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典时代的大决战-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挽救罗马的梅托罗战役
  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几年,罗马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布匿战争爆发以前,罗马适合服兵役的青壮年有二十七万人。经过十年残酷的战争,罗马丧失了一半的青壮年人口。特拉西米安战役(公元前217年)罗马军队阵亡一万五千人;坎尼战役(公元前216年)五万罗马士兵仅仅逃脱了几百人。到公元前207年,能够上战场的罗马人只剩下不到十三万。汉尼拔已经在意大利征战十年,严重破坏了罗马的经济体系,罗马失去了大部分的财政来源,又必须承担庞大的军费开支,被迫对内增派税赋,对外大量举债。这时罗马的人力,物力都已经到了极限,举国上下仅仅靠着坚强的意志苦苦支撑,如果再来一次类似坎尼的惨败,罗马就肯定要亡国。
  这年春天,当罗马人得知汉尼拔的弟弟哈斯朱拔(Hasdrubal)在西班牙摆脱西庇欧的围困,领军转道高卢越过阿尔卑斯山,出现在波河平原时,都面面相觑,知道决定罗马命运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1历史背景
  迦太基故国在今天的突尼斯境内,和意大利的西西里岛隔海相望。腓尼基人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建立的众多殖民城市中,迦太基起初并不是最古老或最强大的一个。但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精明勤勉的人民,迦太基逐渐成为地中海的商业中心。迦太基最令世人瞩目的是他们的海上贸易。迦太基人很早就开发了大西洋上的航线,从北欧的波罗的海到西非的塞内加尔都遍及他们的足迹,这在没有罗盘的时代是不可思议的成就。迦太基人的骆驼商队也很早就穿越撒哈拉沙漠,和非洲的文明古国通商。虽然迦太基人是贸易立国,他们的灌溉农业也相当发达。西庇欧入侵迦太基时,就对一望无际的良田,茂盛的葡萄园和果园,富庶的村庄和喧嚣的城镇赞叹不已。
  虽然有举世无双的财富,强大的海上力量,肥沃的国土,稳定开明的政治制度,以及英才辈出的贵族阶层,迦太基在和罗马的争霸中还是不可挽回的惨败了,落得一个亡国灭种的下场。后世史学家总结这段历史,认为迦太基最主要的败因在于其国民意志力的薄弱。第一次布匿战争就是因为迦太基人无法忍受战争带来的困苦和负担,主动向罗马求和,殊不知罗马人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要远远超过他们。由于生活富裕舒适,迦太基人普遍贪生怕死,他们但凡能够出钱收买雇佣军,就决不愿意去吃军旅生活的苦,白白浪费赚钱的时间。
  法国历史学家米切雷(Michelet)对迦太基人这个特性有一段精彩的描绘:“迦太基人工于算计,他们可以把各个民族一条人命的价值精确计算到个位数,总之希腊人比罗马人值钱,而罗马人又比西班牙人和高卢人值钱。他们认为一个成功的迦太基商人的性命太贵重,不值得去牺牲,打仗这种事只要找西班牙人或高卢人代替就行了。对迦太基人来讲,战争如同商业投机,开战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打开新的市场。打仗的关键是钱,钱越多,能收买的雇佣军就越多,胜算就越大,如此而已。”
  布匿战争中的迦太基军队,一直是以北非和西班牙各地的雇佣军为主体的。这些乌合之众所操的语言多种多样,所信仰的宗教千奇百怪,所惯用的战术也是五花八门,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唯利是图。在布匿战争中这些雇佣军曾经几次哗变,每次都几乎将迦太基推到灭亡的边缘。反观罗马军队,都是从朴实的罗马农民和城市平民中招募,大家同文同种,接收严酷的训练;罗马军团组织严谨,战术统一,由强烈的爱国心驱动,单位战斗力要远远强于迦太基军队。
  迦太基国民和军队的诸多弊病更衬托出汉尼拔无与伦比的领导才能。他把这支东拼西凑的军队组织起来,灌输以严格的纪律和对统帅的忠诚。经汉尼拔精心调教的这支军队体现出来的战斗力叹为观止,使曾经不可一世的罗马军团屡战屡败。在十五年的征战中,汉尼拔的军队无论面对怎样的逆境都没有哗变过一次,他们追随着汉尼拔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和迦太基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罗马人在整个布匿战争中体现出的坚韧不拔,愈挫愈勇的精神。十年战火使罗马人口锐减,国库空虚,从前的盟友也都纷纷倒戈,在这内忧外困的情况下,罗马人的斗志没有丝毫削减,举国上下争先恐后为战争做贡献。有钱的人捐献出自己的财产,所以的成年男人都等待着国家的召唤。虽然十年的战争使罗马丧师十余万,此时罗马仍然在意大利半岛保持十五个军团共七万兵力,另外在西班牙,西西里岛和撒丁岛还有三万军队。这样罗马军团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的青壮年男子,罗马真的是全民皆兵了。
  汉尼拔在意大利南部也举步唯坚。由于迦太基海军一直未能获得地中海的制海权,使汉尼拔的部队得不到补充,越打越少,渐渐失去了进攻能力,于是意大利南部形成一个对峙局面。打破这个战略僵局的唯一希望,就落到了汉尼拔的弟弟哈斯朱拔身上。
  2千里跃进
  哈斯朱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前十年中一直在西班牙作战。在这里他遭遇到了罗马最善战的将军-后来征服迦太基的名将西庇欧的父亲。老西庇欧屡次挫败哈斯朱拔的东进企图,使他一直无法和汉尼拔会师。哈斯朱拔在遭受一系列挫折之后,终于在公元前211年一举击败老西庇欧,而后者在此战中丧生。是年,二十五岁的西庇欧临危受命,成为罗马西班牙军团的统帅。他迅速扭转战局,并在公元前209攻克哈斯朱拔在西班牙的据点“新迦太基”。为了阻止哈斯朱拔东进,西庇欧在西班牙通往意大利的地中海沿岸修建大批堡垒要塞,严防死守。
  公元前208年底,哈斯朱拔率军翻越西班牙东北部的山区,进入高卢,完全出乎了西庇欧的预料。他在高卢中部停下来过冬,并和高卢各部落交好,使大批高卢人加入到他的军队中来。次年春天,哈斯朱拔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这次行军中哈斯朱拔展示了他非凡的领军才能。多年前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时损失了大量人马,而哈斯朱拔的军队出现在意大利波河平原的时候,不但毫发无损,而且象滚雪球一样壮大了许多。
  罗马人突然发现自己腹背受敌,形势危急。如果汉尼拔和哈斯朱拔互通消息,来一个南北对进,罗马就大势去矣。罗马元老院迅速决定,由新当选的执政官尼罗(Nero)和利维尤斯(Livius)各率一支军队,分赴南北战场作战。尼罗率领四万军队到南线和汉尼拔对峙,阻止他北上;利维尤斯在北线则由于兵力不足,无力同哈斯朱拔争锋,只能且战且退,最后在梅托罗河(Metauro)以南的小镇塞那稳住阵脚。
  汉尼拔没有料到哈斯朱拔来得这么快。由于缺乏准确的情报,无法判断哈斯朱拔下一步的打算,汉尼拔只能按兵不动,等待哈斯朱拔的消息。汉尼拔并不知道哈斯朱拔已经南进到距离他三百公里的地方。哈斯朱拔明白和汉尼拔协同作战的重要性,他派遣信使南下和汉尼拔联络,在信中详细说明自己的行军路线和南北对进的想法。不幸的是,这个信使在即将到达汉尼拔的营地时被罗马军队抓获,结果哈斯朱拔的全盘计划都落入尼罗手中。
  尼罗看到哈斯朱拔的信以后大吃一惊,他决心集中兵力先解决哈斯朱拔,再回头对付汉尼拔。尼罗明白,利维尤斯的部队和哈斯朱拔已经形成均势,如果他再率领精兵参战,胜利的天平就会倒向罗马这边。那个时候的罗马法律规定,将领不得擅自离开元老院划分的战区作战,否则以图谋造反治罪。尼罗知道战机稍纵即逝,他立刻提精兵一万出发,同时派信使赴罗马向元老院禀报他的战略意图。为了迷惑对手,他对部下谎称前去袭击汉尼拔的一个要塞。大军先向南行进,等到夜幕降临后突然掉头向北,连夜强行军奔向梅托罗河。为了保证行军速度,尼罗没有携带给养,而是命令沿途各地方政府火速准备食物和饮水,放在道路两旁以供大军使用。尼罗大军所到之处,罗马百姓拥挤在道路两旁,或给罗马士兵送粮送水,或跪地祈祷,这样的场景深深激励着罗马士兵,更坚定了他们死战的决心。
  尼罗精心调控行军速度,以使大军能在夜晚到达利维尤斯的营地。为了不让哈斯朱拔察觉罗马增援部队的来临,尼罗的军队没有另外扎营,而是悄悄地进入利维尤斯军队的营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