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志亦随着进去,甘对黎道:  “黎宋卿先生,我们汉人同志,流血不少,以无数头颅换得今日成绩,抬举你为都督。你数日来,太对我们同志不起。我对你说,事不成,你可做个拿破仑;事若成,你可做个华盛顿。你很讨便宜的,你再不决心,我们就以手枪对待!”  黎元洪这时头脑似乎略觉清醒,慢条斯理地道:“你年轻人不要说激烈话。我已在此两日,并未有什么事对你们不起。”陈磊道:“你的辫子尚未去!你既为都督,该做一个模范,先去辫子,以表示决心。听说你自到了谘议局,茶饭不进,你未免太着急了。我今有一言奉问:现在是民国了,你若尽忠民国,你就是开国元勋;你若尽忠满清,你就该早天尽节。二者必居其一,何以如此装模作样?你非才智胜人,即你不干,以中国之大,汉人之多,岂无做都督之人耶!望你三思,不然,恐同志等不容汝也!”  这时蔡济民等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劝他剪辫子。黎连忙道:  “你们再不要如此激烈,我决心与你们帮忙就是。你们说要去辫子,我早就赞成。我前在营内并下过传知,谓:愿剪发者,则听其便。你们明日叫个理发匠来,将我的辫子剃去就是。”  讲话间,起义士兵丁仁杰和刘度诚二人一起当即给黎剪去了辫子,现出圆圆的光头来。蔡济民毕竟是20多岁的青年人,竟抚摸着黎元洪的光头开玩笑道:  “都督好像个罗汉!”  黎元洪苦笑道:“有点似弥勒佛。”  黎元洪所以转变了态度,是他看到残余的反革命势力逐步被清除,革命形势不断发展,尤其是他听到起义炮兵1营、步兵1队在武胜门外两望一带阵地上,同停泊在长江的楚豫(瑞澄在此舰上)、楚材、江清各兵舰炮战约2小时,楚豫、江清两舰被击伤,敌舰向长江下游败走,这对他震动颇大。他向来迷信清政府的海军实力,今见清朝海军竟败于革命军之手,可知清朝的前途不妙,于是态度方始有所转变。  另有文字记载,正当黎元洪心情郁闷,自杀未遂的当口,黎家老仆来到都督府,欲面见黎元洪,卫兵不许其入内,老仆遥对黎元洪喊道:“如夫人劝主公降”,自是黎持两端,不坚欲殉节。这未免夸大了如夫人的作用了,那如夫人,即是黎元洪以3000元买的妾危文绣是也。  其实,在革命党人中,反对黎元洪做都督的不乏其人。革命党领导人张振武见黎元洪态度仍无改变,主张杀掉他,以吴兆麟为都督,李作栋、陈磊赞成,但吴兆麟坚执不肯。又有一些革命党人见黎元洪态度顽固,主张罢黎元洪都督职,以黄兴易之。赏叙长李翊东力持不可,谓:  “黎名为都督,实则俘虏,以黄易之犹如反掌耳。然窃以为不可,盖黎厚重知兵,为人望所归,一旦去之,恐摇动人心,招致内乱,则为敌所乘,其害可胜言哉。且黎氏为吾人所立,旋又去之,将何以取信于人,而招致天下士耶?”


第十章 武汉血战
  士兵们给黎元洪剪了辫子,天真的革命党人以为黎元洪真的拥护革命,便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庆贺。其实,黎元洪之肯于此时剪掉辫子,是因为他看出武汉三镇已归民军掌握,瑞澄经此炮击,谅不敢再有举动;纵然再来,也成不了什么气候。至于张彪盘踞在汉口一隅的刘家庙,手无实力,更是掀不起风浪。革命形势日有发展,他想就任新职,以迎合革命潮流。但又不肯明说,只好借剪辫子为题,来表示他转变了态度。  当晚,在都督府召开军事会议,黎元洪当众慷慨宣布:  “我对于革命,自11日至13日上午,犹未下决心,此际心已决矣。自此以后,我即为军政府之一人,不计成败利钝,与诸君共生死。今日革命军起义,是推倒清朝,恢复汉土,废除专制,建立共和的开始。承党及军、学界多数同志推戴兄弟为都督,我无德无学,何能担此大任?但众意难辞,自应受命。我等身为军人,从此须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扫除一切顾虑,坚决去干。但革命必须有充分武力。同事中多不明宗旨,临时走避,各位赶快通知他们,即速前来,以便扩充军队,准备战争,尤其老兵不得有逃走思想。品行端正或操课兼优者,概以军佐委任。拟即建议派员往说张彪回来,我让都督席位,使他仍为我等之长官,兄弟愿往前方督师作战;张彪如执迷不悟,就是我们的敌人,我认为革命成功,有十万分的把握。时间匆促,不多说了。各位回去尽其职责,速召集旧同事前来,鼓励士兵,不使士兵有逃脱思想,这是目前要紧的任务。”  听了黎元洪的讲话,诸人欣喜若狂,会场之中,掌声雷动。这表明黎元洪正式承认他为湖北军政府的都督了,从此要就任了。  就在黎元洪公开转变态度的次日,那谭人凤、居正自上海来到武昌,他们带着一大包手枪,于途已知武昌大势,即奔谘议局,一到即由蔡济民介绍与黎元洪见面,黎元洪即现出一幅可怜相道:  “革命二字,从未闻之,今强制我于此,岂非意外之事?”  黎元洪接任都督的最初一个时期,不知究竟同志若何?团体若何?事机若何?处处谨慎从事,凡事不多表态,现出一种莫测高深的模样,他窥视对革命别有用心的旧官僚、政客,招引他们向革命党人开展夺取军政府的大权,他的盟友便是汤化龙为首的立宪派。汤化龙、胡瑞霖等人趁机向黎元洪靠拢,他们急欲设法使黎元洪真正掌握都督实权,排挤革命党人。  谭人凤、居正来武昌之后,对湖北军政府的状况颇不满意,使黎元洪有了操纵大权的机会。当时军政府既要招军、组编军队,组织迎击敌人;又要处理政务,发布各种函电、文告;制订各种政策、纪律;安置各方来投靠的人;处理各种矛盾等等,真是繁忙混乱到了极点。加之首义诸子,大抵年少气盛,动机虽正,计事实疏,既难容人,又轻于动作。故军政府成立后,一切措置,颇有未尽之处。谭人凤、居正目击军政府整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片喧闹,混乱非常,觉得有必要重新整顿军政府,以加强军政府的职能。居正首先想到的是加强都督的权威,因为有许多革命党人着实瞧不起黎元洪,虽然拥戴他为都督,但对他既推重而又加以贱侮,甚至插刀拍案,嘲弄辱骂,居正颇虑主帅徒拥虚名,无以整肃三军。  汤化龙、胡瑞霖等窥破居正的心思,便在军政府大造舆论,说武昌起义乃“汤武革命”,必须举行隆重仪式,以示顺天应人。建议仿照古礼,筑坛祭天,以昭示光复大义,并祀列祖列宗。  居正赞成此议,因与谋略处商议,在阅马场“设坛场,具礼仪,请都督誓师”。  黎元洪身着军服,骑马来到帅台,各军举枪向都督致敬。然后,都督率各高级将校升坛面南。台中设黄帝神主,摆香案,置玄酒、太牢(以小黄牛代),两旁旗剑分列。先由都督率众将校面对香案跪下,行免冠四叩礼,继由都督亲读祭文。然后由谭人凤代表同盟会向黎授旗授剑,接着便是黎元洪慷慨誓师。  一时台下欢声雷动,全军举枪,三呼中华民国万岁!4万万同胞万岁!黎都督万岁!黎元洪威风空前,兴奋异常。随即请居正演讲同盟会革命之精神及创立民国之意义。居正大声疾呼,听众鼓掌。最后黎元洪下台阅兵,绕场巡视一周。  如此用封建帝王祭天的古老形式来树立黎元洪的权威,埋下了辛亥革命最后失败的种子,对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资产阶级革命志士,不啻是一种污辱。  瑞澄仓皇逃出武昌,登上楚豫兵舰,连夜给清廷发了一个十万火急的电报:“叛军占领省城,速派知兵大员率领北洋第1镇劲旅,多带枪炮,配足弹药,刻日乘坐专车来鄂剿办。”清廷接到奏报,犹如晴天霹雳,惊恐万状。下令将瑞澄革职,命陆军大臣荫昌为第1军军统,统率约一镇兵力迅即南下剿办;另加派北洋悍将、军谘府正使冯国璋为第2军军统,统率约一镇兵力为预备队,又令河南巡抚宝芬就近调派第52标张锡元统率两个营前赴汉口,与张彪残部汇合。  黎元洪不听谭人凤等人的劝告,以“新造之卒军械不完备、战斗力薄弱”为词,遂不出兵。谭人凤见黎对战事一再延宕,焦灼万分,遂邀集部队军官入都督府,对大家说明形势危急,决定一致胁迫黎元洪下攻击令,倘再犹豫,欲为清廷作留守,当以手枪饷之。黎元洪命令旧军官原第2协统领何锡蕃为汉口前线指挥官,率革命军1300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