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明上河图-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股气势直压而来,连叶宗谔一时半会,都是说不出话来。

却听韩世忠又道:“某自小贫苦,十八岁从军以图一条活路,从军之后,历尽艰苦,在童贯手下,屡屡被疑,立了功也不获补,崇宁四年,我就斩将夺关,立下大功,不过只补一阶,做了进义副尉而已。若不是当年王渊将军带我去平方腊,又以‘万人敌’相赞,使我名震军中,更是派我去生擒了方腊,立下不世大功,这才慢慢熬成了承节郎。”

说到这里,他环顾左右,微微冷笑,向着堂内诸将道:“叶大人读几本书,就能出将入相,位高权重,如何能知道咱们从小兵干起的苦处。”

叶宗谔大是尴尬,原本很是得意的进士身份,在这个十八岁从军,身上伤痕无数,战功累累的开府节度大帅面前,竟是这么的不足为道。

堂上诸将,大多也是韩臣忠自低阶武官甚至是小兵提拔起来,对他的话,各人都是赞同之极。一时间堂上笑声大起,各人攮臂撑拳,让叶宗谔看自己身上的伤痕,数说自己立下的战功。

却听韩世忠又道:“正因如此,咱们知道功劳得来不易,被人赏识不易。我韩世忠能有今天,一来要拜王渊王将军的提拔之恩,二来,建炎天子的大恩,韩某也是一日也不敢忘。”

他在赵桓手下时,不过是个武节大夫,果州团练使,是一个普通的中级武官。赵构即位之后,先是信重王渊,因着王渊的原故,对他也很是信用。

自建炎元年起,赵构刚刚登基为帝不久,就将韩世忠升为忠州观察使,带御器械;然后就是御营左军统制、定国军承宣使、鄜延路副总管,加平寇左将军,最后直至武胜、昭庆军节度使、检校少保。

几年时间,由一个小小团练做到开府节度,青云之上,王渊固然在其中起了不少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赵构对韩臣忠极为赏识重用的原故。

韩世忠如此一说,显然是表示不忘王渊和赵构的重用提拔之恩,一定要起兵前往临安,一则为王渊报仇,二来以报皇帝赏识重用的大恩。

看着叶宗谔面无表情,韩世忠面露讥诮,自己转回坐椅,向着叶宗谔冷笑道:“叶大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我来接诏!”

叶宗谔摇头叹息,向着韩世忠道:“韩将军,你只说康王待你不薄,却不知道,康王待我又岂是等闲?”

他以康王相称赵构,韩世忠不禁为之大怒,当下只大声喝道:“叶大人不愧是张邦昌一流的人物,一边嘴里赞颂皇恩,一边却是为敌效力!”

他连连冷笑,只道:“只都说文人风骨,士大夫乃是我大宋根基所在,自丧乱以来,投敌报效的士大夫也不比武人少,真是令人寒心。”

叶宗谔也不发怒,竟是微微一笑,向他道:“韩将军的话,下官并不明白。那张邦昌为女真人效力,虽然后来主动削去帝号,见康王请罪,举朝上下,虽然有祖宗不杀士大夫的垂训,到底劝康王诏令他自尽。不知道今日叶某奉太后之命前来传诏,奉靖康天子为正朔,从此国家不在有二帝相争之患,却是投的哪门子的敌?”

韩世忠愕然不答,只别转过头,不再做声。

其实他起兵一事,不过是激于义愤,伤心自己的老上司被杀,提拔重用自己的皇帝被逼退位,而真正打将起来,万一靖康天子诏书一至,到时候是否奉诏,乃至半途而废,甚至引发东南江准一带的宋军与拥立靖康天子的西军产生争执,直至双方交战,而使得亲者痛,仇者快。

这些事,他身为统兵大将,自然也有考量。只是心中权衡利弊,觉得究竟现在是乱军做乱,自己一向以忠义为立军根本,若是不闻不问,就等着长安那边消息,将康王这个旧主完全抛弃,未免太让人耻冷,是以无论如何,要有所动作罢了。

对方此时将靖康天子抛将出来,以大义正统的名义对他加以驳斥,韩世忠竟是无语可对。

却听叶宗谔又道:“适才所言,康王待下官亦是不薄。下官由下僚直至户部郎中,掌御营军械,官虽不高,却是权重。若是以私恩论,这颁诏之事,下官断不能前来。不过,以公议而论,韩将军,靖康天子今执掌西军,富平一战亲临战阵,岂是康王能比?况且靖康天子是太上皇长子,大宋正统。康王为续宗庙为帝本属权宜之计,安能恋栈不去,与长兄争帝位!”

说到此时,赵桓天子的正统性,终于在这一场争论中,使得叶宗谔取得了完全压倒性的胜利。

不论如何,赵桓才是正统。正统的力量,在赵构没有什么变乱的前提下,还不能完全显现,一旦在苗傅兵变之后,赵构退位虽属被逼,竟是没有人觉得在这一件事上,苗傅做的有什么不对。

便是韩臣忠口口声声,言说要起兵前往临安,也只能以私谊旧恩为借口,而不能说苗傅逼迫赵构退位是谋反造乱,其因便在如此。

“康王退位,虽属兵变,却亦是人心所向。今临安使者已往长安,将此事奏明靖康天子,而不日诏书自长安至,将军是奉诏还是抗诏?若仍如今日,将置我大宋百年来列祖列宗与何地?将军自以为忠义,难道想以私恩坏天下事吗?”

对方越是退让,叶宗谔却是不依不饶,辞锋越发犀利。

韩世忠颓然不语,其部下文人幕僚和武将虽多,在这样层面上的交锋,却也是不敢出一语来辩驳。

半响过后,叶宗谔又逼问道:“将军可愿奉诏?”

韩世忠悠然一叹,回转过脸色来。

他知道此事到此也可以收蓬,不必再扮了。

因起身跪下,向着叶宗谔道:“臣韩世忠奉太后诏,不敢有违。”

他如此一跪,其余诸将亦跪,同声奉诏不提。

叶宗谔只觉得双脚发软,适才借着胸口一股怒气,大义凛然指斥对方,其实若是这韩某人当真恼了,管你是什么颁诏使臣,先乱刀斩死再说,只怕也没有人能替他申冤报仇。

待将诏书开读完毕,由着韩世忠亲手接去封存,叶宗谔终松了口气,向韩臣忠笑道:“将军深明大义,下官总算不辱使命。”

韩世忠微微一笑,一面携着他手,往内堂而去,一边轻声向他道:“世忠原也不打算当真起兵,不过刘光世部,只怕已经在路上了。”

叶宗谔大惊失色,只道:“这如何是好?”

韩世忠摇头叹道:“刘某人与我绝然不同,他心中唯有康王,康王不肯退位,他在其中作用甚大。我想长安天子心中也是明白,而刘光世心中更是了然。是以无论如何,他一定要想方设法,救康王复位。此事不能善了,我也不能将刀兵对向自己人,而对岸金兵甚多,我更不能自弃防线。此事究竟如何,唯有静观其变而已。”

第17章

叶宗谔大惊失色,只道:“这如何是好?”

韩世忠摇头叹道:“刘某人与我绝然不同,他心中唯有康王,康王不肯退位,他在其中作用甚大。我想长安天子心中也是明白,而刘光世心中更是了然。是以无论如何,他一定要想方设法,救康王复位。此事不能善了,我也不能将刀兵对向自己人,而对岸金兵甚多,我更不能自弃防线。此事究竟如何,唯有静观其变而已。”

叶宗谔只觉满嘴苦涩,却也只得点头道:“不错,下官能做的也只是这么多,底下的事,唯有静观而已了。”

韩世忠微微一笑,向他道:“天下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我身为臣子,尽力而已,想那么多也是无用。”

他确实生性豁达,中兴四将中,唯有此人不失忠义之名,又能善得天年,其为人处事的态度,也是重要之因。

见叶宗谔仍是郁郁,韩世忠轻拍他肩,大笑道:“你一个小臣,偏操这么多心做什么?放心吧,以我看来,刘光世不过一庸才,必定会困于坚城之下。仗,一则不会打大,二则,也必定会有利于靖康天子。”

叶宗谔苦笑道:“但愿如此。”

两人正行间,叶宗谔只觉一阵香风扑鼻,转头一看,却是已入韩府内室,有不少妙龄侍女穿梭其间,而内室正中,却是早间在城门处遇到的那美艳妇人。

见叶宗谔行近,那妇人嫣然一笑,向他屈身一礼,笑道:“大人与外子所言,妾身已全听到。但愿天下人都如大人一般,忧心国事,壮怀激烈,天下事自然可为。”

她所言“壮怀激烈”自然是指叶宗谔之前在城门处赋诗言志之举。

叶宗谔还是头一回见到高官大员的夫人如此落落大方,任他不拘小节,也是颇为脸红。

韩世忠却不理会,先向自己夫人一笑,然后方向叶宗谔道:“这是内子,若不是她早前见了大人你,我也不会这么轻易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