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哲学史上卷〔英〕罗素-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

    “神是日又是夜,是冬又是夏,是战又是和,是饱又是饥。他变换着形相,和火一样,当火混和着香料时,便按照各种口味而得到各种名称。”

    然而,如果没有对立面的结合就不会有统一:“对立对于

 84

    第一篇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18

    我们是好的。“

    这种学说包含着黑格尔哲学的萌芽,黑格尔哲学正是通过对立面的综合而进行的。

    赫拉克利特的形而上学正象阿那克西曼德的形而上学一样,是被一种宇宙正义的观念所支配着,这种观念防止了对立面斗争中的任何一面获得完全的胜利。

    “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正象货物换成黄金,黄金换成货物一样。”

    “火生于气之死,气生于火之死;水生于土之死,土生于水之死。”

    “太阳不能越出它的限度;否则那些爱林尼神——正义之神的女使——就会把它找出来。”

    “应当知道战争对一切都是共同的,斗争就是正义。”

    赫拉克利特反复地提到与“众神”不同的那个“上帝”。

    “人的行为没有智慧,上帝的行为则有智慧。

    ……在上帝看来,人是幼稚的,就象在成年人看来儿童是幼稚的一样。……最智慧的人和上帝比起来,就象一只猴子,正如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会是丑陋的一样“。

    上帝无疑地是宇宙正义的体现。

    万物都处于流变状态的这种学说是赫拉克利特最有名的见解,而且按照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所描写的,也是他的弟子们所最强调的见解:“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地流过你

 85

    28卷一 古代哲学

    的身旁。“

    ①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他对于普遍变化的信仰,通常都认为是表现在这句话里:“万物都在流变着”

    ,但是这或许也象华盛顿所说的“父亲,我不能说谎”

    ,以及惠灵吞所说的“战士们起来瞄准敌人”这些话一样,是不足为凭的。他的著作正如柏拉图以前一切哲学家的著作,仅仅是通过引文才被人知道的,而且大部分都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了要反驳他才加以引证的。只要我们想一想任何一个现代哲学家如果仅仅是通过他的敌人的论战才被我们知道,那末他会变成什么样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想见苏格拉底以前的人物应该是多么地值得赞叹,因为即使是通过他们的敌人所散布的恶意的烟幕,他们仍然显得十分伟大。无论如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同意赫拉克利特曾经教导过:“没有什么东西是存在着的,一切东西都在变化着”

    (柏拉图)以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固定地存在”

    (亚里士多德)。

    后面谈到柏拉图的时候,我还要回过来研究这种学说,柏拉图非常热心于反驳这种学说。目前我不想探讨哲学关于这种学说要说些什么,我只谈谈诗人所感到的是什么,科学家所教导的是什么。

    追求一种永恒的东西乃是引人研究哲学的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之一。它无疑地是出自热爱家乡与躲避危险的愿望;因而我们便发现生命面临着灾难的人,这种追求也就来得最强

    ①可以比较:“我们既踏进又不踏进同一的河流;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

 86

    第一篇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38

    烈。宗教是从上帝与不朽这两种形式里面去追求永恒。上帝是没有变化的,也没有任何转变的阴影;死后的生命是永恒不变的。

    十九世纪生活的欢乐使得人们反对这种静态的观念,而近代的自由神学又信仰着在天上也有进步,神性也有演化。

    但是即使在这种观念里也有着某种永恒的东西,即进步的本身及其内在的目标。于是有了一点点的灾难,就很容易把人们的希望又带回到他们的古老的超世间的形式里面去:如果地上的生活是绝望了的话,那么就唯有在天上才能够找到和平了。

    诗人们曾经悲叹着,时间有力量消灭他们所爱的一切对象。

    时间枯萎了青春的娇妍,时间摧残了美人的眉黛,它饱餐自然真理的珍馐,万物都在等待着它那镰刀来割刈。

    他们通常又补充说,他们自己的诗却是不可毁灭的。

    时间的手掌尽管残酷,然而我期待我的诗篇将传之永久,万人争诵。

    但是这只是一种因袭的文人自负而已。

    有哲学倾向的神秘主义者不能够否认凡是在时间之内的都是暂时的,于是就发明一种永恒观念;这种永恒并不是在无穷的时间之中持续着,而是存在于整个的时间过程之外。

    按照某些神学家的说法,例如印泽教长的说法,永生并不意味着在未来时间中的每一时刻里都存在着,而是意味着一种完全独立于时间之外的存在方式,其中既没有前,也没有后,因

 87

    48卷一 古代哲学

    此变化也就没有逻辑的可能性。伏汉曾非常诗意地表达过这种见解。

    那天夜里我看见了“永恒”

    ,象是一个纯洁无端的大光环,它是那样地光辉又寂静;在它的下面“时间”就分为时辰和岁月,并被一些天体追赶着,象是庞大的幽灵在移动;全世界和世上的一切,就都在其中被抛掉。

    有些最有名的哲学体系曾想以庄严的散文来述说这种观念,把它说成是经过我们耐心追求之后,理性终将会使我们相信的东西。

    赫拉克利特本人尽管相信变化,但仍然承认有某种东西。。。。

    是永久的。我们在赫拉克利特里面找不到从巴门尼德以来的那种(与无穷的时间延续相对立的)永恒观念,在他的哲学里只有中心的火永不熄灭: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但火是一种不断变化着的东西,而它的永恒更其是过程方面的永恒,而不是实体方面的永恒——虽说这种见解不应归之于赫拉克利特。

    科学正象哲学一样,也要在变化的现象之中寻找某种永恒的基础,以求逃避永恒流变的学说。化学似乎可以满足这种愿望。人们发现了那似乎在毁灭着万物的火,只不过是使万物变形而已;原素可以重新结合起来,燃烧之前就已存在的每一个原子经过燃烧过程之后,仍然继续存在着。因而人们就设想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而物质世界中的一切变化便仅

 88

    第一篇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58

    仅是持久不变的原素的重新排列而已。这种见解一直流行到放射现象被发现为止,到了这时人们才发现了原子是可以分裂的。

    物理学家也不示弱,他们发现了新的更小的单位,叫做电子和质子,原子是由电子和质子构成的;若干年以来,这些小单位曾被认为具有着以前所归诸于原子的那种不可毁灭性。不幸得很,看起来质子和电子可以遇合爆炸,所形成的并不是新的物质,而是一种以光速在宇宙之中播散的波能。

    于是能就必须代替物质成为永恒的东西了。

    但是能并不象物质,它并不是常识观念中的“事物”的一种精炼化;它仅仅是物理过程中的一种特征。我们可以幻想地把它等同于赫拉克利特的火,但它却是燃烧的过程,而不是燃烧着的东西。

    “燃烧着的东西”已经从近代物理学中消逝了。

    从小的转而论到大的,天文学也不再允许我们把天体看成是永恒的了。

    行星是从太阳诞生的,太阳是从星云诞生的。

    它已经持续存在了若干时期,并且还将持续存在若干时期;然而迟早——或者大约是在一万亿年左右——它将会爆炸,会毁灭一切行星而返于一种广泛弥漫着的气体状态。至少天文学家是这样说;也许当这一末日临近的时候,他们将会发现他们的计算里有着某种错误。

    象赫拉克利特所教导的那种永恒流变的学说是会令人痛苦的,而正如我们所已经看到的,科学对于否定这种学说却无能为力。哲学家们的主要雄心之一,就是想把那些似乎已被科学扼杀了的希望重新复活起来。因而哲学家便以极大的毅力不断在追求着某种不属于时间领域的东西。这种追求是

 89

    68卷一 古代哲学

    从巴门尼德开始的。

    第五章 巴门尼德

    希腊人并不耽溺于中庸之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