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明上河图-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改良这种火器,甚至发明更多的更强的火器,则赵桓想也没有想过。他一不是理科生,二来宋朝完全没有这样的工业能力,想用火器与敌作战,等造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火枪时,只怕早就被敌人赶到崖山去了吧。

“哎哟。”

一个民夫肩头重了一箭,身子一斜,木笼中的黑色铁球猛然一滚,吓的在场的人出了一身的冷汗。

康承训铁青着脸,眼看着人手忙脚乱,又将万人敌稳住。他立时令道:“点火,扔下城去。”

城头的喊杀声渐渐有些平息下去,摧锋营左冲右杀,虽然已经耗了很大力气,也开始有严重的死伤,却是成功的遏制住了敌人往上冲的势头。

众人急忙将引线点着,然后将木笼抬起,往着城下敌人最多最密集的地方扔去。火药引线在空中挥洒出绚丽的火花,待落到半空时,砰然一声巨响,整个铁球被内置的火药炸开,化身几百个飞速运转的铁片,乱纷纷打在下面金兵的四周。

随着第一个万人敌的炸开,其余十几个也在城上各处扔下,一阵阵火药爆炸的巨响陆续响起,铁片四散飞开的利啸更是此起彼伏,而相伴而来的,便是城下金兵的惨叫哀嚎。

与这些火器的杀伤来比,其实远不如城上弓弩,除了首当其冲的倒霉鬼,离的稍远一些,铁片的速度一减,危力就小了许多,至于发出巨响的火药爆炸,更是不能伤人。然而金兵原本就是蛮夷部落,文明程度很低,哪里曾见过如此怪异的武器,每一个万人敌发出的巨响,都好似敲打在城下金兵的心头,令他们气沮不已。

再加上城头投入了最精锐的部队,局面为之一缓,万人敌投过之后,城下金兵的士气下跌,随着爆炸声响,开始有人往后退去。

在阵后指挥的金军将领知道一不可为,士气一挫,很难在短时间内重新振作,这样的攻城法死伤很大,完全是靠着士兵的血气和武勇方能如此,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暂且退兵。

后阵令旗招展,城下的金兵一面开始缓缓后退,一面与城上的宋军对射,掩护着最前面的登城部队。这样且战且退,直到小半个时辰之后,方才全数退出宋军射程之外。

待他们全数退尽,城头宋军欢声大作,挥刀持矛,向着不远处的金人大叫痛骂,不少人泪流满面,倚靠在满是鲜血的城头,想要喊叫,却是发不出声。半日苦战,城头宋军全力以赴,死伤惨重之极,待敌人退去,方才惊觉自己犹在世上,此中滋味,只有这些城头的幸存者才能体悟。

康承训只看到敌人当真退却,却只觉得双腿发软,差点儿站立不直。他也顾不得检点死伤,便立刻到得赵桓身边,向着赵桓单膝跪倒,奏报道:“陛下,敌军退却。”

赵桓却没有他想象中的那般欢喜,只是自城楼高处看向城外,看到一队队的金兵在长官的呼喝下重新整队,虽然不少人满脸血污,不过阵势不乱,手中兵器兀自在手,整队后坐下休息,也放在身侧,随时准备拿起。

他心情沉重,向着康承训道:“若是过一个时辰,敌人如此这般再攻一次,还能守住么?”

第67章潼关大战(16)

康承训只觉得嘴巴发干,有心要让皇帝欢喜,却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只得老老实实答道:“不可以。”

赵桓又道:“他们死伤也很惨重,而且士气已跌,难道还能如适才那样,拼死狠攻么?”

“敌人的将领经验丰富,还是在金太祖灭辽时就相随羽翼,身经百战,麾下士兵也是悍不畏死,适才不是万人敌建功,只怕光是摧锋营和班直侍卫,也未必就能挡住。现下他们退下,不过是让士兵稍做歇息整顿,其间将领们自然会给他们鼓气,而金兵凶残好斗,万人敌只是出其不意才能取得奇效,就是再用,也不会如适才那样了。”

康承训顿了一顿,苦笑道:“况且,我们也没有了。”

赵桓点头道:“热油和檑木石块也不多了吧?”

康承训答道:“正是。仓促之间,准备不了许多。长安被攻破一次,陛下至此之后,也是以整军备战为主,城墙修好后,诸位大人和咱们都没想到长安会突然被敌人包围,种种器械俱未准备多少,那些石块擂木,还是昨夜仓促间准备。敌将久历战阵,咱们的情形他们也必定了然于胸,是以一会军士们体力和士气恢复,想必会要再来强攻。”

赵桓心情深重,留在长安死守是他的主张,现在不过一个上午过去,他隐然已经知道自己这个决定有些鲁莽。

原以为凭着城中几十万百姓和禁军将士,敌人虽然有几万人,凭着坚城也必定能挡住。而激战过后,看到那些训练不足战法不精的厢军士兵们的表现,他方才明白,士兵不但要训练,而且要经历过这样残酷的场面,才能说的上是精兵。

适才敌人攻城,宋军自上而下,才堪堪与敌人斗了个平手,若是在野战平原,城头这一万多宋军,不是敌人的一合之敌。

他信步向前,凭楼远眺。

原本是飒爽秋日,此时却只觉得冰风刺骨。

绵延十余里方圆的土地上,伏尸处处,断臂残肢连同断矛残箭横亘眼前,一阵秋风吹过,将一面斜插在地的金人军旗吹的猎猎作响。黑与红,动与静,极目望去,只觉说不出来凄凉与残酷。

默视良久,赵桓终回转过身,向着康承训道:“我军折损不少,朕在这里,听得人报,胡斌和朱绩都已战死。朕心中着实难过,且去探看一下将士,一会等张浚他们来了,再说守城的事。”

他当先而行,康承训等人紧随其后,向着城头而去。

最外围的,是最后交战的摧锋营与班直侍卫,一见皇帝来了,各人急忙起身。

赵桓向着满身备污的易青摆手道:“不必如此了,战场之上甲胄在身。”

易青满头满脸的血渍,显然是冲杀过后的结果,他也顾不得去擦洗,待赵桓说完,便咧嘴一笑,答道:“礼不可废,陛下披坚执锐亲临战阵,臣等怎敢无礼。”

赵桓立身在满是血污的城头,放眼看去,一个个疲惫之极受创累累的士兵,就这么跪伏在自己身前,一具具尸体就这么趴伏放卧在城头四处,血水和着将士的泪水,犹自散发着热气。

他心中感动之极,刚刚如果还有些做作,待看到此情此景,脚底还沾染着将士的鲜血时,哪怕他心如铁石,也再把持不住。

“好生收敛阵亡将士的尸首,一个个的记清姓名,等长安侥幸守住了,朕一定要为他们建祠立碑,亲自祭拜,朕的子孙亦要如此,世世代代永为垂例,还要由官府养起他们的家人,不愁衣食!朕要让世间的好汉子知道,为国捐躯者则必享国家血食,国士为国,则国家必不负于国士!”

他这一番话说的极快,都是发自自己的内心,因此饱含着激昂与悲悯的情绪,说的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待这一番话讲完,城头四周寂静无声,良久之后,先是康承训等高级将领跪倒在地,然后在场所有的宋军将士,一并跪到,各人双眼含泪,一起道:“陛下如此体恤将士,臣等纵是粉身碎骨,亦不能报,必定死战到底,绝不会让长安陷于敌手。”

赵桓挥手示意,让各人起身,然后上前几步,亲手将康承训等禁军大将扶起,只道:“一会金兵再攻,还赖诸卿戮力死战,若是侥幸守住,则将来诸卿必定可富贵与共之,朕绝不食言。”

他此时心情激荡,又是心疼一直随侍自己的殿前司大将的死伤损失,又觉得自己死守长安的决断有些轻率,其实信心已经并不很足,在与众人说话时,无意中连用侥幸一词,便是明证。

康承训亦未发觉,他被赵桓适才要祭祀军人奉养遗属的话搅乱了心神,自五代以来,军人形象越来越差,国家如此,天下百姓亦是如此,若是赵桓的话当真实行,军人地位便可以有翻天覆地的改变,怎么能不叫他激动非常。

听得赵桓许以富贵,他下意识的答道:“臣等被陛下视为腹心,安敢在此时寄望将来富贵,臣等别无他话,唯以此身在这城头,以血肉报效陛下便是。”

“好。”赵桓含笑点头,扫视着城头各处,只见无数百姓开始上城,运送着各式物资,又有人开始将死伤将士搬动运送下城,城头上下,无数身着青衣的百姓上下忙碌,搬运着一截截的木料,硕大的石块,箭支、武器、他们或许是书生文人,或者是街边脚夫,到得这个时候,无论为国为家,都只能抛却一切身份,尽着全力协助着城头的军队,守住长安。

就在城角不远处,一幢幢房屋被夷平拆毁,就是为了房顶的几根木料,而房屋的主人并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