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取得了联系。  周恩来在“七?七”事变后,多次同蒋介石在谈判中谈及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问题,双方同意南方游击队改编为1个军,但谁任军长,双方意见不一致。  7月下旬,周恩来在庐山和蒋介石谈判后来到上海,在上海会见了怀着强烈抗日救国热情刚从澳门回到上海的叶挺。这位北伐名将在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流亡海外,与党失去联系,已不是共产党员。周恩来估计由他出来主持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蒋介石也许能够接受,于是便同叶挺商量。叶挺欣然接受。  叶挺根据周恩来的意见,直接去见蒋介石,提出将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建议。蒋介石果然同意,在没有同共产党协商的情况下,任命叶挺为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这些情况,项英、陈毅并不知道。直到11月初,叶挺去延安,毛泽东等欢迎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项英此时也到了延安,正式商定组建新四军问题。12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局和中共中央军委会新四军分会。项英、曾山、陈毅、方方、涂振农(后叛变)为东南局委员,项英为书记,曾山为副书记。项英、陈毅、张鼎丞、曾山、黄道为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项英为主席,陈毅为副主席。  陈毅、张云逸、邓子恢、曾山等在10月中旬奉命召集南方各省游击队下山整编。因各个游击队流动不定,活动地区广阔分散,又长期失去联络,要召集起来,是个很艰巨的工作。他们披星戴月地奔走在各个游击区,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说服游击队下山,因为有些游击队认为同“围剿”红军的国民党讲统一战线,就是向国民党投降,因而拒绝停止土地革命,拒绝下山改编。陈毅派人去动员他们下山,结果不少人被游击队当作“叛徒”杀害了。中共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被戈阳磨盘山一支游击队杀了;红军16师政委明安娄和中共鄂东南特委书记林美津,被赣东北的游击队杀了;湘南游击队支队长曹树良,被湘赣边的游击队杀了。  陈毅十分痛惜和焦急,决定亲自去这些游击队。1937年11月中旬,陈毅坐着轿子来到湘赣边九龙山游击区,游击队参谋长段焕竞和政治部主任刘培善接待了他,他们不认识陈毅,听陈毅说得很有道理。但他们一想到蒋介石连做梦都在想消灭游击队,又觉得同他合作是不可能的。而且前不久,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个自称由湘鄂赣党组织派来的人,和游击队联系,他走了不久,国民党军队就跟着来搜山了。他们怀疑陈毅可能不是党代表,而是“叛徒”,决定把陈毅送到省委,请省委书记谭余保处理。  陈毅被送到中共湘赣临时省委所在地甘子山,被捆了起来,绑在竹棚子一边。省委研究对他的处理时,陈毅都听得见。他大声说:“不能杀,杀掉我,你们要犯大错误。”  次日,陈毅被带到棚子外边树林里进行公审,他借机和谭余保就抗日、恢复井冈山根据地、阶级斗争、国共合作,游击队改编等问题,展开辨论。一部分人被陈毅说服了,建议将陈毅关押几天,看看山下敌人的动静再作处理。  在以后的几天中,谭余保又和陈毅谈过几次,逐渐感到对陈毅的怀疑未必妥当。山下的国民党军队不仅没来剿,反而撤退了。谭余保便派一个交通员去吉安了解情况。交通员从吉安新四军通讯处回来,带着中共中央文件,谭余保激动得潸然泪下,连声说:“我鲁莽,险些误了大事。”并亲自给陈毅松绑,道歉。  陈毅却说:“你是个坚决的老革命,是个好同志。”  1937年12日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南昌,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共辖4个支队,全军1万余人。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辖由湘鄂赣边游击队编成的第1团和由湘赣边、赣粤边、赣东北游击队编成的第2团,共计2300余人。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辖由闽西游击队、闽赣边游击队编成的第3团和闽西(一部)、闽南、浙南等游击队编成的第4团,计1800余人。第3支队司令员张五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辖由闽北游击队编成的第5团和由闽东游击队、闽北游击队(一部)编成的第6团,共计2100余人。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辖由鄂豫皖边区游击队编成的第7团、第9团和由豫南桐柏山游击队编成的第8团,共计3160人。军部直属机关、部队980余人。新四军驰骋在大江南北,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使日军食寝不安,汉奸组织闻风丧胆。  新四军在1938年4月下旬,从第1、第2、第3支队抽调一部分力量,组成先遣支队,在粟裕带领下向苏南敌后进军。陈毅率领第1支队、张鼎丞率第2支队,也挺进苏南。三军会合后,即向溧(水)武(进)公路以北,宁(南京)杭(州)公路以东的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地区展开,主要活动在南京、秣陵关、溧水之东北地区,以主力在茅山山脉及溧水一带,以天王寺以南的山地建立根据地。又以小部队向句容、溧水、南京之线游击,歼灭敌军,击毁汽车。  陈毅多次与丹阳抗日自卫团管文蔚联系,帮助管文蔚部改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下设6个支队,委任管文蔚为司令员,派一批共产党干部到各支队工作,部队发展到4000余人,使这支部队成为共产党领的抗日武装。


第四十五章 激战太行
  陈毅领导的部队,在镇江、句容、丹阳、金坛之间,运用灵活机动游击战术,分散穿插转移,乘虚袭击敌人,在9至12月的4个月内,先后粉碎敌人大小“扫荡”20余次。  第3支队在1938年7月1日进入皖南抗日前线,活动于东至芜湖、宣城,西至青阳、大通镇,南起章家渡,北至长江的横宽百余公里,纵深60公里的狭长地带。第3支队以机动防御方式与敌周旋,多次歼灭日伪军。  高敬亭的第4支队在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地区展开游击活动,多次伏击敌人。在桐城附近之范家岗、棋盘岭伏击战中,击毙日军70余人,毁汽车50余辆。在攻克无为、庐江的战斗中,肃清当地反动土顽武装3000余人。  第4支队第8团于1938年11月进入淮南路以东地区,与地方党组织领导的游击队和党掌握的东北军挺进团取得联系,这两支部队在皖东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张云逸率领军部特务营过江后到达无为地区,将当地党组织领导的一部分游击队和人民自卫军统一整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队,以孙仲德为司令员,黄岩为政委。这支部队在皖中开展游击活动。  中共河南省委武装部长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队300余人挺进豫东,途中与第3支队一部及先遣大队合编,扩大为3个大队,1021人,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任副司令员。游击支队东渡黄河,进入鹿邑境内,尔后开创位于津浦铁路、陇海铁路、新黄河及淮河之间,包括豫东13县、皖北8县和苏北3县的豫皖苏边根据地。至1939年11月,游击支队发展到9个团,1.2万人,改编为新四军第6支队。  1939年2月,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制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11月将第1、第2支队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统一领导苏南部队;江北的新四军部队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张云逸任指挥,徐海东任副指挥,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徐海东兼任第4支队司令员;另以第8团为基础,成立新四军第5支队,由罗炳辉任司令员,郭述申任政委。第4、第5支队发展到1万人,在淮南地区和以半塔集为中心开辟津浦路东根据地并很快打开了皖东的抗战局面。  中原局在1939年春先后派李先念、陈少敏各率一支武装和一批干部,向豫鄂边区敌后挺进,联络各地党的组织和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创建了信阳四望山抗日根据地。并成立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队,由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任政委。至1940年夏,独立游击队对日伪军作战280余次,歼敌1.4余万人,创建了鄂中、鄂东和豫南抗日根据地,游击武装力量发展到1.5万人,并拥有民兵近10万人。成立了豫鄂边区军政委员会,朱理治任书记,统一领导豫鄂边区的党政军民工作。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将华北、华中打成一片的战略部署,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华南,确定八路军、新四军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