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往事-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宗南被单于说的一愣,说实在地,这也怪不得胡宗南,这个时候的战争由于受第一次大战的影响,都讲究一线防御,对二战时流行的纵深防御还没什么概念。因此即便单于叮嘱了多次,可胡宗南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不知不觉的按照老习惯尽量在第一道防线上布置了大量地兵力。

    “这怪我,那我回去重新布置。”胡宗南虽然对单于的布置有疑议,但是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是讨论战术的好时光,因此干脆的答应了。

    “寿山,别怪我,我这也是心里急啊。你多包涵,等打退了卢香亭,我给你斟茶赔罪。”单于敏锐的发现胡宗南脸色有点难看,于是柔声安慰胡宗南道。

    胡宗南就算原本在心里有些不舒服,可被单于这么一揉一搓,也就没什么了。展颜笑道:“嗨,文革,你是师长,我是团长,不管你说什么我这个团长还敢不照办?哪里说得上什么罪不罪的?”

    “行了,寿山,咱们什么也不说了,你赶紧下去重新布置。等打完这仗咱们好好喝顿庆功酒。”

    “那行,文革,我可就等着你这顿酒了。”胡宗南高兴的答应一声,转身打开门出去了。

    “寿山,千万小心,实在不行就撤回城内,咱们和他卢香亭打巷战就是了。可千万别脑子发热啊。”单于见胡宗南准备离开,又关心的补充了一句。

    听了单于这话,胡宗南身子顿了顿,也没回头,背对着单于挥了挥手就朝城下走去。而恰好这个时候王俊与主动要求带部队留下与第一师共同抗敌地杨杰也正上城楼找单于,刚好和胡宗南打了一个照面。

    单于在杨杰主动提出留在永修带部队后对杨杰的看法改观不少,而且长于图上作业的杨杰对城防也提出了不少好建议,因此很客气的和杨杰打了个招呼。而杨杰也真放得下手段,恭敬地朝单于行了下属之礼。

    “师长,寿山怎么了?怎么看着眼睛红红的?”王俊见了单于也不客气,直接说道。

    “哦,这不是城下挖壕沟吗?风沙大,刚才寿山眼睛进沙子了。我还取笑他来着呢。”单于打着哈哈说道。

    “对了。达天兄,这市民疏散的情况如何了?”单于不想继续讨论胡宗南眼睛的问题,把话岔开了。

    “我就是来谈这个问题的。虽说我们极力动员,又给军票又给大洋地,可还是有许多老百姓不愿意离开永修。你看现在怎么办?”王俊这才想起,他来找单于是为了什么。

    “是啊,单师长。咱们中国人讲究故土难离,你这下子让他们迁出去,他们也有难处啊。单师长你看能不能别让他们搬出城?”杨杰这么说不是帮王俊说话,而是真心为单于着想。因为他知道单于这个决定在军事上说是正确地,可这么做对单于的名声会造成很不好地影响。

    杨杰这么为单于着想。也是有原因的。事实上不光单于对杨杰的看法有改变,杨杰对单于的看法也和最开始狡猾的两面派有了很大不同,特别是单于表示愿意留在永修打阻击后,杨杰对单于的看法大大改观。觉得这个年轻人虽说有些油滑,但在关键时刻还是能以大局为重的。特别在程潜得知第七军在德安受挫后。留下一批弹药和一个团就急急忙忙的带着部队去和第七军汇合后,更在心里隐约觉得这个年轻人对程潜的一些看法并不是没有道理地。而等到他了解了单于的城防布置后对这个年轻人的好感就更足了。

    “是啊,文革,耿光说的不错。再者说司令部也只要求咱们守七天,何必一定把这些人都赶出城内?况且文革,这要是传扬出去,对你的名声可是大大地有碍啊。”王俊也在一旁说道。

    单于知道杨杰、王俊两人都是好意,可他还是不能同意这个决定。因为他没有把握。之前他的决定都建立在对历史的了解之上的。可这次不一样,他改变了历史。他没有把握北伐军还会不会再南昌城下遭遇到惨败,他更没把握困守永修后是不是最后能突出去,因此他只能做长远打算。尽量把所有的干扰因素都排除掉。好歹他知道以北伐军的军力,就算北伐军在南昌失利,他在永修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但只要最多坚持多半个月北伐军就一定能解围。但要是把老百姓留在城内,很明显就第一师以及第六军留下的、永修城搜刮的补给是坚持不到一个月地。除非到时候他能眼睁睁看着老百姓在他面前饿死。单于虽然对于这个时代有一种淡淡的疏离感。但真要是有人饿死在他面前他也做不到无动于衷。因此他只能先把老百姓赶出城。说起来。这种不让人死在自己面前的这种道德观是十足的伪善。不过在单于之前所在地时代,伪善其实是现代人的标志。

    “不行。必须把老百姓全部赶出城。咱们现在可是做了巷战准备的,要是老百姓留在城内这巷战怎么打?再者说现在不走的话,打起巷战来死的人更多。我知道两位前辈是为了我单文革好,我就这么把老百姓赶出去名声不好听,但现在我也顾不得这些了。达天兄,让下面做老百姓工作地同志把情况给老百姓说清楚,要说明白事情地严重性。要是他们还是不走,就让士兵用刺刀赶,总而言之除了军人以外,永修城不能有一个老百姓!”单于斩钉截铁的说道。

    王俊与杨杰让单于这番话说地瞠目结舌,都没想到他们面前这个年轻人这么决绝。两人对视一眼,暗自摇了摇头。

    就这么,在北伐中最具争议的一幕出现了,打着救国救民旗号的北伐军在永修大肆驱赶城内老百姓离城。孙传芳以及张作霖以及欧美报纸杂志上大肆报道北伐军的这种暴行。吴佩孚更是一连发出多封通电怒斥北伐军的这种恶性,声称北伐军这么做是禽兽不如!而下达命令的单于也第一次让全国知道了他。虽然前面加着“民贼独夫”的前缀。当然单于的这种行为在北伐军内部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张国陶等人更是对单于痛骂不已。不过似乎没人知道与此同时弹尽粮绝了的武昌城最终开城投降后因为守军没有事先驱赶民众离城饿死了多少人。不过后来地统计数据表明,在武昌因为北伐军长期围城而死于饥饿、营养不良以及流弹的平民人数远超被单于在战前驱赶出去后饿死、病死的原永修市民。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其实当时在南昌城外地北伐军总司令部内对单于的这种做法持正面意见的不光蒋中正一个人。

    “单文革这小子可够狠的,真下的去手;总司令这下子咱们可以暂时放心了,就冲单文革这做派,卢香亭一时半会攻不下永修的。”白崇禧一面翻着单于的电报,一面轻松的说道。

    信奉仁不掌兵这句话的白崇禧压根就没觉得单于这种做法有什么奇怪。而且他还很欣赏单于这种行为。

    “是地,我是军人,不知道政治上会怎么议论这件事。但从军事学的观点,单师长这么做至少向敌人凸显了一种决心。而这种决心对于守住永修是非常有帮助的。看起来我应该修正对单师长的看法了,以往我一直不认为单于这个年轻人会是一个好的指挥官;但现在看来他已经具备了一个优秀指挥官应该具备地基本素质。”加仑也通过翻译表达了与白崇禧类似的意见。身为西方军人的加仑更觉得在战前疏散市民离开是理所当然的,不管是有金钱还是刺刀。

    “可是这么做会给我们在宣传上带来极大的被动,本来我们的敌人已经在报纸上极力诋毁我们了,而单这个年轻人现在的所作所为现在是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口实。”从广州赶到南昌地国民政府总顾问鲍罗廷可不能和加仑与白崇禧那样只考虑军事上的问题,事实上他考虑的更多的还是政治上地问题。无疑,单于这么做会给国民政府与北伐军造成政治上的被动。

    “可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他是为了完成自己的职责。我们指责他什么呢?指责他为什么不把老百姓一起留在城内挨炮弹?指责他为什么在后勤补给不足的情况下把老百姓疏散出永修?而且根据他的电报。市民离开城市前都领了疏散费地。”没等蒋中正说话,加仑就帮忙说完了。当然这里也有见到老乡想多说些家乡话地原因在里面。

    不过鲍罗廷没被加仑这番话说服,而是皱着眉头说道:“得了吧,瓦西里。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不光军阀们就连我们北伐军的火炮都很少。中国地情况和欧洲不一样。”

    “米哈伊尔,你的意思是因为中国的火炮少因此炮弹就不会落在城内市民的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