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两弹一星

中国四川南部,在西南再建重工业基地的攀枝花工业区以北,有一个叫西昌的镇,西昌镇虽小,但自古便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重镇,自秦汉始,历代政权均在此建立过郡、州、司府、委派过官吏,一直以来制约西昌发展的很大因素就是人口,由于四川山区修路的难度还有成本都太大,因此西昌也一直得不到很大的发展。但是这种局面随着西南入主四川后,全力开发攀枝花重工业区的建设工程的开展,西昌这个小镇也开始得到了一些额外的关注。

从32年起,就有三千多人进入到西昌开始修路铺路,很多本地人还有原住的彝人都很惊讶,因为这三千多人修建的道路是那么的宽大,那么的结实,在外面还是黑色的柏油道路而这里居然修建的是水泥马路。道路两旁的山体山石全部被清查过,有坠落危险的一律提前炸碎清除或者是加固。从山体挖出来的道路侧壁上的山体坡度全部被减小、减缓,还要在被破坏裸露出的地表上采用井状砖或者是黄岗岩石封堵加固,一切都让人那么的好奇。

这条高标准的公路通向的是西昌60多公里外的一个神秘基地,这个基地和公路同时兴建,只是在道路未通前做的更多的是测绘、土质检测等这些前期工作,而当第一期初级公路在十几辆回转挖掘机还有推土机的开动下形成后不久。三百多辆卡车满载着各种建设物资沿着公路驶进这个神秘地基地。车队规模之庞大让所有本地人感到吃惊,虽然这些车队往往都是在夜晚才进行运输,而且本地人也都被告知夜晚尽量不要外出,可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得到这么庞大的车队在行驶时所产生的震动。

随着进驻这一带的人越来越多,一些消息也在被各种小道传出来,那里面正在进行着一个大型的建筑工程。这个工程不同于攀枝花的工厂,那里面的建筑物更大、更高,几十米高的铁架子,还有铁架子下那深深的流线凹槽,巨大的铁锅向着天空中展望着。各种各样一些里面地信息都透露出这个神秘基地地不寻常性。

这上万人的进驻使得西昌一下子便热闹起来。虽然这些人总是神神秘秘的,但总要吃喝拉撒的吧,大量的人口进驻使得这一带的山民还有彝人都感受到了好处,只要不接近那一地区,负责驻守在那里警卫的兵其实是很好讲话相处的。而且由于公路、铁路的建设,连带建设起了大量地学校还有医院、供销社等周边生活设施,使得更多的人走出深山走向富裕。

终于有一天,那个神秘的地方在一个晴空万里的夜晚,一阵持续雷鸣般的巨响。很多人发现从那里飞出了一条巨大地火焰,这条火焰直向深邃的夜空中射去,一直到让人无法在星光闪烁的夜空中寻找到它的身影。

而今天,在西昌新火车站建立起来不久后,一列火车匀速驶来。但它并没有停留,而是径自继续驶过车站,有些人注意到,这列火车拖拽着车皮上的物体是用着厚厚的帆布蒙裹着粗大的圆柱体,而火车行驶的轨道是一条通向那个神秘基地的专用铁轨。

“很晴朗地天空,很舒适地气候,每次来这我都喜欢看这里的天空。”段国学看着头顶上地洁净蓝天。

“是啊,老段,这天就象刚刚清洗过一样,纤尘不染,为什么这里就让人这么舒服呢?”许悦妍站在段国学的身边同样惊喜地看着蓝天。

“刘培俊,你给解释一下。”段国学没有直接去回答女孩地问题。而是接过一份报告审阅,将这个提问人交给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你好,许小姐,我是西昌火箭发射中心的负责人刘培俊,很高兴你和总指挥前来这里观看火箭发射。我先来解释一下这里的特殊环境。”

先西昌首先是海拔高、纬度低。平均海拔1500米。纬度北纬28度。我们都知道地球在自转。利用离心力原理。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就可以充份利用地球地自转离心力。还可以缩短从地面到卫星轨道地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地有效载荷。同时还能够满足将来发射大、小倾角卫星地要求。还有利于卫星和火箭部件地回收。

其次是地形隐蔽。西昌地处大凉山腹地。四周云雾弥漫崇山峻岭也是天然地屏障。可以阻挡很多外界探索地目光和脚步。

至于为什么这里气候很舒适。这是因为西昌素有小春城之称。它地气候丝毫不逊色于四季如春地昆明。这里气候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而且这里雨季旱季两季分明。每年只有6月至九月为雨季。其余月份均为旱季。晴天多达320天左右。几乎没有雾日。每个初到这里地人都会惊讶这里天空地晴朗和洁净。这样地天空也大大地增加了我们火箭卫星每年地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地时间。

还有一个是这里水资源丰富。由于火箭使用地是液氢和液氧推进剂。因此也能满足发射中心大量地用水。

刘培俊一条条地向着许悦妍解释着这里地情况。

“谢谢你地解说。”女孩很有礼貌地感谢着刘培俊对他地解说。

“老段,那个火箭是什么模样的,我们现在能去看吗?”女孩见段国学审阅完文件后有些迫不及待地缠着他。

“这不是就要到了吗。”坐在防弹轿车里地段国学关上车顶的天窗。指指透过道路两旁树木缝隙可以看见的巨大发射架。

“好巨大哦……”

站在垂直耸立直指蓝天巨大的火箭下面,不仅是女孩,所有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的人都被火箭所震撼。

“问天一号丙型火箭,我们研究出来的第一代火箭的改进型,在经过甲乙还有原型的设计基础上,总结了十多次失败和成功的经验中我们研制出丙型火箭。问天一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火箭全长30。8米,最大直径2。35米,起飞重量83。6吨,起飞推力121吨。能将500千克重的卫星送入450公里高地近地轨道。相比前两种型号。这种丙型火箭不仅能射地更高,而且也能载的更重,同时安全性也比前两种火箭要高很多。”

“什么时候发射?”段国学询问着刘培俊。

“按照计划今天下午开始灌注燃料,明天清早发射。”

“好的,那我们这些人就快点撤吧,别耽误你们的工作。”段国学知道在灌注燃料时,由于液氢和液氧这些燃料的危险性,灌注时都需要清场以保证安全。

清晨,没有万物苏醒前的宁静。发射中心已经悄悄地进入到了忙碌而又紧张的气氛中去,所有的人忙碌于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一个个地数据,一个个的情况正不断地反馈会指挥中心。

“发射倒计时十分钟。”

“燃料仓情况稳定。”

“发射场安全。”

“卫星情况稳定。”

“电路自检正常。”

“气象中心报告天气情况良好无异常。”

“雷达站汇报发射场周边五十公里无异常。”

“光学追踪组准备完毕”

“西昌火箭追踪组设备人员准备完毕。”

“通讯保障中心准备完毕。”

“通讯光缆无异常。”

“海南火箭追踪中心准备完毕。”

“海南控制中心准备完毕。”

“酒泉火箭观测点发来电报报告准备完毕。”使得很多参观着感到吃惊的同时也震惊着,象李德林、黄智忠他们都不曾想到。这样的一个几平方公里地火箭基地,居然能调动这么庞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在这里的所发生的一切,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战役,而这场战役所涵盖的资源所覆盖的区域居然这么广阔,甚至是海南都被调动起来,而且更让人惊异的是居然同步操控和调度。

“光缆,通讯光缆,一年前西南的第一条光缆通讯建设就是优先于使用在这里。火箭的控制中心需要很多。这样才能做到更准确更多时间地控制和数据地传输。现在我们刚刚建设了海南还有这里的西昌控制中心,而且还没有完全竣工完成。甘肃地酒泉我们刚刚建了一个观测点,以后也会扩建成控制中心。今后等新疆被拿下我们还要在喀什建立一个控制中心,全中国拿下后更会在山西、广东、北平、东北、河南等地都要建立起控制中心,这样能更好地调测卫星。而要做到这么大量通讯的需求,不用光缆通讯是无法做到地。”段国学轻轻地给大家解释着刚刚完成一年的光缆通讯工程项目。

“火箭发射一分钟倒计时准备!”刘培俊的声音有些颤抖,虽然经历过这么多次的试验发射,但是这一次的发射仍然使他感到有些激动。

“五、四、三、二、一!点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