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这样又把地方兵力抽空了,毛泽东无意去占领昆明,而是迷惑敌人。他只留一部分兵力佯装在昆明附近准备攻城,主力却在嵩明一带虚晃一枪,随即向西北,星夜急行,直趋金沙江南岸的元谋地区。一部分兵力在龙街渡佯渡。  敌人误以为红军主力在龙街渡渡江,便调集兵力围追,妄图围歼红军于元谋地区。  毛泽东指挥中央军委纵队和3、5军团分两路向禄劝方向的金沙江边急进。陈赓率领中央军委纵队干部团出其不意地袭击了皎平渡渡口,并从敌人手中搜获到7只小船,动员了36位船工,昼夜不停地渡江。1军团奉命火速赶到皎平渡渡江。经过7天7夜,红军安全地渡过了金沙江。过江后把江边渡船全部烧毁。  敌人赶到江边时,红军已经无影无踪,只能望江兴叹,无可奈何。  毛泽东运用声东击西战术,率领中央红军在云、贵、川3省大范围迂回,同敌人兜圈子,几次跳出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把几十万蒋军甩在后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大胜利。但是,红军长途跋涉,十分疲惫,有些战士不够理解,发出怨言。1军团长林彪在渡金沙江之前,给总书记张闻天写了一封信,提出红军走的尽是“弓背路”,这样会把部队拖垮,这样的指挥不行,建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几位军事负责人最好主持军中大计,不作具体指挥,前敌指挥最好由彭德怀负责。军队中有这样的思想情绪,需要及时解决。  中央红军来到会理,有了5天的休息时间。5月12日,政治局在会理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对林彪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肯定了毛泽东的战术是正确的。毛泽东当面批评林彪说:  “你是个娃娃(林彪当时只有28岁),你懂什么?在这个时候,直接跟敌人硬拚不行,绕点圈子,多走点路,是必要的。”  由于林彪的信提出以彭德怀取代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毛泽东在会上还批评了彭德怀,说林彪的信是彭德怀鼓动起来的,批评他们有右倾机会主义情绪。但事实上,彭德怀并没有鼓动林彪写信,也不知道林彪写信。  周恩来、王稼祥等同意毛泽东对林的批评,但不再赞成把不同意见视为右倾机会主义。彭德怀受了委屈,但他没有向毛泽东作出解释,以致毛泽东以后多次重提彭德怀的这个“错误”。  会理会议后,红军继续北上。经过四川的大小凉山的彝族地区时,由于彝民不了解红军,向红军发起袭击,有的红军战士受了伤。毛泽东要求红军部队严格执行民族政策,不向彝族打枪。总参谋长刘伯承是四川人,毛泽东派他与彝民结盟,受到彝民的欢迎,并派出向导为红军带路,20名彝民参加了红军。  5月下旬,红军来到大渡河的安顺场渡口,这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蒋介石电勉大渡河南北各军说:“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军覆灭之地,今共军入此汉彝杂处,一线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险峻、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军覆辙,希各军师长鼓动所部建立殊勋。”  蒋介石命各军在大渡河沿岸阻截红军,妄图效法清兵生擒石达开的做法。毛泽东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一定能越过天险大渡河。林彪、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第1师在安顺场渡口,歼守军1营,夺获1条小船,组织了18条好汉拼死强渡北岸,把北岸渡口占领。一团人马靠小船渡河。1军团大部队沿大渡河西岸北上,以两天走完340里路程的速度,且战且走,星夜兼程,赶在两旅敌兵前面,抢占泸定桥。  泸定桥是用13根悬在空中的铁索连成,桥下峭壁千尺,白水滔滔,激流奔腾,震耳欲聋。桥对岸泸定城里有两团敌军驻守,在桥头筑好了工事,并抽去了铁索桥上的全部木板。  一军团挑选2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勇士们身背马刀,手持短枪,腰扎手榴弹,在我军强大火力掩护下,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攀缘铁索向对岸猛冲,铁索在半空中晃来晃去,敌军在北岸架着机枪,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红军22条好汉如猛虎和猿猴似的,全然不把子弹放在眼里,直冲上去。一连红军战士携带木板,随后铺桥。勇士们快冲到对岸桥头时,敌人纵火焚烧了桥头的亭子。勇士们不顾浓烟烈火猛冲过去,终于占领了东桥头,打垮了守敌,一直冲到街头,同敌人展开巷战。后面的红军部队随后赶来增援,击溃了敌人。  中央红军飞渡大渡河,继续向天全、芦山前进。在翻越化林坪的一个山头时,突然遭到几架敌机空袭,一颗炸弹落在毛泽东很近的地方,警卫班长胡昌保喊了一声:“主席!”  他随声向毛泽东猛扑过去,迅速把毛泽东推到一边。炸弹“轰”的一声巨响,胡昌保倒在地上,腹部流出鲜血。  毛泽东过来把胡昌保抱在怀里,胡昌保牺牲了。毛泽东含着热泪把他放平躺下,用一条毯子盖在胡昌保身上,他和战士掩埋好烈士的尸体,擦干眼泪,继续前进。  红军经过天全、芦山、宝兴,翻越终年积雪、气候险恶的夹金山(大雪山)。海拔7556米、空气稀薄的大雪山,摧残着乏食少衣的红军,使许多年轻战士长眠在那里。  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崇山峻岭无数,毛泽东为此作诗3首,曰: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翻过夹金山来到达维,同红四方面军第九军25师会师。6月16日,中央红军进驻懋功,毛泽东等与红四方面军30军政委李先念会面,询问了红四方面军的情况。


第二十七章 面临分裂
  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张国焘在节节失败的情况下,对于总指挥徐向前的态度变得谦虚了,他把军事行动的指挥权交给徐向前。徐向前率领军队历时两个多月,转战3000余里,在军队体力消耗很大、衣单鞋缺情况下,又率领红军攀鸟道、履冰雪、战风寒、翻越人迹罕至的大巴山。四方面军翻过大巴山,直下通江县城。尔后,兵分3路:徐向前率两个师西进巴中;陈昌浩、王树声率1个师北取南江;王宏坤率1个师东向万源。张国焘率总部及后方机关坐镇通江及苦草坝。一个月之内,红军连战皆捷,共歼敌3个团,击溃8个团,占领通江、南江、巴中3县。南江北部的土著武装任玮璋部2000余人,在共产党人张逸民的说服下,起义参加了红军。  四川境内“诸侯”蜂起,军阀刘存厚、刘湘、刘文辉、田颂尧、邓锡侯、杨森、李家钰、罗泽州等割据各方,连年混战。蒋介石鞭长莫及,只得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1932年底,刘湘同刘光辉开展争夺成都的大混战。各大小军阀多被卷入,争当“四川王”。以川北为大本营的第29军军长田颂尧,在“二刘之战”中,站在刘湘一边,倾其主力30个团西出成都参战,后方仅有十几个团的防兵。红军乘机占领了川北3县。田颂尧在川北一角割地称雄,从未同红军较量过,认为红军不过是些东流西窜的“残匪”,不放在眼里。追击红四方面军的胡宗南、刘茂恩等蒋介石嫡系部队,要从陕南入川“进剿”,田颂尧怕请神容易送神难,拒绝他们进川。刘茂恩部从陕南进万源,退了回去;胡宗南部队从汉中进到川陕交界处,也被迫退去。老牌军阀刘存厚忧心忡忡地致信田颂尧,要他罢战成都回兵“剿赤”。田颂尧回信说:“区区之灾,何以老师费心!”他打着如意算盘,待取成都后,再搬师“回剿”。  红四方面军便在川北建立根据地,部队有了粮食和衣服,战士涤尽满身征尘,面貌焕然一新:红军离开了大别山,到了大巴山!”  徐向前将3个师部署于巴中、南江一线,对付田颂尧;以1个师部署在通江及其以东地区,牵制刘存厚部,并保障后方的安全;另以少许兵力监视陕南之敌。红军总部以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名义,致书刘湘、杨森、刘存厚等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现属,提出互不侵犯。又派徐一新等去陕南,同孙蔚如谈判,双方达成互不侵犯默约。  1933年2月,正式成立了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下辖红江、赤江、赤北、南江、巴中5县,以及巴中特别市,陕南特区。  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3人又明确分了工。张国焘有中央代表、西北军委主席、中华苏维埃副主席等职;陈昌浩虽然最年轻,但他是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生,能写能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