸的张发奎、黄琪翔、陈公博、朱晖日等,匆忙赶到肇庆和江门等地,调集军队,开始反扑,逐渐对广州形成合围之势。张发奎乘坐“宝璧号”军舰,黄琪翔乘坐“江大号”军舰,指挥海军炮击长堤。英国军舰“摩轩号”、“莫丽翁号”,美国军舰“沙克拉号”,都派出陆战队登岸,日本海军陆战队也在西堤强行登岸。英军又调水兵2000人,法军调水兵400人,日军调水兵300人,共守沙面。新军阀和帝国主义联合起来,围攻起义军。  12日上午,敌人攻占了观音山的一些山头。张太雷由西瓜园返回的途中,不幸中弹牺牲。李福林的第五军也从珠江南岸进犯江北市区。傍晚,敌人已抢占了市内的主要据点,市内的反动分子乘机抢劫、放火,一时火光冲天,起义军被迫撤出广州。起义主要领导人分散转移,有的去了香港、九龙,有的从香港转赴上海党中央,有的奔向东江。一部分武装连夜撤退到广州以北的花县。张发奎、李福林等对起义者和人民群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市内和河南前后被杀者达七八千人,汪精卫打电报来说:“去共务尽。”宁可错杀一千,不能走漏一个。  
撤退到花县的1000余人,改编成红四师,选叶镛为师长、袁国平为党代表、唐澍为党委书记、王侃予为政治部主任。这支革命部队经过长途转战,于1928年元月来到海丰县城,同红二师会合。广州起义失败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反苏、反共、反人民的白色恐怖。桂系派兵搜查了汉口苏联领事馆,大捕共产党人,武汉大学也被搜查,前财政厅长詹大悲、教育厅长李汉俊被枪决。各地苏联领事纷纷下旗回国,工人罢工和民众集合游行均被禁止。国民党右派和桂系利用广州起义,向汪精卫集团发起攻击,称此为“汪派与中共合演的双簧戏法”。吴稚晖等借题发挥,一口咬定汪精卫就是共产党,监委邓泽如提出拿办汪精卫集团的主张。汪精卫见势不妙,即避往医院,拒不见客,白崇禧亲往法租界联系,部署捕杀汪精卫等,顾孟余、陈公博、甘乃光、王法勤、王乐平、潘云超、陈树人等的住处受到搜查,各省在右派主持下的国民党省党部,也涌现出一片反汪和讨伐张、黄的声浪。  
汪精卫集团势孤力薄,处境非常尴尬,不惜用自己的手打自己的耳光,用广州分会的名义免去张发奎、陈公博、黄琪翔、朱晖日职务,改任缪培南为第4军军长。汪精卫自知站脚不住,离沪赴法。黄琪翔也引咎下台,离粤赴法。张发奎电蒋介石,表示拥蒋,愿以党员资格补过将来。李济深和桂系的目的是夺取广东地盘。在西江的黄绍竑、东江的陈铭枢、陈济棠两路进兵广州。这样一来,北伐中两支声名赫赫的劲旅——“铁军”和“钢军”,在五华、岐岭等地杀得天昏地暗,双方伤亡均以万人以上。桂军虽胜,元气大损。张部被击败后,退入江西,被蒋派人收容,真可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陈公博、张发奎不得不离开广州,桂军重回广州,李福林解职赴沪。黄绍竑到广州后,仍用代理分会主席及代理第八路军总指挥名义,下令通缉汪精卫、陈公博等。  
桂系想抬出胡汉民出山,与蒋抗衡,南京一时拥胡之声大起。蒋便蔽护汪精卫集团,扩张自己的力量。关于处分粤委一案,决定接受中央监委会意见,汪精卫、陈公博、顾孟余、甘乃光4委员停止出席四中全会,留待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处分;陈树人、王法勤、王乐平、潘云超等委员照常行使职权。蒋介石左袒粤委,引起胡汉民、孙科、伍朝枢等与蒋介石之间的极大矛盾。胡乃一偏狭之人,一方面对蒋袒汪不满,一方面也不愿为桂系所用出面抗蒋。故以“出国考察”为名,与孙科、伍朝枢等一起去了土耳其。西山派元老许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