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明上河图-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不晓得么!”

他所说的君臣无狱是一句儒家有名的话,乃是说君臣之间,没有是非对错,做臣子的不能怨恨皇帝,根本没有官司可打。

这姚平仲当年献计不为赵桓所用,兵败后一心避世,官府朝廷数次征召他只是不理,临安一役后皇帝亲下诏书征召,还是不理。是以赵桓此时拿这个名头斥责,也属应当。

待他说完,姚平仲方才知道皇帝适才为什么不理会自己,他急忙跪倒,用极其诚挚的语气答道:“臣自东京陷落后便心灰意冷,这原就不对,陛下卧薪尝胆,自北国千里迢迢逃回,臣得知道还心中怀疑,不肯即可来陛下身边效力,更是不该,临安事后,臣有意保有白身,好便宜行事,却不理会陛下此时是用人之际,没有奉诏,臣当真该死。不过,自陛下一意与金国交战,绝不再以中华上国侍奉小国之后,臣就很是敬服陛下,绝没有以当年的事记恨埋怨陛下,陛下若是不信,可将臣明正典刑,臣死而无恨。”

赵桓静静听完,终点头道:“你在靖康二年时怨朕,也属应当。现在既然愿意出来做事,往事不提也罢。你且退到一边,让虞允文说话。”

“是。”姚平仲与皇帝揭开往事过节,又亲眼看到皇帝的模样举止果然与往日当真不同,一举手一投足,问话对答完全没有当年的那种孱弱与阴冷,而是自信中带有沉稳,亲和中又有君王的霸道和坚毅,与往日相比,简直是判若云泥。

他心中慰帖,知道今日决断很是正确,便静静看向虞允文,等着这个自己佩服的五体投地的青年英才,向皇帝陈说此战关节。

却听虞允文向赵桓道:“陛下不肯轻离长城坚城,避难川中,当真是英明之极。以臣之见,敌人精骑进犯,所领将士都是金国精锐,又多马匹,陛下若是就道逃走,很难不被对方追到,而以敌人之勇悍,禁军将士与敌野战,则很难挡住敌人兵锋,护住陛下安全。”

他顿了一顿,向着康承训等人抱以歉意一笑,只见众禁军将领虽然脸色难看,却是无人反驳,便知道自己所说的虽然难听,却是各人都认同的事实。

便又侃侃而言,又道:“只是陛下没有料到,坚城之下,敌人悍不畏死,以简陋仓促造就的云梯,四面围攻,到处攻打,到底对方士卒勇悍善战,长安又非比当年盛唐时可比,小了十多倍,城池矮小,城内禁军又是太少,顾此失彼,虽奋力苦战,还是差点被敌人一攻就破城。”

赵桓点头道:“确是如此,还是朕太过轻敌,只想着金人远道而来,轻骑薄城,急而难下,却不想竟会如此凶恶,非身临其境,当真难以想象。”

虞允文微微一笑,用充满自信的语调道:“不过气可一而不可再,只要咱们再守住一次,敌人想再攻入城内,则绝无可能。今晨至午一战,咱们虽然死伤惨重,可是敌人损失更大,我看他们旗号,此时并没有真正能镇住场面的宗室元帅在,只要再不顺手,则敌人必起内乱,不必再战,在城头看着他们退走便是了。”

赵桓自然也明白其中关节,只是听他说了半天,还并没有提到如何守城,因此向着他急问道:“然而敌人正在休整,一会来势更加凶狠,何以御之?”

虞允文收了笑容,躬身一揖,正色道:“办法自然是有,只是要陛下敢于行险才是。”

第69章潼关大战(18)

见赵桓不语,虞允文便又继续说完应对之策,因着太过行险,他心中不安,脸上也是显露出来。

皇帝毕竟是皇帝,如此冒险,想来也不会同意。若是因着此策责怪自己倒也罢了,若是再连累了姚平仲,那才当真不妙。

他这应对之法是自己苦思而得,连姚平仲也不晓得,是以听完之后,也面露吃惊之色。

见虞允文露出担心的神色,姚平仲便向着他微微摇头,示意对方不必放在心上,以他二人的交情,共同进退便是,功名利禄,他还没有放在心上。

此时此刻,城头之上,只是一片寂静。

康承训双手冒汗,紧握一起,他有心要训斥这个敢大包天的青年儒生,却见赵桓面露沉思之色,知道皇帝很是意动,而自己思来想去,这虞允文的计谋虽然太过行险,却也不失是一着妙棋。

良久过后,赵桓终于点头,向着虞允文大笑道:“好的很,非你虞某人不敢出此策,虽然行险,不过今日局势如此,于其懦弱而死,不如行险一搏,纵是死了,也更痛快一些!也罢,朕就允了你此计,且暂授你长安防御使一职,由你全权调配人马,甚至城头将士,亦由你来调配便是。”

他如此爽快答应,虞允文倒是吓了一跳,下意识先答道:“臣如何敢当,臣不过是一介白身,纵是献计,还需由陛下身边的大臣来执掌此事才对。”

赵桓摇头笑道:“非常时行非常事,有什么不能当的。临安时你便帮着苗刘二逆守城,建了奇功,朕早就要重用你。而今日献计,又全是你的主张,自然是要由你来全力施为才对。”

见虞允文仍不答应,赵桓又道:“怎么,你不敢么?若是不敢,如何敢在朕身前饶舌!”

“臣有何不敢!陛下有命,臣岂敢不奉诏!”

虞允文到底年轻,被赵桓一激,却是忍耐不信,当即答应下来。见赵桓面露赞许之色,便又忍不住向皇帝道:“陛下当真是非常之主,能行此非常之事。长安、潼关大战,我王师必胜,陛下也必定能名垂青史。”

赵桓苦笑道:“现在不过是坐等着挨打,还不一定能抗的住。等过了这一关,将金人撵回辽东,那时候再来颂圣不迟。”

“是。”

虞允文用着极漂亮的潇洒身姿,向着赵桓行了一礼,极是干脆的收回了话头。

适才称赞赵桓的话,纵然是当真出自内心,象他这样受过严格儒家教育,又很傲气的年轻人,是不肯说也不屑说的。

既然皇帝命他为防御使,城内所有兵马自然也就归他调配。连带康承训身边的十几个近卫和赵桓仅余的班直侍卫,也全数调拨给他指派。

“知会枢密使张大人,一会令民壮上城,不要发给刀剑,只配发长枪、铁矛等长兵,有善射者,领取弓弩与射手一同射箭。”

“是。”

“命人不必再搬取石块檑木,多取火油、棉布上城。”

“是。”

“多调大盾,不必疼惜库存,有多少便取多少来。”

“是!”

“令蒙古骑兵全数到城门下集结,命人悄悄搬开堵住城门的沙包石块!”

“啊?”

“速去!”

“是。”

虞允文虽是一袭白衣,调派之时,却是挥洒自若,泰然处之。在他的感染之下,就连城头四周围绕在他身边的各级军将,神情脸色,也是轻松了许多。

张浚等人,虽然不明白城头下达的指令是何用意,不过皇帝就在城头,各枢密又负责提调民壮大事,不及上城询问,只得一一照办。

倒是搬开城门处的沙包石块,守门的士兵无论如何不敢答应,只到赵桓令人持节前去宣谕,这才打开。

待那些堵门的物事被一样样的搬开,几十名守城门的士兵,一个个变的脸色发白,虽然深秋时节天气凉爽,却是满头大汗。

不管城头情形如何紧急,这堵死的城门总是给人以相当的安全感,一待搬开,则这木制包铁的城门就好比纸扎的一样,一撞就开。而在它身后原本被庇护的人们,就感觉是被人除却了衣袍,赤身裸体一般,浑身上下,充满了不安与惶恐的感觉。

赵桓得知此事,不惊反喜,向着虞允文笑道:“果然不出卿所料,不但敌人想不到咱们居然敢开城出击,便是咱们自己人,也是断然想象不到。”

虞允文洒然一笑,答道:“正是如此,兵法之奇,就是出奇不意,就是要想常人所不能想亦不敢想,方可成事。”

赵桓含笑点头,以示赞同。

其实他看过明史,知道朱文正守洪都时,陈友谅六十万人,昼夜不停攻打,城池几次差点不保,攻大将邓愈守的抚州门时,城墙竟被大刀砍断,若不是邓愈当机立断,使用火枪手打退敌人,又一面下令修补城墙,凭着多年战场搏杀的经验临危不乱,就在箭雨纷飞之地强令士兵顶着箭矢修好城墙,这才堪堪守住,极是危险。

然而陈友谅部主力在攻打大将薛显把守的章江门时,那薛显极是悍勇,竟然打开城门,带着骑兵直冲而出,将全无准备的敌军打的落花流水,攻城一方兵力极多,反而在这一段吃了大亏,此役过后,自洪都战完,也没有人再敢来打这薛显一段城墙的主意。

所谓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就是此理。

正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