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津找王益孙查案,王便承认早已出钱买了杨翠喜为妻,用资若干,何处过付,何日入门,言之凿凿。  结果那奏劾段芝贵的御史赵启霖因“任意污蔑”亲贵重臣名节降职。但载振把杨翠喜从天津带回北京之事,已成为马路新闻。这样办案,一时舆论大哗,督察院全体御史大为不满,声言会奏。慈禧亦有怀疑,再令复查。真相大白,宣布撤销段芝贵布政使衔、黑龙江巡抚,改命程德全署理。载振也被迫自请开去农工商部尚书及一切差使。  慈禧对瞿鸿?颇信任,问他朝中能办事的有何人。瞿便推荐岑春煊可当大任。慈禧便下谕旨,提升岑春煊为邮传部尚书。  岑春煊是广西人,云南总督岑毓英之子,慈禧“西狩”时,以迎銮护驾有功得任陕西巡抚,后任山西巡抚、四川总督。他奉命调京,即奏罢侍郎朱宝奎贪黩误国。朱亦是袁党。  奕劻和袁世凯大怒,岂容瞿、岑二人如此胆大妄为!恰好革命党又在两广起事,便奏请调岑春煊出任两广总督,设下调虎离山计。继而又由袁世凯心腹杨士琦拟稿,以白银2万两买得御史恽毓鼎具名,弹劾瞿鸿玑“交通报馆”泄漏机密。  瞿鸿玑曾密奏慈禧罢免奕劻,慈禧遂有了罢免奕劻之意,驻华英使夫人在慈禧招待游园之际,当面询问,慈禧极力否认。但她寻思只有瞿鸿玑知道此事,便疑惑瞿氏不稳,杨士琦上奏弹劾瞿氏,她遂把瞿鸿玑开缺回家。  岑春煊知道朝局不定,即逗留上海称病乞假。奕、袁深知此人不彻底推倒,终是祸害,遂叫心腹奏劾岑春煊在上海,暗通康梁,谋为不轨,把伪造的岑与梁启超合影照片,密呈慈禧,以为佐证。慈禧果然震怒,下谕即撤岑春煊之职,。  奕玑、袁世凯终获全胜。这样的政府,是非不分,黑白颠倒,将终为奸人所毁。  徐世昌出任东三省总督,北洋军第3镇和从其他镇抽调的两协,开往东北,东三省便成了北洋军的外府,不仅如此,全国各省文武要职,无不遍布袁氏私人,袁氏势力,成为国中之国。怪不得有人传说,北洋天津督署是中国第二政府。  皇族亲贵载沣、铁良、良弼、善耆等一帮少壮,有了争权夺利的能力,见北洋集团势力逼人,双方遂斗将起来。  袁世凯奉旨进京参加改革官制,指使编纂官制局提调孙宝琦、杨士琦等,提议取消军机处,设责任内阁。铁良等则坚决反对,另外提出设陆军部统辖全国军队,军权集于中央,以及限制官吏兼职等主张,以削弱袁的权势。那袁世凯以预备立宪为名,行扩张权势之实;那铁良等假中央集权之名,行夺权之实。双方舌枪唇剑,互不相让。慈禧最后拍板,否定责任内阁主张,仍设军机处,让铁良任陆军部尚书,掌握中央政权。  袁世凯虽然实力厚雄,但屡在朝中争斗,遇到铁良这样的贵胄势力,吃了闷棍,公开反抗,却是不行,便转变策略,以退为进,即连上两个奏折,请求开去兼职,奏曰:“臣自先世受国厚恩,复受朝廷特达之知,非常之遇,常以有生之日无非图报之年,即使赴汤蹈火,肝脑涂地,亦不足以为万一之酬,毁誉亦均非所敢计。若重寄常加于臣身,则疑谤将腾于众口,使臣因此获贪权之名,臣心何以自明?幸圣明在上,无庸过虑及此。然使旁观因此启猜疑之渐,政界亦云非幸。臣区区之愚,窃亦虑此,为大局计,臣兼职八项,拟请旨一并开去,吁恳天恩,俯允臣请,不胜感激恐惧屏息待命之至。”  袁世凯说了冠冕堂皇的话之后,仍要抓住军权不放,但那北洋6镇,已有第1镇和第6镇在铁良之手,第5镇在山东,第3镇在奉天,只有第2镇和第4镇在直隶地面,故袁在奏折中道:“直境幅员辽阔,控制弹压须赖重兵,请将第2、第4镇仍旧由袁统辖督练。”  慈禧在奏折上批道:“现在各军均应归陆军部统辖。所有第2第4两镇,著暂由该督调遣训练。”对于袁奏请开去兼职,慈禧直批:“着照所请。”对袁没说一句安慰的话,袁世凯气得病了几天。  铁良等亲贵集团并不就此罢休,鼓动御史交章弹劾袁世凯,说他权重势高,贪私误国,不免要步曹操、刘裕之后尘。慈禧压奏折不发,叹息道:“你们这些人,不知道做事的难处。”  奕?极力保荐袁世凯入军机。慈禧见那班旧军人不足以应付危局,预备立宪也需要袁世凯来参加意见,即发上谕,命袁世凯授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同时又调两湖总督张之洞入京,同任军机大臣。  张之洞在南方各省,也有不少他的门生故旧掌权。让袁、张两虎离山,同居一笼,互相牵制,这是慈禧居心所在。那直隶总督,便拔摆袁世凯的心腹杨士骧继任,使袁世凯免生疑心。  光绪帝久病不愈,于1908年11月14日死于瀛台涵元殿。有人奔报慈禧,73岁的慈禧老太太面无表情,只是叹了口气,下谕张罗料理皇上后事。次日召集王公大臣会议,庆亲王、醇亲王、袁世凯、张之洞等齐集阶前,慈禧太后遂立醇亲王载沣的3岁儿子溥仪为继嗣,醇亲王载沣监国摄政王,掌握军政大权。3岁幼儿溥仪即位,年号宣统。  摄政王载沣年27岁,以后的国家命运就系在他的身上,慈禧以新帝名义下谕,尊隆裕皇后为太后,自己为太皇太后。  慈禧忽然晕了过去,许久才清醒过来,急召光绪皇后、摄政王、军机大臣等:“我垂帘50年,今心力交瘁,乘我还清楚,便拟遗旨吧。”  光绪、慈禧皆去,清廷重心移到摄政王载沣头上。载沣便会同铁良、良弼、善耆、载泽等谋划杀袁。载沣便命度支部尚书载泽夜访张之洞,把杀袁的意思一说,张之洞吓得一身冷汗,忙道:  “朝廷内外,俱知袁与我不和,无奈此时不可杀袁,天下方在多事,怎可骤杀重臣?务请禀告摄政王,镇静宽大为宣。”  载泽再问计于张之洞,张道:“开缺回籍,已经够了,夺了袁氏大权,便无所作为,不足为患。”  载沣听报,遂密电征求各镇统制意见,那第4第6镇统制先后复电,同意免去袁职,以免兵士有变。载沣主意已定,替袁造了个“观患足疾,步行维难”之借口,着回籍养病。


第二十二章 东山再起
  慈禧归天,袁世凯回家,预备立宪继续。载沣根据以前的安排,令各省成立谘议局。各省谘议局议员数目不等:最多的是顺天府与直隶,议员有140人;最少的是吉林、黑龙江、新疆等省,只有30人。那议员资格只有立宪派绅士才能获取,谘议局议长角色,自然都是有名的新派绅士,江苏张謇,湖北汤化龙,湖南谭延辏В拇ㄆ值羁。蕉∈婪澹憬朗偾薄⒊鲁~宸,陕西郭希仁等等,都是活跃人物。  张謇、汤化龙等,曾联合各省立宪团体,派代表去北京请愿,提请清廷早日召开议会,清廷暂定9年后立宪。各省谘议局成立,张謇为首,邀请16省议员代表到上海集会,提出9年时间太长,请求两年内召开国会。他们赴京请愿,摄政王载沣回绝。1910年,各省谘议局和各地商会等社团代表,组成“国会请愿代表团”,两次赴京请愿,清廷宣告成立资政院。  资政院有200名议员,一半是摄政王钦定,一半是由各省谘议局推选,经督抚核定,称为“互选议员”。钦定议员有宗室王公世爵48人,各部院衙门官32人,其余是硕学通儒或纳税多额者。资政院设总裁、副总裁,由朝廷指派王公大臣担任。每年开一次议员会议。  要求召开国会的呼声越来越高,载沣只得把预备期由9年缩短为3年,并答应立即组成新的内阁。载沣被迫答应,却又很恼怒,令民政部将各省赴京请愿团即日解散。  那立宪派人物也有靠山。以云贵总督李经羲为首的18省督抚两次联名打电报给清廷,主张内阁与国会同时设立。那些洋人以为袁世凯是新政的领头人,为袁被开缺回家不平。袁党势力雄厚,尤其是北洋6镇,上下军官是袁一手提拔,自成体系,别人难以插足。载沣很是害怕权力被立宪派人夺去,急忙成立一个内阁。原来的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各部尚书改称内阁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和各部大臣。新内阁13个大臣,满人8人,皇族5人。这哪里是立宪,不过是原班人马更换了名字而已。但那立宪派对此却无可奈何。  既然朝廷不愿剪掉辫子,脱下朝服,让权于民,那些革命党人愤而起义,这便引出16省市武装起义,宣布脱离清朝政府。  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到北京,清朝政府内部立刻一片混乱,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