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的故事打动了我-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律师:这种情况的变化对于这个案件有很大的影响,我想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重婚罪的自诉案件的程序上有影响,因为自诉人的原告是陈丹阳本人。被告呢,应该是两个,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保姆。现在保姆被转移了,消失了,那么很显然,案件的第二个被告不见了。人民法院就要按照相应的司法程序,对这个案件做出一个处理,甚至有可能会终止审理;第二个是对这个案件在实体审判上的影响,小保姆是这个案件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当事人,当一个重要的当事人不见了的话,对于这个事实的认定和核实,肯定会带来一个很大的难度。   
  告你重婚没商量(4)   
  主持人: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法院没有办法来认定这个事实? 
  王律师:至少目前是。 
  李晓的失踪使案件的审理陷入了僵局,同时刘明义和他的家人对陈丹阳的滋扰和威胁让她身心疲惫。陈丹阳一度有些泄气,想放弃这场诉讼,但是想到刘明义这两年多来对她的欺骗,想到她对李晓的好换来的却是这样卑鄙的行为,陈丹阳还是咬紧牙关挺住了,她决心一定要找到李晓,一定要把他们两个人送上法庭,让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陈丹阳:我希望,我给法院提供充实的证据后,法院能给我一个公平公正的判决。这个小保姆找不到,法院一直就无法开庭。不过,我还是决心要告到底,坚持到底…… 
  编导手记 
  陈丹阳这起诉讼案,是2005年北京市开庭审理的第一起重婚自诉刑事案件,也是《生活广角》自2004年8月改版以来,第一期制作完成却没能播出的节目。个中原委不必赘述,但节目的无法播出,给陈丹阳和栏目组都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影响。 
  在王芳律师和调查公司的支持和帮助下,陈丹阳一刻都没有放弃对李晓的追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的调查,在走访河南、内蒙古等地后,2004年12月他们终于发现了李晓在河南漯河的租住处,在当地法院和北京房山区人民法院的配合下,传票最终送到了李晓的手中。 
  2005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重婚自诉刑事案件,此时距陈丹阳接到那个神秘的电话已经过去了整整15个月。 
  法院即将对此案做出一审判决。 
  有话赵说 
  我在7年前,曾经看到过一双眼睛,在我的人生历程中,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样的眼睛可以杀人。那种力量就源于仇恨。时至今日我想起那双眼睛还是不寒而栗。那年我们下乡采访,在归来的途中,由于车速很快,把一个违章横穿马路的农妇铲飞在路边。在医院,她6岁的儿子误把我当成了司机,眼中射出了那种可以杀人的仇恨目光。突发的事件让他懂得了仇恨,我第一次在一个孩子的面前发抖。后来农妇伤愈出院,一切倒也无事,但那双眼睛却深深刻在我的心里。 
  就在昨天,我又一次见到了同样一双锐利的眼睛,射出杀人光芒。那是一个15岁女孩的眼睛,不过她的目光中的定然不是恨而是爱。她的母亲患病14年,父亲一直不离不弃。为了给母亲治病,已是倾家荡产。她和她的家人,见到我的时候,已经半年没吃过肉了。苦难的日子,让她学会了爱。这双眼睛同样刻在了我心里。 
  仇恨和爱都可以置人于死地,当爱变成仇恨时,誓言就变成了谎言,善良就变成了邪恶,美丽就变成了丑恶。没有变的恐怕只有牵人心魄的情感,那为什么不让爱的感受继续呢?   
  恨爱之间(1)   
  编导/肖好晨 
  潘播室 
  这是一期录制完而没有播出的周末版节目,至于当时为什么考虑不播出,现在回想起来已经说不清楚了。或许是我们觉得这个事件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或许是我们不愿意在电视里展示如此冷漠的父子对立。 
  事情的开始是18岁的小杨给我们打来了热线电话,想通过我们的节目把离家出走的爸爸找回来。于是编导刘丹丹以小杨的叙述为主要素材制作了名为《寻父奇事》的两期日播节目,于2004年9月21日播出。在这期节目中,小杨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无情、冷酷、不负责任的父亲,而他想找回父亲的目的也只是想跟父亲“把事说清楚”。小杨在节目中列举了很多事情来指责父亲,比如父亲跟小保姆关系不正常、父亲经常打他、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很糟糕等等。节目播出后影响很大,很多观众打电话来谴责这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小杨的父亲老杨也收看到了这一期节目,同样地,他也给我们打来了电话。据他说,小杨在节目中所叙述的某些事实是不真实的,他需要给自己做一个辩解。我便对老杨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老杨站在他的立场,对整个事件做了重新描述,并且对小杨在节目中所提出的条件做了回应。当时他的态度很诚恳,所以在采访结束后,我觉得他们父子之间仍然有和解的可能性。于是我们决定再以这个事件为题材录制一期周末版,让这对父子在节目中进行直接对话,再通过调解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在节目录制的前一天晚上我与老杨联系了,老杨表示不一定能到场,但是我们在录制节目的时候可以跟他用电话联系。就在这种背景下,小杨再一次走进了《生活广角》的演播室。 
  主持人:今天的这期节目是从我们的日播节目中产生的,我们把当日的主人公小杨请到了我们的节目现场。小杨你好,欢迎来到我们的节目现场!今天我们的节目要从那期《寻父奇事》开始说起。想起这个片子,我有很多想法,比如说当我们跟记者一起讨论这个题目的时候,记者说,18岁已经是成年人了,是该走自己的路的时候。我便想,18岁在法律上虽然是成年了,但18岁的翅膀还非常稚嫩,18岁的道路究竟是什么样的道路?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说,前面是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你会碰到很多的困难,会碰到很多的麻烦,要过很多的坎儿……也许大家都有许多想法和建议,所以在我们这两期节目播出以后,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很多观众朋友都给我们打来电话,纷纷表示想帮助小杨走出这段困难的时期。今天在我们的节目现场,我们想再次跟小杨坐下来聊一聊,聊聊他今后的路。为此我们专门请来了一些愿意帮助小杨的朋友到节目现场,这群朋友的代表就是张先生夫妇,一会儿我想请张先生夫妇给我们讲一讲,他们出于什么愿望要帮助小杨。这儿有一个电话,我要特别提一下,上期节目播完以后,我接到了一位赵女士的电话,她是一个下岗工人,她的孩子也上高三,跟小杨一样,她说虽然自己没什么钱,但是她相信孩子这个时候最需要温暖,因此这位赵女士表示,愿意每月资助小杨500元,一直到他完成自己的学业。现在,我们请今天来的热心的观众代表,来说一说他们为什么想帮助小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不好? 
  小杨:好。 
  张先生和他的妻子在节目录制前两个小时就赶到了我们的办公室。当小杨到来时,他们激动地拉住了小杨,对他说了很多期望的话,他们希望小杨能抛弃过去,跟父亲做一个和解。在节目的录制现场,他们同样流露出对小杨的深切关怀。 
  张先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生活广角》一期节目里知道了小杨,当时一看到小杨就把我的心揪住了,两期节目我们一直在跟踪着看。对于小杨目前的处境,我们非常牵挂,我们不想谈及他父亲的问题,我们只是对这个孩子关注。今天到这里来,我们主要是想来看看孩子。我们曾经多次打过电话给电视台,想要知道小杨现在怎么样,他的学习、生活以及上一次他去鼎好电脑城、中关村求职的情况。孩子要走出这个困境,完全要靠他自己。今天来,我们主要是想找小杨谈一谈,希望他能够坚强起来,这才是我们的心愿。 
  主持人:谢谢张先生。张先生这番话实际上是很多热心观众的一个代表性的发言,我大致记录了您说的话,在里面摘出几个最多的词汇,一个是信念,您希望这个孩子有信念;一个是坚定,孩子应该坚定。我不知道小杨听了张先生的话之后,怎么看待这么多热心帮助你的人? 
  小杨是一个喜怒不挂在脸上的男孩,面对这些关心自己的人,他脸上并没有呈现出什么表情,但他的回答还是令人欣慰的。 
  小杨:这么多人关心我,我很高兴,我一定会坚强起来,以后还要独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