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爱的觉醒-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词汇。除非你的心中生起了无为的秩序,否则冥想终将变得肤浅而无意义。 

    但什么是秩序?思想无法创造出心理上的秩序,因为思想本身是失序的,思想本是奠基于知识之上的,亦即根植于经验的。所有的知识都受到了限制,因此思想也是受限的,当这样的思想企图创造出秩序时,通常只会带来混乱。思想一向是透过“真相”与“应该怎么样”之间的冲突而制造出混乱,也就是实况与理想的对立。但实况(而非理想)才是眼前的真相。思想总是从受限的观点来看待眼前的实况,因此它的行动不可避免一定会制造混乱。我们能不能看到这个真相,这则律法,还是,我们只把它当成了一种概念?假设我很贪婪、善妒,这是我的实况;而相反的心境并不是我的实况。但是人类的思想一直在制造出相反的心境,借以理解眼前的“真相”,同时也借着它来逃避“真相”。然而只有眼前的“真相”才是实况,如果你能觉察到这个“真相”而不跳到相反的状态,这份觉察的本身就能带来秩序。 

    我们必须让脑子完全安静下来。脑子有自己的节奏,它总是喋喋不休地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从一个念头跳到另一个念头,从某种联想跳到另一种联想,从某种心态跳到另一种心态。它一直被占得满满的。我们对自己头脑里的活动往往是缺乏觉察的,不过你一旦毫无拣择地觉察到其中的活动,凭着那份觉知和留意,就能将喋喋不休的妄念止息下来。试试看,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脑子必须得到自由、空间以及心理上的宁静。譬如我们现在正在交流,所以必须借助共通的语言来表达意见。但无言的交流就不需要语言了。那时脑子会彻底安静下来,虽然它仍旧有自己的节奏。 

    那么宇宙创生又是什么,什么是万物的开端?我们要探索的是一切生命的源起,而不只是我们自己的生命:譬如深海里的鲸鱼、海豚、小鱼,最小的细胞、大自然、美丽的老虎等等。从最小的细胞到最复杂的人类——包括他所有的发明,他所有的幻觉,他的迷信,他的争执,他的战争,他的傲慢与粗俗,他深切的渴望和沉重的忧郁——这一切事物的源起是什么? 

    冥想便是要揭露这一切事物的源起。但并不意味“你”能追求到它。就在这份空寂、宁静和彻底的祥和之中,有没有一个万物的开端?如果有开端,一定会有结尾。有因,必有果。因果本是宇宙定律,自然法则。因此,有没有一个东西在那里创造出人类以及万物?这一切有没有开端?我们如何才能弄清楚这件事? 

    什么是创造力?这里指的可不是那些画家、诗人或是从大理石中雕出东西来的人的创造力;那些艺术品都只是物质的展现罢了。我要探索的是那个没有展现出来的东西存不存在?就因为它是一个未显现出来的东西,所以它有没有可能是无始无终的?凡是能显现出来的东西都是有始有终的。我们人类就是一种示现,但并不是什么神圣而不可测的东西。我们是经过千万年的演化、成长及发展的产物,而我们终有一天会结束生命。凡是能示现出来的东西一定会毁灭,但是未示现出来的东西,就不受时间限制了。 

    我们现在所说的是,到底有没有一个东西是超越时间的?哲人、科学家和宗教人士一向都在探索这个超越时间及人类思想之外的东西。因为,如果人能够发现它、见到它,就会了悟“不朽”是什么。它是超越死亡的。人类一直在借由各种不同的方法、不同形式的信仰,企图追寻到它,因为一旦发现它,亲证到它,生命就无始无终了。那是一种超越所有概念,超越一切希望的无限状态。它是浩瀚无边的。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现实生活里。你知道吗,我们从不去看看我们自己的生命有多深,多么浩瀚无边。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化约成了一个如此低劣的赝品。其实生命是最神圣的一种实存。杀人、愤怒、对某人施暴,乃是最违背宗教精神的恐怖行为。 

    我们从来无法完整地看待世界,因为我们是如此的四分五裂,如此的受限和琐碎。我们从来不觉得自己和万物是一体的,不觉得海洋、大地、自然、天空、宇宙是我们的一部分。这可不是一种想象——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整个宇宙,不过那势必会令你变得精神错乱。所以我指的是突破自我中心的制约倾向,从其中就会出现一个无限的境界。 

    这才是冥想的真谛,而不是去盘腿打坐,或是练倒立,做这个做那个的。冥想指的是一种跟万物合为一体的觉知,只有当心中产生了爱和慈悲时,这个境界才会出现。 

    我们的困难之一便在于,我们总是把爱跟欲乐、性连在一起,有的人甚至认为爱就是嫉妒、焦虑、占有和执著。这些便是我们所谓的爱。但爱是一种执著吗?爱是享乐吗?爱是一种欲求吗?爱是不是恨的反面?如果爱是恨的反面,那就不是爱了。所有的反面之中都有相反的另一面。如果我试着去“变得”勇敢,那份勇气正是从恐惧中产生的。但爱是不可能拥有反面的。当嫉妒、野心和侵略性产生时,爱就不存在了。 

    只要心中有了爱,慈悲心自然会生起。有了慈悲心,智慧也会跟着产生——但不是那种自恋式的聪明或是思想的智能,也不是从众多知识中产生的聪明才智。智慧跟知识是毫无关系的。 

    只有从慈悲之中生起的智慧,才能为人类带来安全、稳定和无比的毅力。

 


 点亮自性之光:光明自性的照彻
不透过意志力而行动(一)

    冥想不是由“你”所造作出来的一种东西。冥想乃是探索人生全貌的一种活动:我们是如何生活、如何行动的;心里有没有恐惧、焦虑或痛苦;还是在不停地追求娱乐;我们是不是在为自己和他人建立刻板印象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理解了人生以及人生中的各种议题,而又有能力解脱出来,才是我们所谓的冥想。 

    我们必须在内心之家建立起完整的秩序。我们的内心之家即是我们的命脉。如果想建立起这份秩序,就不能依循某种固定的修炼模式,而是要彻底理解混乱是什么,困惑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内心会有冲突,它为什么会一直不停地产生二元对立等等的问题。把一切事物摆在正确的位置,便是冥想的起点。如果我们还没做到这一点——不是在理论上,而是在生活里的每一刻实际做到这一点——冥想就会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幻觉,另一种形式的祈祷,另一种形式的欲求。 

    论及冥想的活动,势必先要理解“感官”的重要性。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依感官的冲动、需求和坚持而反应或采取行动。这些感官从未完整地运作过;我们的感官从未化成一个整体来运作。如果你观察一下自己和自己的感官活动,你会发现不是这个感官就是那个感官在掌控一切,其中之一总是控制了我们大部分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的感官运作永远是不平均的。 

    我们现在所进行的观察就是冥想的一部分。感官到底有没有可能化成整体来运作?你能不能以自己所有的感官来观赏大海,灿烂的水波,不停波动的水面?或是去观察一棵树,一个人,一只正在翱翔的飞鸟,一片平静无波的河水,落日,缓缓上升的明月,你能不能以所有的感官清醒地去觉知这一切?如果你能做到的话,你就会发现——为了你自己,而不是被我说服才去做的——在那样的感官运作之中是没有自我感的。我们交流的时刻里你有没有在这么做? 

    看一看你身边的女朋友,你的丈夫,你的妻子,或是眼前的那棵树,以高度活跃的感官来做这件事,你会发现在那种状态之中是没有局限感的。我们大部分的人只能以某部分的感官来觉知,我们从未觉醒所有的感官,让所有的感官都能充分发展。把感官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不意味要压抑它们、控制它们或逃避它们。这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若想深入于冥想的活动,除非我们能觉察到自己的感官活动,否则它们一定会制造出各种形式的精神官能症,各种形式的幻觉;它们会整个操控我们的情绪。当感官充分觉醒和发展时,身体自然会变得非常安详。你有没有注意过这一点?我们大部分人在冥想时都会强迫自己的身体要安静地坐着,不能有所动弹,可是感官如果能健全地、正常地、活泼地运作,身体自然会放松下来,而且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