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去古人的庭院散步-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孝王突然负斧至阙下请罪,太后、景帝见到了非常高兴,相对痛哭,和好了。但景帝对弟弟演出的这场闹剧不满意,感情上回不过来,不再像以前出入同辇了。待到后来梁孝王死,窦太后悲伤到了极点,不吃饭,说皇帝果然把我儿子杀了。景帝见母亲绝食,既难过又害怕,同姐姐馆陶长公主商量,决定把梁国分为五国,给梁孝王的五个儿子,另给他五个女儿汤沐邑,窦太后这才高兴,恢复了吃饭(《史记》、《汉书》)。    
    在上述母子关系中,馆陶长公主不断地出面活动,也干预景帝的宫内事务,刘荣的废黜就同她有瓜葛。原来馆陶长公主向景帝进献了一些美人,得到景帝的宠爱。景帝薄皇后无宠无子,故立栗姬子刘荣为太子,栗姬在诸姬中有特殊地位。公主想同她拉关系,扩大自己对宫中的影响,想把女儿配给刘荣,栗姬不满意她献纳的美人,不答应这门亲事。公主改向胶东王刘彻的母亲王夫人求婚,王夫人正想同她联络,同意了。后来景帝废掉薄皇后,不立栗姬,反而废刘荣,改立王夫人为皇后,刘彻为太子。如此太子废立大事,就同公主嫁女结合在一起了,所以《汉书》说:“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馆陶主)有力,取主女为妃。”这门亲事议定后,他们的婚姻结构如下图:    
    武帝继位后与陈皇后夫妻关系从好到坏,皇后骄横,自己没生孩子,却想害死武帝宠幸的卫子夫,引起武帝的愤怒,把她废掉。    
    让我们把话题从陈皇后转到她外祖母身上。窦太后喜好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景帝因而读老子《道德经》,尊行黄老之术。    
    窦太后娘家贫寒,有哥哥窦长君,弟弟少君。少君四五岁被卖,后随主家到长安,一听说文帝立了与自己同乡同姓的皇后,上书自言是皇后弟弟,证据是跟着姐姐采桑叶,从树上掉下来过。窦后得到文帝的允许,召见盘问,一一合于当日情景,又问还记得什么事,少君说:姐姐进宫离家时,我们送到传舍,我让姐姐梳头,你给我梳了,又让我吃饭,然后才走的。窦后听到这里,知道确是自己亲弟,于是姐弟痛哭,左右侍御见着这悲欢离合的情景,也感动得流了泪。自此长君、少君兄弟迁居长安,景帝继位,封少君为章武侯,长君已死,儿子窦彭祖被封为南皮侯。前已提到的窦婴也入都做官,虽因梁孝王事得罪窦太后,但后来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被用为大将军,与太尉周亚夫一起立了大功,封魏其侯。所以窦氏一门三侯,也贵盛一时。    
    吕后画像汉景帝与窦太后的家庭生活,令我们感到西汉自吕后起,太后权大,干预朝政,一脉相传,成为汉朝家法。吕后公开执政已为人所熟知,窦后以黄老之术为政治指导思想,继承了刘邦以后无为而治的政治传统,参预太子立、废的大事,制造了梁孝王建天子旌旗的异常局面。太后干政,必然发挥女儿作用,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的女儿为惠帝皇后,馆陶长公主女儿为武帝皇后,事情如出一辙。皇太后还引用外戚,以帮助她们实现理政愿望。窦后的预政,比起吕后是小巫见大巫,但预政则是相同的。窦后之后,元帝王皇后和外家王氏从政,乃至有王莽代汉局面的出现。    
    我们还感到汉代太后在家庭中地位高,实能主持家政,对皇帝的婚姻、皇太子的建立与婚配,有相当的决定权。皇帝与兄弟姊妹的关系,往往亦由太后来调节。可见在家庭生活中,不都是按皇帝意志进行的。家庭终究是家庭,成员间有血缘辈分关系,子女再尊贵,哪怕是人君,也不能不在家庭生活中照顾长辈的情绪、愿望,不能自行其是。    
    不过我们现在要提出两个问题。一是西汉太后预政出现在封建社会的前期,后世在汉人政权中越来越少,这同当时皇帝制度不完善是否有关?在制度不完善时,小皇帝或不能从政,或缺乏经验,或与大臣私人关系尚未建立,因而政权不稳定,为不使政权转移,就要依靠太后及其娘家,恃其辅佐,免得朝臣觊觎。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太后本人若权势欲望强烈会直接当政,如吕后。外戚也是如此,或掠夺一部分君权,或径直取而代之,如王莽。经历了两汉的实践,人们感到尊君有利于原有王朝的政权稳定,拥护继位的幼主,才逐渐摒除太后及外戚的干政。二是这一变化同女子社会地位的变化是否是同步进行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对女子的禁锢与日俱增,她们的社会地位也日益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太后及其女儿参政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    
    我们从汉景帝与窦太后的家庭生活,想到历史上皇权与男子权力的强化问题,不知是否穿凿,但汉代皇帝的家庭生活有其特点,应当能说明,说它同政治生活联在一起大约是不会有差误的。透过皇室的家庭生活,看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不失为研究生活史的课题之一。    
    殷朝之后,希望皇位的继承实行兄终弟及制的,窦太后是一个,北宋太祖赵匡胤之母杜太后也是一个,而且实现了目的,使宋太宗赵光义接替了乃兄成为宋代的第二个皇帝。皇太后主张实行兄终弟及制并不奇怪,这里有母子感情问题。母亲疼爱儿子,大小都一样,希望他们得到的权益一致,连皇位也要轮流坐,可见母爱是无私的。主张兄终弟及制的太后,还有其特定的政治环境,希望立长君以稳定政权,这也表明女性中有政治家。


第二部分 婚姻家庭(二)第五节 唐代太上皇的家庭生活

    唐代出现四个太上皇,一个是打天下的唐高祖李渊,一个是鼎盛时代的唐玄宗李隆基,另外二人,是玄宗的父亲唐睿宗和病夫唐顺宗。至于唐僖宗被叛变势力所立的皇帝李煴遥尊为太上皇,时间短暂,李煴失败,可以不计。    
    睿宗、顺宗的太上皇生活,史籍没有留下什么内容,而唐高祖、玄宗则不同了。    
    唐高祖画像唐高祖的让位,有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与秦王李世民势同水火,激烈争夺未来的皇位,太子阴谋发动政变以夺权,未遂而流产。唐高祖对儿子们的争竞不能解决,但还是希望他们和好,武德九年(626)六月的一天,同宰相裴寂、萧等泛舟大内海池,召儿子们来处决家务,哪知儿子未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击杀太子、齐王及其属人,派尉迟敬德率兵进宫,报告了消息。唐高祖听了,大吃一惊,只能说:想不到今天发生这样的流血事件!尉迟敬德不顾老皇帝的悲伤心情,立逼他发出手谕,命令东宫属人停止抵抗,唐高祖也只好顺从,这时的处境与阶下之囚差不多。    
    一会儿,李世民到来,跪在父亲跟前吮吸他的乳头,以示不忘抚养之恩和父子关系,唐高祖这才定下心来,宣布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皇太子行使皇帝的权力,皇帝倒成了无事闲人。八月,李世民正式称皇帝,尊乃父为太上皇。唐高祖从寝宫移出,居于太安宫。    
    玄武门位置图这种被迫退位的太上皇生活自然无聊,不过他能自行其乐。唐太宗有时也给他脸面,使他安生。贞观初年对突厥战争胜利,国势蒸蒸日上,八年(684),太上皇宴请西突厥使者,对与宴的太宗妻舅长孙无忌说:如今蛮夷归附,是古来未有的盛事。无忌凑趣,立即向太上皇敬酒,并呼千万岁,太上皇因而高兴,认为有这个局面是唐太宗造成的,让他喝酒,太宗遂举杯祝乃父万寿,又流着泪说:百姓安宁,四夷宾服,都是遵照您老人家的旨意办理的,不是我们智能的结果。说着给乃翁布菜,长孙皇后也表示孝顺,跟着送食品,夫妻二人又给太上皇送衣服,于是呈现出平民之家家人间的欢乐情景。同年,太上皇参加阅兵仪式,慰劳将士,在未央宫设宴,招待三品以上官员。席间,太上皇命令突厥可汗颉利跳舞,南越酋长冯智戴诵诗,他在位时曾向突厥可汗称臣,眼下对方臣服在脚下,高兴异常,因而笑着说:“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唐太宗马上向他敬酒祝寿,重述了上一次宴会上的话,称赞乃翁功德,宣称自家不过听老子的指挥罢了。太上皇高兴至极,群臣向两个皇帝欢呼,一直闹到深夜方散。唐高祖退位时已61岁,失去打天下时的锐气,日后生活只好听从唐太宗安排,不过儿子待他还不错,使他活到古稀之年(《旧唐书·高祖纪》、《资治通鉴·唐纪》)。    
    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