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车-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辆步兵战车及1060辆其他各种车辆。6 个摩托化步兵师共装备主战坦克1400余辆,
5300辆其他车辆。苏联这支强大的机械化部队进入阿富汗后,以平均每天113 千米
~160 千米的速度向前推进,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占领了整个阿富汗。
    尽管苏军占领了整个阿富汗,但阿富汗抵抗运动很快蓬勃兴起,他们采取伏击、
破坏、埋雷、炸桥、夜袭等游击方法,给苏联军队以沉重的打击。
    当时,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坦克有T —22、T —64、T —62、T —55、T —54等,
这些坦克在入侵阿富汗的初期出尽了风头,横冲直撞,无所顾忌。可是,阿富汗游
击队员们不久就找到了猎杀坦克的方法。
    1980年4 月的一天晚上,天色阴沉,200 多辆苏军坦克轰隆地向阿富汗查普勒
山口开来,苏军坦克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去袭击一个游击队阵地。
    连日来,阿富汗游击队多次神出鬼没进攻苏军,令苏军烦恼不已,他们早就想
找个机会狠狠打击一下阿富汗游击队的气焰,可一直苦于找不到游击队的踪迹。这
次,他们不仅发现了游击队的秘密阵地,而且知道这个阵地内有不少伤病员和难民。
苏军高兴地想,报仇的时候终于来了。
    然而,正当苏军官兵兴高采烈地等着围剿阿富汗游击队的时候,走到查普勒山
口的坦克编队乘员们忽然听到“轰”的一声爆响,紧接着,又是一连串的“轰”、
“轰”声响。还没等大家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坦克乘员们一下子看不见车外任何
东西,好像有人在坦克前蒙上了一大块黑布似的。
    怎么回事?驾驶员连忙采取紧急制动装置,将坦克停了下来,车内随行人员们
试图打开车顶盖,悄悄看一看坦克外面的情景。这一打不要紧,坦克内的人们很快
就绝望起来,因为,他们使尽了力气,也推不开坦克顶盖。稍微了解阿富汗游击队
战法的士兵就猜到,阿富汗游击队员们这次又采用了土埋坦克的战法,这次很可能
就被“活埋了”。
    人到了绝望的时候,绝对不会放过一丝一毫的求生希望。“向前开,慢慢开”。
他们试图用最大的马力冲出去,然而,坦克还是一动不动,根本无法行驶。
    原来,游击队员们事先在山道两边埋好了炸药,等苏军坦克通过时,不失时机
地引爆了事先埋好的炸药,两边山体炸下的大量山石将苏军40多辆正巧走到山体中
间的T —54坦克全被埋在其间,坦克内的数百人被活活埋葬。
    一见这一情景,其余160 辆苏军坦克连忙充当起清道夫的角色,道路一清完,
匆匆逃离了这一不祥之地。
    这以后8 年间,苏军坦克再也不敢肆无忌惮了。
             战后最大的坦克较量
    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地面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坦克战。战前,伊拉
克在科威特及伊南部地区布置了9 个装甲师和4 个机械化师,有苏制T —62、T —
72、T —54、T —55等各种型号坦克4550辆。
    美军和英军、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组成的多国部队出动了4 个装甲师、2 
个装甲旅、2 个装甲骑兵团、2 个机械化步兵师、1 个空降师、3 个海军陆战师和
1 个机械化步兵旅,共出动各型坦克3360辆,主要型号为M1、M1A1、M60 、“挑战
者”等。
    一时间,伊科两国边界处数万平方千米的沙漠之中聚集了近千辆坦克,此外还
有上万辆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装甲侦察车、两栖突击车和轻型突击车。
    从表面上看,伊军坦克数量明显占有优势,而且,为抵抗多国部队的进攻,伊
拉克早就先下手为强,在战区设置了3 道被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认为是坚不可摧的防
线:第一道为配备有坦克的10万大军;第二道有1500辆坦克和26万军队;第三道有
3 个装甲师、500 辆坦克。战前,伊拉克军方宣称,这3 道防线是伊拉克为多国部
队准备的“巨大死亡弹坑”。
    战前,多国部队首先派飞机对伊军进行了长达38大的空袭,摧毁了伊军大量的
防御工事和障碍,重创了伊拉克前线作战部队的作战能力。据美国国防部估计,到
地面战争前夕,伊军已有1685辆坦克、925 辆装甲车被摧毁,伊军战斗力降低50%。
    地面战争展开之前,部署在30多艘军舰上的美军2 个海军陆战远征旅在科沿海
进行佯攻,吸引了大批伊军。与此同时,美国第7 军的6600辆履带式装甲战车快速
隐蔽地向西调动220 千米,美国第18军的4300辆履带式装甲战车也快速隐蔽地向西
调动400 多千米,从而避开了伊拉克军队的防御正面。
    2 月24日 4时,美军陆战队首先向伊拉克发起进攻,8 时,联军东部司令部所
属装甲部队开始进攻伊军;紧接着,西路的101 师和法军的第6 轻装甲师也投入战
斗。最后,才是担任主攻任务的美国第7 军在16个突破口上发起强大的攻势。
    由于战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多国部队相互间协调得比较周密,基本上按计划
逐个向伊军发起进攻,军兵种之间相互补充,密切配合,在海空军和炮兵的火力掩
护下,工兵按部就班地将伊拉克布设的地雷—一清除,然后,坦克、装甲车快速向
纵深突进。
    各部队利用强大的机械化装备高速向伊军深处要害突进,不到2 天时间,美军
第24重型机械化师及法军装甲部队就推进到纵深200 千米的幼发拉底河地区,将伊
军的退路一举切断。这时,担任主攻的美国第7 军则沿伊科边境,直逼伊拉克共和
国卫队的精锐部队,经过面对面的激战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大部被歼。这时,
美军第3 装甲师的300 多辆战车经过一昼夜长达200 千米的长途奔袭,无一辆战车
掉队,直抵巴土拉城郊外,达成合围之势。美军2 个陆战师在第2 装甲师的协同下,
向科威特城进攻,行进中歼灭了10个伊军师。
    战后专家分析认为,伊拉克军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战败,除了与指
战员素质较差有关外,伊拉克装备明显处于劣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伊拉克
的坦克,其中 90 %属战后第二代坦克,甚至还有不少是第一代坦克,而多国部队
仅有少数第二代坦克,80%以上为第三代坦克。就双方依赖的王牌坦克而言,差距
也是明显的。
    M1A1坦克的复合装甲是在两层钛质高质量双硬度板之间装人了细网状尼龙纤维
等材料,部分装甲中还加入了密度相当于钢的2 .5 倍的贫铀金属材料。这种复合
装甲既能破坏动能弹的弹芯,又能分散破甲弹的金属射流,在对付脱壳穿甲弹时相
当于600 毫米厚的钢装甲,在对付空心装药破甲弹时则相当于1300毫米厚的钢装甲。
    T —72坦克的炮塔正面除了有轧制钢装甲板制成的主装甲以外,还有最大厚度
达280 毫米的多层特种装甲。这种特种装甲由三层构成,最外面的一层是装甲钢,
中间的一层是玻璃纤维和陶瓷材料,里面的一层也是装甲钢。美军分析认为,T —
72坦克的外层装甲不仅无法阻挡美M829A1炮弹,甚至连自身装备的125 毫米炮弹也
能轻易击穿它自身的装甲。
    此外,M1A1坦克的首发炮弹发射所需的时间为6 .2 秒,首发命中距离大都在
2000米~3650米之间;而T —72坦克相对应的数字是10秒和600 米~2000米,加上
观察、瞄准设备上同样存在差距,T72 坦克只能被动挨打了。而且,T —72坦克没
有实现弹药与乘员的隔舱化,战场上,常常发生弹药殉爆,炸飞炮塔的惨案。
    一位西方记者在前线曾描叙过一辆M1A1坦克与一辆T —72坦克交战时的情景:
两辆坦克相遇了,M1A1坦克先迅速后退,尽量退到T —72坦克火力射程之外,然后
瞄准T —72坦克射击,只用了一发炮弹,T —72坦克便被摧毁。而起先在它后退时,
T —72坦克向它发射了好几发炮弹,不是打偏了,就是打上以后不起任何作用。
    在这场100 小时的坦克大会战中,多国部队平均每付出五个人的代价,就歼俘
伊军2100人,每损失1 辆坦克,就毁伤1878辆伊军坦克装甲车,这是古今战争史上
绝无仅有的。
    2 月25日,伊拉克宣布从科威特撤军,美军飞机。直升机、坦克、装甲车乘机
猛攻,几小时便摧毁了伊军1500多辆坦克装甲车辆。2 月 28 日,美国宣布停火,
但停火后,美军士兵仍以打扫战场的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