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土尔扈特人的分布第二节移居青海的土尔扈特人-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直线下降,在我国历史上以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芈一之主编《青海蒙古族历史简编》第196页,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不仅如此,青海蒙古的藏化及土尔扈特部藏化也十分惊人,其原因:
  一、清朝政府由于防蒙限蒙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严重破坏了蒙藏人民的团结与和睦的生活,致使大多数蒙民长期在民族压迫和经济剥削日益严重的环境中生存。不得不说以藏语为主的话,行文也以藏文为主,甚而穿衣也全部藏化,已经显现不出蒙古服装,只有住所是蒙古包才能稍有区别。虽然少数家族还有的说蒙语,也已是藏化蒙语,也已不行蒙文。例如土尔扈特部所在的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夏宗山处草原的十几户土尔扈特牧民,虽然全说蒙语,但是他们的蒙语也严重藏化了。
  二、驻牧环境的制约。在青海蒙民居住环境中,被藏民部所隔,青海藏民属多数,蒙民生活的厚度在很大的藏民部落包围之中。有的在历史长河中,“藏民部落内讧,弱小的部落归附了蒙民部落,使蒙古族内部又增加了藏族成分(假真主编《河南县志》第907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蒙藏人民互相交往,互相依存,为了适应这种处境,蒙古人民逐渐藏化。
  三、宗教倡导及影响。青海蒙民全民信奉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派。蒙民历史上多次选送本民族青少年入寺为僧,例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塔尔寺扩建时,察罕丹津一次就选送300名蒙古族青年入寺为僧,仅土尔扈特部就有100名青年。入寺为僧必须学经,并先学藏文和藏语,必然推动藏文藏语的运用和学习。
  四、民族上层的倡导。蒙部人民进驻青海后,民族上层接触藏族人民,因而接受藏族的文化风俗。早在乾隆年间,各部蒙古王公从西藏请了几百名藏文学者。或从事王府文职官员,或从事藏文教学,或从事蒙藏文的翻译。而王公们又派出大批青年学藏文,学藏医,有许多蒙古族青年都成藏文化的学者。辛亥革命时期如南中旗著名的土尔扈特部医生那不奇勒,就是一名蒙古族藏医。
  五、婚姻的影响。青海的蒙古族习俗,蒙藏人民通婚不受禁约,不仅历代蒙古王公夫人一部分是藏族姑娘,就连历代蒙古王公亲王的公主招的驸马也是藏族男青年。藏族和蒙族平民通婚也很普遍,蒙族男女青年娶藏女,嫁藏男,或招赘藏男,使藏族文化和风俗在更深层次、更广的层面上使用和交流。蒙藏通婚是青海蒙古藏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六、蒙族文化教育的断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青海设有一所蒙古族小学和中学,青海从来没有设立过蒙文的机构(假真主编《河南县志》第910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寺院中从来没有设立过蒙古语经院或经校,蒙部人民极少送过蒙古族青年前往其它蒙古族地区学习蒙古语文。使蒙族人民长期处于自我封闭中,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长期浸润在藏族文化生活氛围中,文化教育断层是蒙古族人民藏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至今就连河南蒙古自治县的行文文件全部用的是藏文,有许多蒙古族中高层领导干部不会讲蒙语,只会讲藏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发扬各民族文化,在青海蒙部人民民族自治区域内都建立蒙古语文小学、中学,青海民族学院专设多个蒙文班,青海蒙古族青年考入内蒙古及其它蒙区各类大中专学校的为数不少。1984年以来,青海省多次召开蒙文推广协作会议,振兴蒙古语言文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