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典时代的大决战-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各国海军主要装备的战舰叫Trireme,因其每一侧船舷装备垂直排列的三层舷桨而得名。这种战舰通常有三十五米长,宽五米,舰艏有金属包裹的冲角。战舰平时使用风帆航行,战斗时收帆放桨,以求速度和机动性。一艘战舰的桨手非常关键,海战战术主要依靠桨手来实施,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往往能决定一场海战的胜败。因为这个原因,桨手的报酬至少和水手及士兵一样。1987年英国出资在希腊仿制了一艘古希腊规格的战舰“奥林匹亚”号,试航以后效果良好。“奥林匹亚”号最高航速能够达到10节,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180度大转弯,从而证实了古典文献关于古希腊战舰的描述。
  这个时期的一艘战舰通常有桨手170名,水手15名,军官5名,以及士兵15到20名,士兵装备弓箭和标枪,主要任务是防止敌军登舷作战。海战的主要战术是冲撞敌舰,具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高速拦腰撞击,金属包裹的冲角往往能够将敌舰撞成两段;另一种是收起自己的舷桨出其不意地从敌舰旁边划过,这样能够将敌舰一侧的船桨折断,使其丧失行动能力。这种海战战术在几百年里都没有多少改变,而机弩和投石器等远程火力要到罗马时期才开始装备战舰。
  波斯本来没有海军,但在征服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和埃及以后,将他们庞大的舰队编成波斯海军,建立了海上霸权。在希波战争初期,波斯海军有战舰一千二百余艘,而雅典海军只有战舰七十艘,根本无力和波斯争夺爱琴海的制海权。由于希腊是民主政治,扩建海军的提案往往因为费用巨大而被议会否决。雅典议员们过于计较蝇头小利,对制海权的战略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如果希腊能够掌握制海权,就可以阻止波斯从海上增援和补给,这样在希腊作战的波斯远征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终避免不了覆灭的命运。一百多年后罗马就是因为牢牢掌握了地中海的制海权,才拖垮了在意大利征战的汉尼拔大军。
  公元前483年,雅典附近发现一座银矿,开采以后能够给雅典带来一笔巨额收入。雅典议会讨论如何处置这笔意外之财时,大多数议员主张平均分配给所以雅典公民。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他晓之以理,动之以利,终于说服众人将资金全部用于扩建海军,此人就是后来被称为雅典海军之父的特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
  2时势造英雄
  和其他的雅典著名政治家不同,特米斯托克利出身贫寒,完全靠个人奋斗一步一步地登上雅典政坛的顶峰。特米斯托克利从小就野心勃勃,对功名利禄无比渴望,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小的时候老师对他说:“你将来不会默默无闻,不是名垂千古,就是遗臭万年。”特米斯托克利是参加马拉松战役的十个将军之一,此战后米提亚德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特米斯托克利嫉妒得食不甘味,夜不能眠。不过米提亚德不到一年就身败名裂,将雅典的政治舞台拱手让给特米斯托克利和阿里斯蒂德(Aristides)。
  特米斯托克利虽然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在复杂的局势前往往表现出卓越的分析和决断能力。马拉松之战以后雅典人大多认为战争已经结束,只有特米斯托克利坚信这只是开始,波斯人肯定会卷土重来,而艰苦的斗争还在后面。他力主加强国防,扩建海军,时刻准备和波斯再战。由于在扩建海军的国策上存在分歧,特米斯托克利和雅典政坛的另外一颗巨星阿里斯蒂德成为水火不容的敌人。
  阿里斯蒂德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和特米斯托克利形成鲜明对比。阿里斯蒂德出身雅典贵族,受过良好教育,性格谦和豁达,是雅典上流社会的典范人物,被人称为“阿青天”(AristidesTheJust)。他为人处事光明磊落,处处为雅典人民着想,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他和特米斯托克利交恶,纯粹是因为他生性保守,不能接受海军至上的观念,也不愿看到特米斯托克利权力过大,威胁到雅典的共和体制。两人的政治角力终于以阿里斯蒂德被雅典放逐告一段落。
  阿里斯蒂德被放逐以后,特米斯托克利出任首席执政官(Archon),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主持将银矿全部所得用于扩建海军,一共建造了一百二十多艘战舰。特米斯托克利还亲自参与设计希腊战舰,使其短小精悍,速度快,机动性强,非常利于在希腊狭窄曲折的海湾里作战。按此前的惯例,一艘战舰上的18名士兵都是弓箭手和标枪手,纯粹用于防御敌人登船。而特米斯托克利设计的海军编制,一艘战舰上只有4名弓箭手,其他14人都是重装步兵,他们的任务就是登上敌船近身格斗。这个新编制在萨拉米斯海战中被证明是决定战局的胜负手。
  战舰的造价非常高昂,以古希腊的货币单位德拉科马(Drachma)来计算,一艘三排舷桨的战舰造价约一万德拉科马,相当于五百名重装步兵全部装备的费用。雅典在萨拉米斯海战之前拥有战舰两百艘,光建造成本就足够装备十万步兵,要知道这个时候雅典陆军总共只有两万余人。一艘战舰定员约二百人,加上日常维护保养,一个月的开支就达一万四千德拉科马,这样雅典海军每个月的军费高达两百八十万,大概是雅典陆军军费的十倍。这样庞大的开支雅典财政是绝对负担不起的。
  为了解决海军军费的难题,特米斯托克利走公私合营的道路,首创“船主制度”(Trierarchy)。战舰的所有权属於国家,但交给船主管理,船主负责招募水手和桨手,以及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国家负责提供士兵,以及训练和指挥。船主以招标方式产生,任期一年。这个创造性的构想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海军军费的问题。当时雅典有大批出身寒微,依靠个人奋斗发迹的富商巨贾,他们一直苦于无法登堂入室,获得应有的政治地位,而船主制度简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天赐良机。雅典新兴的有产阶级对船主身份趋之若鹜,船主们相互攀比着为自己的战舰买最好的材料,雇最好的人手。很多船主为了建功立业,还兼任舰长上阵杀敌。可以说船主制度成就了雅典以后的海上霸权。
  波斯人说来就来,雅典海军的扩建计划刚刚赶上了第二次希波战争。温泉关失守以后,许多人打算死守雅典,特米斯托克利力排众议,促使议会通过决议放弃雅典城,举国撤到萨拉米斯岛。特米斯托克利打算利用这里的海峡地形,和波斯海军决战。在撤退以前,特米斯托克利还敦促议会赦免阿里斯蒂德,使他能够在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回来为雅典效力。
  3萨拉米斯海战
  希腊联军统帅尤利比亚德被波斯海军的表面强大所震摄,准备放弃萨拉米斯岛,撤退到波罗奔尼撒半岛,在连接希腊半岛的狭窄地段筑起一道墙进行消极防御。特米斯托克利坚决反对,威胁说如果尤利比亚德执意撤退,他就率领雅典人离开希腊远走高飞,到地中海西部重建家园。两人正争执不下的时候,阿里斯蒂德从流放地乘快船到达萨拉米斯岛,同时也带来了海峡北面出口被埃及舰队封锁的坏消息。
  阿里斯蒂德一下船就前来拜会特米斯托克利,两个昔日的死对头如今尽释前嫌,共商大计。真是英雄所见略同,阿里斯蒂德也认为应该在萨拉米斯海峡与波斯决战。两人然后和其他希腊将领见面,告诉大家现在已经没有退路,说服众人同波斯决一死战。波斯人断了希腊人的后路,反而激起希腊联军死战的勇气和决心,看来薛西斯并不懂得围师必阙的道理。
  特米斯托克利派人假装向波斯投诚,谎称希腊联军已经丧失斗志,打算趁夜突围。波斯舰队于是整夜在海峡外面守候,而希腊将士则在岸上休息以养精蓄锐。天亮以后,疲惫烦躁的波斯人按捺不住,闯进海峡来挑战,于是萨拉米斯海战正式打响。
  波斯王薛西斯亲临战场督战,波斯人在萨拉米斯岛对岸筑起高台一座,而薛西斯端坐在高台之上,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海峡的每一个角落。薛西斯身边站立数十名书记官,个个手持功劳簿,准备当场记下波斯战舰的表现。
  波斯战舰普遍高大,如同一个个海上城堡。萨拉米斯海峡入口处有一个岛屿阻挡,造成水道狭窄,波斯战舰一次之能通过几十艘,这样波斯海军被迫采用兵家大忌的添油战术,逐次投入兵力。波斯舰队排成几个纵列进入海峡。这时正值海潮上涨,海峡内暗流涌动,波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