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相-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脑海中猛然闪现过这些,朱紫官员们都强制着不让自己再想下去!

带着这样的想法,待他们好奇的看了唐松一眼后,满心的就是震惊了。

震惊于唐松的年纪!

这分明是个少年嘛!今日引领贡生们卷起这漫天风潮的头领居然是个少年!随即他们又想到了前些日子轰动神都士林的那两次风潮,其主角同样是这个唐松!这个看来似乎稚嫩之气都不曾褪尽的少年。

此刻堂中这衮衮诸公都是久历风浪之人,别的不敢说,这养气功夫总还有几分火候。最初刚听到贡生闹事的消息时他们也不过只是微微色变而已,但此时此刻亲眼目睹到唐松本人后,却难免有些讶然形于面色。

简直难以置信哪,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在神都接连卷起这么多的风浪,这来自襄州名唤唐松的少年真是太能折腾了!

说来话长,但这等打量其实不过是眨眼功夫。那两个禁军推搡着唐松走进小堂后,见他这毫无官职的白身人居然没有拜倒,甚或还有四下打量的意思,顿时各自抬脚踢在了唐松的腿弯处。

唐松身子一个趔趄向前栽去,将要倒地时本能的用手起撑,但他那臂膀刚刚受过重击,此时别说使力,就连抬起都难,怎么支撑的住?饶是他强扭了一下身子避过了脸面,仍然重重的栽倒在了地上。压在最下面的更是刚刚受过重击的臂膀。

唐松咬着牙屈起双腿,以肩头为着力点一点点撑直了身子。

此时双腿双臂皆是剧痛,唐松感觉到已难站直身子后,索性也就不再站起,就这样坐在了铺着波斯毯的地上,因剧痛而煞白的脸上凛凛然的露出个笑容,嘶哑声道:“痛快,痛快,可惜你们这两个娘们儿脚太软,使不上劲儿,再来!”

这一刻,唐松煞白脸上的笑容已化为了狰狞。

这些个值守禁军除了护卫之外,尚肩负着监督面圣者进退合仪的职责,而唐松此刻的形态姿势无论如何都称不上是进退合仪的,甚至从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那两个禁军正要履行职责将唐松拉起来强行使其拜倒之时,蓦然听到一个极有中气的声音响起道:“圣驾面前这般喊打喊杀的成什么样子,罢了,你们退下吧”

那两个禁军见发话的是狄仁杰,又稍等了一会儿见帘幕后方没有敕令传出,遂躬身一礼后无声的退了出去。

狄仁杰说完这个,也没看唐松,顾自转过身去,面向前方不远处的帘幕道:“法为百姓之所依归,朝廷统御万民之根本,不可不遵。今日宋之问,岳子奇确有弊事,臣固以为还是当交付大理寺公开审断,以正朝廷之清明,以塞悠悠之众口”

显然这小堂中正在议的是宋之问及岳郎中的处断问题,就不知道他们如何议没议如何对待今科科举之事。

唐时的君臣关系,乃至于上官与下官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清朝时那般严苛,不会动不动就要跪地磕头口称奴才,除非大朝会,否则臣子见皇帝也不过是揖礼而已,官员见到上司,拱手之后便即禀事。

坐在地上总不是个事儿,稍歇了一会儿回过劲儿后,唐松便咬牙一点点的站了起来,只是没人理会他罢了。他遂一边听着议事,一边打量着小堂里面的情景。

这小堂内部的装饰布置以返璞归真后舒适为主,并不是唐松想象中华美到极致的样子,其间有两支香炉燃香袅袅,也不知其燃的是什么香,味道极其淡雅,但凝神定思的效用却是极强。呼吸之间浸入体内,便连唐松也觉得心思收摄了些。

堂内除了这效用神奇的燃香味道之外,尚有一股淡淡的药香隐隐飘荡,可惜,任唐松怎么用力的去瞅,也看不清楚药香的来源。

盖因这药香传出的地方是在那一层模模糊糊的帘幕之后。

春寒料峭的天气,因这小堂里人多,所以几扇大雕花窗户俱都开着,虽然空气极好,但难免也时时会有冷风吹进来。不知是为了遮蔽冷风,还是因为人病了不愿被臣子们看见其憔悴的病容,圣神皇帝武曌特意命人放下了这层帘幕。

数十年前,当武则天还是前朝皇后时,她已在每次朝会之时以帘幕为遮挡坐在高宗身后听群臣议事。虽说此后她先是加尊号为神龙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并从幕后走到台前,每次上朝皆与高宗并肩坐于御座,而今更登皇帝位,但臣子们对她这垂帘议政的形式并不陌生,所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只是可惜了唐松,有这么一层帘幕隔着,只能隐隐绰绰看到帘幕后端坐着一个女人,身边还站着另一个女人。

站着的那个女人该就是上次在郑夫人府见过的上官婉儿吧?至于坐着的肯定是武则天了,只是这两个都大有名声的女人此刻究竟是什么模样,任他费尽眼力也无法看的清楚。

穿越一回,还是穿越到这个时代,分明已经到了武则天面前竟然不能看清楚她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真是大遗憾哪!

此时小堂中的议政已经演化成了争论,狄仁杰坚持应将宋之问与岳子奇交大理寺公开审断,另一方的官员却坚称不可。双方你来我往,争论的越来越激烈。

但在此过程中唐松却发现了一个极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些个官员中除了狄仁杰之外,其他无论是参与争论还是没有参与争论的官员都会不时的看一眼那个坐着的人。

那感觉似乎是众人都在等他说话,也都认为他会在这个问题上说话一样。

但这个位次还在狄仁杰之前,小堂中唯一能坐着的臣子却终究是没说话。

更奇怪的是,眼见这争执越来越激烈,帘幕后的武则天却也一直没说话,她为什么会如此?

难倒她也在等着什么?

前面的信息知道的太少,唐松也就无法判断出什么,只是静静的听着。

恰在这时,就听帘幕外有太监嘎着声音请见。

“进来”,帘幕后传出一个年轻的声音,挺好听的清脆声里带着沉稳,想来这该是那站着的上官婉儿发出的。

走进来的是个中年太监,一溜儿的小碎步,低着头从唐松身边经过时都没有丝毫张望的动作,论举止真是合度的紧了,但他那步幅明显是有什么急事的。

“禀陛下,适才宫城城门外的士子们又鼓噪起来了”,太监此言一出,小堂上正在争执的双方都停住了,狄仁杰皱了皱眉头,“某走时那些个士子们已经平静下来,又有李大人前往安抚,怎会又生事端?”

中年太监始终是低着头,恭敬答道:“宫城城门处值守的李郎将报进说,狄相走时,那些士子们确已安静下来,李大人到后不合训斥了那些个贡生们几句,有贡生不服,双方遂就起了争执。这一争执,整个士子们便都不稳了”

听到中年太监这话,众官俱都皱起了眉头,一方面自然是对士子们不满,又担心这事重新生出什么波澜;另一方面也在心底暗骂李峤真是个书呆子,士子们刚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情绪正是不稳的时候,这时候岂能再去训斥?这不是火上浇油嘛?

“难倒他还想让这些贡生们再闹一出?适才他走时,圣神皇帝给他的旨意分明是安抚,一个书呆子难倒连安抚是什么意思都不懂?”

众官紧皱眉头时,狄仁杰身形微侧之间看了坐着的那人一眼。他对李峤知之甚深,此人诗虽然做的好,但做官做事却最是谨小慎微的,断不可能连安抚是什么意思都不懂。中年太监所说与他素来行事的习惯截然不同啊。

倒是他刚才乘肩舆进来时曾远远看见这位文昌左相正在路上与李峤说着什么,那李峤一边听一边还似在擦拭额头的汗珠,联想到此刻这蹊跷的事情,莫非……李峤行事异常的根源在这位文昌左相身上?

文昌左相武承嗣端稳而坐,眉头同样的皱起,脸上丝毫看不出任何异常。

“士子们如何鼓噪?”帘幕后说话的依旧是上官婉儿。

“有士子叫嚷要抬着至圣先师像进宫城朝……朝天子;也有些士子叫嚷请陛下赐天恩放还襄州唐松,若陛下能行此恩典,他们愿就此退出皇城并即刻离开神都,自此终老田园,再不敢有科举功名之念”

中年太监刚一说完,就听“啪”的一声脆响从帘幕后传出,随即一个低沉里充满着无限威压的女声传出,“都是一群混账行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狄仁杰”

虽然语意不善,但武则天的声音其实并不太大,更没有什么暴怒如雷的叱喝。但就是如此,她这一开口,小堂里面的众官却不约而同的将身子矮了半寸。

这一瞬间,唐松的脑海里蓦然冒出一句以前只在书中的看到过的话来:“大象无形,风雷常悬于九天之外”

狄仁杰向右一个迈步,“臣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