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向蒋介石面报。蒋介石要汪精卫、孙科都到庐山听取黄绍竑汇报。蒋在黄绍竑发言之后连声说:“好,好,你们处理得对。”  
5月27日,蒋介石致电何应钦说:“停战协定不形诸文字,此节最所企盼。如万不得已,则于成文之内容,应参照国防会所议之案,及中迭此复电,妥为运用,审慎规定,万一谈判决裂,只有不顾一切,并力死拼,尤应及早准备,北方内容复杂,前途困难,中岂不深知,递应尽吾人最后之努力,以尽其职责,不得不然耳。一切成败利害,不必再计,吾人荣辱同体,断不令兄等独任其难,艰危至此,全赖兄精心毅力以撑持,幸勿稍存消极,倘战事再发,中当此行,同生共死。”  
何应钦遵照蒋介石旨意,派北平军分会总参议熊斌与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在塘沽正式谈判。在此期间,汪精卫电示黄郛说:“除签字不承认伪国(满洲国),割让4省之条件外,其他条件,皆可答允。”  熊斌与冈村宁次签订了《塘沽协定》。这个协定,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三省、热河的“合法性”,并将冀东19个县划为日军可以自由出入的“非武装区”,绥东、察北和冀东完全处于日军控制之下,给了日军以侵华的特许状,造成了中国领土的又一次割裂。  
协定签订后,汪精卫致电何应钦、黄郛:“倘因此而招国人之不谅,反对者之乘间抵隙,弟必奋身以当其冲。”  蒋介石、汪精卫等与日妥协,暂且不提。北平、天津及华北等地的爱国青年和学生纷纷涌向张家口,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壮大,民众抗日同盟军已达10万之众。
6月15日,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召开第一次军民代表大会。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共产党员宣侠父和张慕陶等都出席了大会。会上通过了民众抗日同盟会纲领、军事问题、财政政策等数个决议案,确定民众抗日同盟军各军长官:  
第1军军长佟麟阁 参谋长何章海  
第2军军长吉鸿昌 参谋长崔贡琛  
第5军军长阮玄武  
第6军军长张凌云 副军长徐福胜  
第16军军长 李忠义  
第18军军长 黄守中  
第5路军总指挥邓 文  
第6路军总指挥刘桂堂  
骑兵挺进军总指挥 孙良诚 参谋长傅同善  
察哈尔自卫军军长 张砺生  
抗日救国军总指挥 方振武 
参谋长阮玄武  
抗日救国军属下
之第1军军长 张人杰 参谋长李庭华  
之第4军军长 米文和  
蒙古军  
之第1军军长 德穆楚特栋鲁普  
之第2军军长 卓特巴扎普  
之自卫军军长 富龄阿  
总部直辖4个独立团和1个卫队团。  
警备司令张允荣  
交通司令高树勋  
冯玉祥率先举起抗日旗帜,使全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为之振奋。以张作相领衔东北军50多位将领公开通电响应,上海的马相伯、章太炎等发来贺电,全国各地纷纷来电来函,表示衷心拥护和祝贺。  
6月20日,冯玉祥任命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邓文为左副指挥,李忠义为右副指挥,统率大军北进,收复察东失地。方振武不愿留在后方,执意要上前线,与敌人一决雌雄。冯又任命方振武为前敌总司令。民众抗日同盟军由于有共产党人随军鼓动宣传,官兵士气高昂,沿途又得到农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大军所向披靡。6月22日攻克康保城,7月1日收复宝昌。  
冯玉祥及抗日同盟军的英雄业绩,给全国人民带来胜利的希望。连日来,全国各地抗日组织和团体、力主抗日的著名人士纷纷发来电函,热烈祝贺抗日同盟军收复失地,踊跃捐款捐物,进行慰劳。但是,蒋、汪则反其道而行之。当抗日同盟军成立之初,何应钦电告冯玉祥,请其取消抗日同盟军名义。蒋介石从南昌致密电汪精卫:“冯有今日,固早预料,今其赤色旗帜已益鲜明,使中外皆易认识,不为所蔽,则中央处置更易。”随即,蒋又以官位和金钱拉拢收买冯的部下及愿与冯合作的将领。蒋的挖心战术,使冯占海等先后离去。何应钦还拟以孙殿英主持察政。蒋介石谋派兵对抗日同盟军进行武力镇压,他密电何应钦:“速筹军事之彻底办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宋哲元、庞炳勋、秦德纯派人劝冯取消名义,奉还察政,离张家口,另谋安置。此计不成,何应钦命令庞炳勋、关麟征、冯钦哉各部,自7月8日起分别行动,分3路向抗日同盟军围攻。孙殿英部将原沙城一带防地腾出,由庞所指挥的部队填驻。“围剿”抗日同盟军的国民党大军,已压察境。
7月10日,冯玉祥致电李烈钧大呼:“现我军正进至多伦西、南、北城关附近,于贼肉搏中,宁方竟公然调兵遣将,将入察攻我。此真千古奇闻,亦人类变局也。”呼吁李烈钧在南京“联合正义义士,为我义师主持正义。”  此时,抗日大军分3路围攻多伦。多伦系察东重镇,日寇茂木骑兵旅3000余人及伪军李守信部驻防,防守固若金汤。吉鸿昌总指挥在晚间亲率敢死队,赤膊匍匐前进,爬城3次,均未奏效。7月11日,同盟军将士舍生奋战,与敌以大刀肉搏,仍久攻不下,战斗惨烈,伤亡甚重。冯玉祥悲愤交加,向前线抗日将士发出多伦最后决战以死报国电。冯的电报给了浴血攻城的将士以极大的鼓舞。  
7月12日,吉鸿昌急中生智,派精兵潜入城内,里应外合,始将多伦城攻破。又经3个多小时的巷战肉搏,方将残敌彻底击败,失守了72天的多伦,经过5昼夜血战,终于被民众抗日同盟军光复。同盟军士气高涨,乘胜挥师,不久,将察东各县失地全部收复。共击毙日伪军1000余人,抗日同盟军有1600余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


第二十二章 “恨不抗日死”
庞炳勋部进逼张家口。日、伪军顿时耀武扬威,气焰嚣张。日本驻平武官柴山于7月16日叫嚣对抗日同盟军“加以膺惩”。冯玉祥严词反驳,并要求日军退出东北4省。  
多伦攻克,察哈尔全省光复,冯玉祥决心自率10万饥疲之士,进而为收复4省之谋。7月27日,冯在张家口成立“收复东北4省计划委员会”,亲任委员长,并发出成立通电: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何应钦见冯拒不理睬他们的“软”、“硬”两手策略,便借日军的力量来压垮冯。何主动与土肥原贤二联络,秘密商定要日、伪军协助他夹攻抗日同盟军,以平贺及茂木两旅团,联合伪军张海鹏部义道德观念,批驳佛、道“绝仁弃义”,毁害伦常之罪。提出,向察东大举进攻。  7月28日,蒋介石、汪精卫向冯玉祥发出俭电,向抗日同盟军提出最后通牒。何应钦又增调了5个师参加“围剿”抗日同盟军。至此,入察之国民党军队已达16个整师,15万余人,铁甲车8列,飞机2队,在怀来设机场。  冯玉祥只有“引领云天,鹄候明教”了!7月31日,他向全国发出世电:“胜虽不足言功,但胜亦何至获罪。顾念国难之严重如此,而豆萁之煎迫,又复如此。祥屡次宣言,一则抗日到底,一则枪口决不对内,祥自兴师抗日,迄今已67日矣,究竟赤化察省与否,与确保察东失地与否,事实俱在,容有见谅于国人者,哀哉,同盟军!抗日何辜?竟而得罪蒋氏政府,致遭腹背之敌,更受轰炸之苦!”  冯玉祥唯恐察哈尔省地盘落入蒋介石、何应钦之手,极愿宋哲元回察主政。可宋哲元却表示不愿在抗日倒蒋旗帜下,听冯指挥。冯虽多次电请宋回来,终未实现。8月4日,冯不得不发出电报:“自即日起完全收缩军事。政权归之政府中集大成的地位。,复土交诸国人。并请政府即令原任察省主席宋哲元克日回察,接收一切,办理善后。”  不少人认为冯玉祥这样做是“屈服”表现。冯听后大笑:“他们不明了当前形势。目前国贼已和日寇勾结,已安排了进攻察省的计划,我们的枪械窳陋、弹药短缺,如果不迎宋返察以增实力,怎能御敌?”  8月7日,蒋介石、汪精卫电约冯玉祥赴南京“共商大计”,冯复电婉言拒绝。冯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辞去总司令职务。总部设宴送冯,冯心伤至极痛,不忍参与惨别。  宋哲元于8月12日由宣化到张家口,冯玉祥到车站迎接,含泪与之握手,哀伤无以继言。冯已身束于人势之下,敢怒而不敢言。敢泣而不敢痛。他接见宋哲元及29军将领倡导博爱、容忍和利他主义,使人屈从于普遍的、纯粹理性,商酌今后察政与目前应做之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