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往事-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从这里学会了射击和开炮!

    他们从这里学会了主义和革命!

    本回完。

    第一卷完。

第二卷 一入军校,泪两行 第一回 乘船赴黄埔 分为第一队

    没过几天,成绩公布了。不出单于所料,共产党员蒋先云在这次被录取的学员里成绩排名第一。单于自己也看了蒋先云的试卷,自问如果自己不是来自21世纪而是本来就是这个时代的人,那么,就算文化程度不变,经历不变,自己是敢不上蒋先云的。

    知识有两种,一种是书本知识,一种是实践知识。实践知识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把握,而现实生活由于太过复杂,需要一定程度的简化,就产生了书本知识。在简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歪曲或者缺失。正如给一个没有骑过自行车的人一本自行车手册并不能教他(她)学会骑自行车一样。一个现代的大学生,要么他(她)极为优秀(天才型人物),要么对某一狭窄的领域有过专门和时间颇长的研究,那么他(她)对历史中的社会生活的把握并不会比当时的人要高。

    回想起自己在21世纪网络上看到的一个网友关于“现代人回到过去”的发言,身处1924年中国的单于终于理解这话说的有多么正确了。

    的确,单于并不比蒋先云优秀,甚至单于自问,就是胡宗南之流也比自己也是不能比拟的。看到了蒋先云的优秀,单于心中有一点自愧不如的失落。

    “可是我比他们更能看清楚时代的走向,只要我不去冲动的改变什么历史,那么我会是这个时代生活的最幸福的人。蒋先云太优秀了,优秀到让目前还高高在上的人觉得不舒服了。这或许就是张国焘后来对蒋先云百般刁难的原因吧。不管是在21世纪还是现在,我能肯定一点,我比他更会保护自己,虽然这样看起来,自己很卑鄙,但是只要人活着不就有一切可能吗?而一旦死去,就算在墓碑上刻满赞誉之词又有什么用?我希望将来我死了后,墓碑上刻着:一个卑鄙的人,他幸福的渡过了自己的一生。”

    单于不光看到了蒋先云的优秀,更觉得找到了蒋先云悲剧结局的根源。从而反省自己是不是在最近锋芒太露了。

    “不过只要到了军校,我想我就会被打回原形吧?谁也不会觉得一个贪生怕死、怕苦怕累的人会是一个威胁吧?”单于自嘲的笑了笑。

    “文革,果然是你,好巧啊,想不到你也坐这班渡船。”李之龙的声音让单于发现,自己不是在哪个静室悠闲的思考人生,而是在前往黄埔岛的渡船上。

    虽然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要到6月16日才举行,但是由于国民政府急需大批合格的中下级军官,所以黄埔军校第一期470名学员(一期共录取正取生350人,备取生120人。)在5月4日青年节这天赶到军校,5月5日正式上课。

    “原来是在田兄啊,我正想到了军校要找你帮忙,想不到你在这里。”单于并不是敷衍李之龙,的确是有事情找李之龙帮忙,所以在渡船上发现李之龙后也很高兴。

    “哦,文革居然有事找我帮忙,荣幸之至!”李之龙听到单于有事找他帮忙,也觉得很荣幸。

    “是这样的,在田兄知道我没有军校体验,而你曾经在烟台海军学校学习过,我想请你介绍介绍经验嘛。”单于也不和李之龙客气,把问题和盘托出。

    “哦,其实也没什么,军校和其他学校差不多,不同的是在进校后先要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而且是按照军队的标准来要求学员的。”

    “原来这样,在田兄你知道我生活在国外,家里条件也比较好一些,所以从小没吃过什么苦,我怕学校的要求我做不到,在田兄,到时候你可要拉兄弟一把啊。”单于知道自己肯定受不了军校的生活,所以提前就想找一个人帮忙。

    “哈哈,没有问题,大家是朋友嘛,放心可能最开始你会觉得很辛苦,过一段时间就会习惯的。要知道,我在烟台读军校的时候才20岁,不也挺过来了吗?(李之龙出生于1897年)

    “的确是这样的,单于你很有才华,但是做为军人,如果吃不了苦,终究是成不了气候的。”一个熟悉的声音插话道。

    “原来是巫山啊,你也在渡船上?哦,对了,你和在田兄是一起来的。”单于一看,插话的正是这次考试的第一名,蒋先云。

    蒋先云与李之龙一起乘渡船到军校报道,看见李之龙和单于在聊天所以一直站在人丛里没有做声,听到单于对于即将到来的军校生活感到有点害怕时,忍不住插话。

    “巫山兄的金玉良言,我铭记在心。”单于恭敬的回答道。

    单于心里当然蒋先云是为他好,可是单于对于“在烈日下燃烧青春”这类事情没有什么兴趣,但是他也明白为了将来,黄埔的资历是万万少不得的。

    三人就军校的话题聊了起来,不一会,船到了黄埔岛。三人到军校门口就看见校门上挂着“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而两旁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文革,我听说这对联是你写的?”这副对联从辞藻上来说很粗陋,但是李之龙却非常喜欢。

    “我不是从小没有好好学国文吗?所以我到广州以后就努力学习,那天我正在看《说文解字》,信口胡诌的,谁知道校长刚好听到,于是就……呵呵”单于连忙解释道。

    “那里,文革这副对联看上去的确很简陋,可是细细品味,却很适合我们这些立志舍身报国者。”蒋先云插话说道。

    他们并不知道,之所以这对联出现在这里,完全是单于那天看见蒋介石他们在商量校门对联的时候,居然决定挂另外一副对联,而不是单于记忆中这副,单于心里一慌,就把这副对联的内容说了出来,而蒋介石等人一听也觉得这副对联非常适合。

    就这样本来应该出现在军校门口的对联还是出现在军校的门口,不过就过程来说,真不知道是单于改变了历史呢?还是单于维护了历史。

    三人才进校,就看见门口的墙上贴着一张告示,单于他们一看,原来是分班说明。三人再仔细一看,蒋先云在第一队,第一区队;而李之龙在第一队,第二区队;单于本人被分在第一队,第三区队。

    “呵呵,文革、巫山,我们在一个队啊。太好了!“李之龙看见三人都被分在第一队,感到非常的高兴。三人就根据告示的指示来到了学员宿舍。

    一到宿舍门口,单于傻眼了,这那里是宿舍?!分明就是工棚嘛!原来军校的军费紧张,学生宿舍就是当年的兵营,这个时代的兵营都很简陋,而且因为黄埔岛位处南方,与其说是兵营不如说是草棚。床上铺的是普通的草席,床下一看就知道铺的是稻草。

    我知道军校经费很紧张,可是至于紧张到这种程度吗?单于心里不禁为自己以后的悲惨命运哀叹着。

    “你好,你是我们队的吧?我是贺衷寒。”几个先到的学员看见单于在门口发呆,于是其中一个上前招呼他。

    “啊,你好,我是单于。很高兴见到你。”单于慌忙回答道。虽然来到这个时代已经遇见了很多名人了,可是单于对自己眼前这个人表示了足够的尊重。要知道贺衷寒可是以后大名鼎鼎的“黄埔三杰”。

    贺衷寒(1900~1972),原名忠汉,字君山,鹿角镇牛皋村贺耕九屋人1919年。五•;四”运动时被选为武昌学生代表,适逢苏联召开东方民旗会议,贺被选为东方劳工代表参加。1921年春赴上海学习俄文,9月赴莫斯科。1922年回国,在武昌创办“人民通讯社”,因揭露旧社会黑暗,抨击军阀横行被查封。继往长抄创办“平民通讯社”,同时,兼任宏图中学教员。当时长沙发生“湖南劳工惨案”,他发表评论,被捕入狱,后经保释。1923年主持长沙“青年服务社”,并受聘《上海时报》特约记者。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为第一期学员。

    12月贺衷寒与缪斌等在广州成立“孙文主义学会”,贺任会长,与“青年军人联合会”对抗。是时他任军校入伍生总队政治部主任。1926年被派往苏联陆军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28年1月毕业回国,任杭州军事训练班学生总队队长,10月调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工作,1929年春,经蒋介石批准去习本学习军事、政治。1931年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剿匪宣传处”处长,其后历任“星子训练所”所长、“豫鄂皖3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