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明上河图-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夜,宗瀚自杀身死,与他一起赴死的,便是完颜部剩下的贵族宗王。

数日之后,燕京城破,赵桓骑马入城,原本从容冷静的他,却不觉泪如雨下。他抚摸着冰冷的城墙,上面血污未尽,心生感慨。

燕京神都,终在一个奇妙的历史契机之下,提前了两百年,回到了汉人的手中。

他暗暗发誓,在他身后,绝不允许这个城市再次易手。

城内汉人夹道相迎,香花遍处,黄土撒街,与开封城内汉人的狂喜不同,这里的汉人高兴中带有一丝拘谨,甚至有一点惶恐。这座城市失陷太久,汉人们先是认同了自己辽人的身份,然后再又被女真人统治,他们不知道,故国将以何等的待遇,来看待他们的回归。

当夜,赵桓下令犒赏三军,与此同时,城内百姓亦得牛酒赏赐,一时间,城内欢声如雷,颂圣之声,响彻云宵。

赵桓一场好睡,第二天天色微明,便已经如常日那般起身,丝毫不乱。

种极、折彦适与费伦、薛强等人,待立在他身旁。

这伙少年在五国时,就经常看着赵桓如此这般,不曾想五六年后,各人或是不论是敌人还是自己人提到害怕的情报首脑,或是留在赵桓身边,护卫他的安全,监视在京百官和皇室,甚至有时候还要调解后宫争端,还年纪稍大一点的,如种极和薛强,则早早被派到军队,披坚执锐,身经百战。

而到得此时,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赵桓已经年近中年,当年那伙打马球的少年,已经全部气宇轩昂,成长为青年,成为这个帝国的中坚骨干力量。

赵桓锻炼完毕,洗漱之后,看得种极赤红的脸膛,一步不离的侍卫在自己身边,不觉发笑道:“听说当日燕京城外大战,你身为曲端的中军主将,亲手斩杀了完颜突合速,立下如此大功,朕此时看你,却仍然如同当日那般少年神气。”

种极在当年的五国少年中,年纪最长,此时已经二十三四年纪,在当时的时代,早已经娶妻生子,气度沉稳,又是领兵大将,更添一份威严神情,只是在赵桓身边,却被他如此嘲笑,想必是赵桓看他一本正经模样,故意如此。

种极先是被赵桓说的脸色通红,稍顷过后,却又认真答道:“自当年在五国城中跟随陛下,直到如今,臣自觉并无改变。”

他的回答,既又表了忠心,却又将赵桓的笑话轻轻揭过,赵桓先是一楞,然后大笑道:“不错,朕听了这话,心中委实高兴。”

费伦在时人眼中,向来是可怕的代名词,而在赵桓与几个兄弟伙伴面前,却是满脸笑容,此时听得君臣笑话,便也上前凑趣道:“臣听说种大哥在军中时,每日都向长安行礼,如此忠心,却是咱们兄弟中最拔尖的一个了。”

他负责的是情报部门,原本也有监视军队的作用,种极的一举一动,自然也瞒不过他。

赵桓听了此语,看了种极两眼,又见其余人神情各异,费伦落落大方,心中不觉一叹,嘴上却是夸道:“种极忠忱,朕实欢喜,实在不愧是种家子弟。”

话风一转,又向其余众人道:“你们都是少年时便跟随朕左右,君臣情义非同一般,朕信重爱护你们,与自己家里的子弟没有什么两样,各人又很争气,朕看你们,都是一般相同,你们待臣也是忠忱不二,朕每常想起,就觉当日在五国时没有看走了眼,着实欢喜。”

皇帝如此推心置腹,各人听的都是欢喜,当即躬身下拜,口中颂圣谢恩不提。

君臣正自叙话,却又有近卫前来提醒,时辰已到,赵桓该当换衣上路。

待赵桓换过衣袍出外,张俊等人早就在外等候,今日与往常不同,各人换过常袍,皆着吉服,高冠紫袍,看起来威严之余,又添喜庆。

赵桓看的一笑,翻身上马,向着各人吩咐道:“走罢。”

说罢一马当先,奔驰在前,费伦与折彦适等人也急忙上马,跟随在后。

张俊性格直爽刚毅,策马与一众大臣跟随在赵桓身边,却是面露不满之色,向着皇帝道:“这个合不勒汗,太过狡猾。将太上留在他军中,逼的陛下出城前往蒙古人军中,在礼节上先占头筹,当真可恶。”

原来宋军收复燕京之前,合不勒眼看在这里讨不到什么便宜,便又派兵前去扫荡金人残余。上京失陷,宗室亲贵几乎全部战死,留守在东北故地的金兵原本也不是精锐,除了少数蒙古兵吃了亏外,金国故地几乎被蒙古人一扫而空,全数占领。

而五国城因为关押着大量的宋人,甚至抱括宋帝赵佶这样的大人物,金兵留有不少精兵看守,合不勒知道投入大收获也大的道理,便派了一万精锐,打败守卫五国的金兵,将城内宋人全数救了出来,其中也包括垂垂老矣的赵佶。

得到赵佶之后,合不勒自然也知道奇货可居的道理,当下连同赵佶和其余的宋朝宗室亲贵一起,留在自己的大营之中。宋人得燕京前,他借口兵凶战危,道路遥远,不肯绕道云中将赵佶送回,到赵桓亲自赶到,迅速收回燕京之后,因为赵佶就在蒙古人军中,也只得以帝王之尊,亲自到蒙古人的军营之内,前去奉迎自己父亲。

第196章 父子相见

而在宋人大臣心中,宋朝是中华上国,原本有文教而无武功,现下文治显赫,武功也是骄人,而更有不少人看到蒙古人的危害和潜在的危胁,愈加不愿意皇帝与所谓的蒙古大汗有什么交集。

而更加令大臣们惶怕的是,曾有传言,皇帝在逃归大宋时,曾经得过蒙古汗的助力,曾经结为安答兄弟,而今对方为消失金国立下了诺大功劳,若是提出什么过份的要求,只怕皇帝碍于面子,一时也难以拒绝。

好在大宋刚刚战胜强敌,六十万禁军精强无比,更多的武器,盔甲,更方便使用的大型突火枪和强弩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整个禁军都将更换盔甲和武器,更多的有巨大威力的武器要下发军中,禁军的人数虽然不比前朝多,战斗力却强过了百倍,这也使得朝野上下,对宋国现今的国力充满信心,不至于害怕如辽朝末年那样,刚刚倒了一个强敌,又来一个更加凶狠的。

对众人的心思,赵桓自然是心知肚明。张俊此时看似抱怨对方奸滑,其实还是存了一个试探帝意的想法。

他微微一笑,向着张俊答道:“蛮夷么,总是不能以诚待人,朕为华夏之主,一点胸襟度量还是有的,便让他先来拜朕,又何益于朕,朕去见他,又何损于朕?”

这话说的光风霁月,就差说什么远人不服,以仁德感化了。张俊等人听的满腹纳闷,却又不敢反对这样明显符命圣人说教的话语,当下一个个缄口不语,却只是在肚里暗自担心。

赵桓心中暗笑,却也不与众人说破,只是悠然前行,欣赏着北国的风光景致。

此时的燕京,自然没有沙尘暴,正是盛夏,说不上风和日丽,天气也比南方要凉爽一些,一路上绿荫成片,鸟雨花香,虽然还有些大战的痕迹尚存,一路人仍有人家,偶尔有零星的农人知道战事停歇,开始下田耕作,远远看到大队人马路过,再看到表示皇帝身份的皇帝仪仗,农人百姓虽然不认识那些绣着花花草草鸟兽鱼虫的伞盖,明黄色是皇帝专用,各人却是清楚明白,当下都在路边仓皇跪倒,山呼万岁不提。

赵桓满脸笑意,向着这些农人致意,前世的某些习惯突然在此时抬头,他差点儿跳下马去,与这些农人搭讪说话,不过满眼的仪仗和护卫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轻咳一声,继续前行。

到得蒙古人营地外数里,合不勒早就领着数百乞颜贵族,等候在道路一侧,看到赵桓仪仗到来,立刻迎上前来。

赵桓也远远觑见了他,只见对方身骑白马,身边数百贵族千拥后簇,甚是威风。只是到得自己身前不远,却是停下马步,神情也略显尴尬。

他脸带笑意,却只是不肯下马,亦不说话。

合不勒愣怔了片刻,却是醒悟过来,满脸带笑跳下马来,一边高声道:“见过大宋皇帝陛下!”一边就要下跪行礼。

赵桓这时候才跳下马来,大步向前,双手在合不勒肩头一扶,却感觉对方根本没有下跪的打算,自己手方一搭,合不勒已经就势站起了身体。

这个满腹雄才大略的蒙古大汗,几年时间过去,已经是老态毕露。当年在上京与赵桓相识时,他不过四十左右,现下看去,已经是霜发皆白,满脸皱纹。北国草原的自然生态,还蒙古人的生活习惯,都使得他衰老的特别的快,也特别的显眼。

合不勒也在打量赵桓。

当年在上京见赵桓时,对方身材瘦弱,满脸病容,身体很是孱弱。奔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