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2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间谍活动;又在济南、青岛、芝罘等地办有许多报纸;还办了许多工矿企业,榨取山东财富。日本多次诱韩宣布“独立”。  冯玉祥得知韩复榘同日本人打得火热,便写信给韩说:“复榘,惊闻你与日方打得火热,这是与民族不利,与民意不合的,现在全国都在注视山东,你可不能卖国当汉奸啊!吉鸿昌为抗日牺牲了生命,没有给我们西北军丢脸,他的英雄业绩可以留芳千古了。你应该向他学习。”  韩复榘看过信沉思良久。他觉得当“儿皇帝”不如当土皇帝自在,当了汉奸会被人唾骂,“七?七”事变后,日本人仍设法引诱韩“中立”。韩采取了断然措施,令日本领事馆人员及侨民撤走。  蒋介石把山东划为第五战区,负责津浦路南段苏、鲁方面作战。韩复榘的第三路军加上东北军于学忠的第五十一军和沈鸿烈的青岛守备队与第三舰队编为第三集团军。由韩复榘任总司令,于学忠、沈鸿烈任副司令,兵力10万余人。蒋令韩指挥山东军事,并承担黄河防务。1937年10月,蒋令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韩复榘为副司令长官。  韩复榘一向珍惜自己的实力,贪财苟安。他虽作出抗日姿态,但不真心抗日,只是在全国性抗战的影响下,与日妥协,势必孤立,只好以消极抗战而保存实力。  冯玉祥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于9月18日率鹿钟麟、石敬亭进驻冀鲁交界处之桑园,担任津浦线北段方面的作战。这时正是八路军林彪师在晋北平型关大捷之际,日军抽调平津兵力增援平型关,平、津日军兵力空虚,正是一举收复平、津的大好时机。  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是鹿钟麟,第六战区辖宋哲元,冯治安的第1集团军等部,蒋介石命韩复榘拨两个师归冯玉祥指挥。但韩对冯北上抗日,内心并不欢迎,他对冯又有戒备,对拨两个师归冯指挥更不甘心。  当冯北上经过济南时,没等冯开口,韩复榘便首先强调山东防力紧张,言下之意,他无力助冯,使冯碰了一个钉子。  冯玉祥又劝韩复榘坚持抗日。这时,张自忠将军由北平脱险后,经天津乘英国商船南下,由烟台登陆,来到济南。冯写信要求蒋介石让张自忠回部队代理59军军长。  日军矶谷师团沿津浦路东侧、中岛师团沿津浦路西侧,并驾南侵。宋哲元部虽奋力抵抗,但力不能支,节节败退下来。  冯玉祥命副司令长官鹿钟麟到前方和李文田、黄维岗、刘振三等,分4路从右翼抄敌后路,给敌人拦腰一击。津浦线正面则调韩复榘部一旅向北攻击,收复沧州并直捣平津。但这一仗只有鹿钟麟一路遵命令出击,其余各路均未完成任务。李文田和黄维岗只走了五六里路,李文田便说,不能再走了。蒋总司令不主张抗战,我们打胜了,他不喜欢。蒋介石果然任命李文田为军长。  津浦线上的军队大都是西北军旧部,蒋介石一面想利用冯对西北的旧关系,阻挡日军南下,另一面却又害怕冯重新掌握对旧部的指挥权。蒋命迎合他的肖振瀛为第一战区总参议,肖不去第一战区任职,却在第六战区跟冯捣乱。冯从南京出发前,肖即先行,一路宣扬:“拒绝冯玉祥,罢免张自忠,推倒宋哲元,拥护冯治安”,大肆挑拨离间。促使第六战区的军队不服从冯玉祥的指挥,使冯玉祥无法掌握实际的指挥权。  冯玉祥要求韩出两师兵力开到德州一带集中,支援前线作战。韩置若罔闻。蒋介石也命韩移师,增援德州,韩仍置之不理。因此,冯玉祥只好由桑园退守德州。后经两日激战,德州也于10月15日失陷。韩不仅不援冯,反而又下令保境安民,不准冯军入境,致使冯玉祥陷入困境。  德州失陷后,韩复榘沿老黄河右岸布防,与敌对峙一周。后来日军偷渡老黄河,韩复榘部则消极地退守徒骇河一线。  蒋介石命冯玉祥、韩复榘趁日军主力集中在山西方面而津浦线方面兵力薄弱的机会,以主力攻德州,并进击沧州,以牵制西线之敌。于是,冯玉祥乃指挥展书堂师和曹福林师等部自徒骇河一线向北反击。20日在平原激战,21日克德州、桑园,并一路北进,直指沧州、马厂。正在乘胜追击日军之际,韩复榘令展书堂等师撤回前线,遂使战局陷入逆境,刚刚获得的战果旋又丢失。这不仅使冯玉祥十分气愤,就连韩复榘的部队也非常不满,纷纷要求打日本,过黄河迎战。韩不但不理,反而还散布对冯的不满情绪,恶语中伤冯玉祥说:  “冯先生是光着屁股推磨,转圈丢人。”  由于蒋介石和韩复榘等人对冯抗战拆台,招致冯的失败。蒋介石将冯调到平汉线。冯玉祥先到郑州,后到新乡,以后又接蒋的电报回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冯到南京后即被蒋免职,第六战区随之被取消。  由于韩复榘的消极抗战,日军很快逼进黄河北岸,并占据鹊山,向济南打炮。但是日本进抵黄河北岸后,并未马上渡过黄河,而是按兵不动。一直到12月23日,日军与韩军竟隔河对峙一个多月。  日军不渡河,韩军也不过河迎战,其中的奥妙是:日方仍对韩抱有幻想,总希望韩出来当汉奸。所以兵临城下,又不攻城,以给韩留有考虑余地,逼其就范;韩复榘是出自保存自己实力,另有图谋的想法。  日本兵占领上海后,分兵三路向南京进击。一路沿京沪铁路北进;一路经苏州、金坛向西进;一路沿太湖南岸进击。  由于蒋介石在上海战区战战停停,停停战战,未抓紧有利时机歼灭敌人,且朝令夕改,造成混乱。国民党军队在上海至南京之间,既不能组织逐次抵抗迟滞敌人的进攻,又无鲜明的退却目标,因而各自为政,拼命西奔,致使敌人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进抵南京附近。  战局直转直下,迫使蒋介石急于解决南京的防守问题。他在11月中旬连续召开3次幕僚会议。  第一次幕僚会议只有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刘斐参加。那大本营作战厅长刘斐道:  “日寇利用它在上海取胜后的有利形势,依仗其海陆空军和重装备的优势,进攻南京,则南京将处在被敌即将包围之时。我军在上海会战中损失太大,又经过混乱的长途退却,已无战斗力,非在后方进行较长时间的补充整训,不能恢复战斗力。在这种情况下,南京是守不住的。我军应避免在抗战初期与强敌进行决战,更不应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上争胜负,而要从全盘战略着眼,同日寇展开全面而持久的战争。拖到日寇对占领我国的每个县都要出一个连,甚至一个营的兵力来防守战地,即使日寇在战术上有某些胜利,但在整个战争上它就非垮台不可。但南京是我国首都,不做任何抵抗就放弃,当然不可。做象征性的防守,适当抵抗后即主动撤退。”  白崇禧、何应钦、徐永昌表示赞成刘斐的意见。蒋介石也说刘斐的意见很对。因此,刘斐的意见便作为当时的作战方针。  第二次高级幕僚会议参加人增加了唐生智、谷正伦等,唐生智持有异议,他说:  “南京是中国的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因此,非死守不可。”  蒋介石模棱两可地说:“孟潇的意见很对,值得考虑,我们再研究研究吧!”


第三十八章 屠城血证
  11月8日晚,蒋介石召开最后一次高级幕僚会议,唐生智仍坚持固守南京。蒋介石问:“谁负责固守南京为好?”  在场者都默不作声,最后唐生智站起来说:“委员长,若没有别人负责,我愿意勉为其难,我一定坚决死守,与南京城共存亡!”  蒋高兴地说:“很好,就由孟潇负责。”蒋又转过脸去望着何应饮说:“就这么办,有什么要准备的,马上办,可让孟潇先行视事,命令随即发表。”  蒋介石又问:“由谁辅助孟潇守南京。”  唐生智道:“我提议罗卓英和刘兴。”  蒋介石说:“很好,那就是罗卓英和刘兴好了。”  会后,蒋介石委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为副司令长官。唐生智找蒋介石说:“既然由我守卫南京,我就抱定必死决心,与日军一战,决不搪塞了事,现在南京只有3个师,兵力远远不够,我希望至少有10万大军。”  蒋介石说:“行,再给你6个军。”  蒋介石命令唐生智固守南京后,又于11月20日宣布迁都四川重庆,表示要长期抗战。是时,日本空军已对南京多次空袭,其中有两次轰炸了飞机场。所有中央机关各部门都纷纷迁往武汉,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