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扬名-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大体上分为经络类和脏腑类,脏腑类又有闭症和脱证之异。

经络类常见类型有风邪入中,经络痹阻型,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和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等。

脏腑类闭证多见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多属实证。脱证多见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尿遗,多属虚证。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其他的病症,这些病症虽然同属中风,但是治疗时绝对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辨证施治,认清病因病源,才能开方下药,要是稍有偏差,必然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

从司马峰和王志两人所开的方子就可以看出,两人虽然同样确认为中风,但是其病理病机却不一致。

台上的评委将两人的诊断结果和药方传阅了一遍,但后对何阳低语了几句,何阳脸色一喜,走到主席台中央大声宣布道:“第一例病症比试结果,王志先生胜。”

“好!”台下的众人闻言都是欢呼了起来,他们大都是江淮人,心中自然是向着王志的,听闻王志赢了,都是大声的呼喊了起来。

对于这样的结果,下面的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不过真正的行家和各媒体的记者,了解司马峰的人都是有些难以置信,这第一个病症司马峰就败北了,说出去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啊。

不仅是他们诧异,就是潘安民和谢国强几人也是有些唏嘘,要不是司马峰刚才担心在时间上出丑,以他的医术这个病症还不至于出错的,这就是心浮气躁的原因了。

听闻何阳宣布出来的结果,司马峰顿时脸色难看,要不是台上的评委都是真正的大家,而且还有他自己的请来的好友,他绝对会忍不住冲上去叫嚷一番。

当然,即便是他不叫嚷,台上的评委也会给他和大家一个解释,总不能就这样迷迷糊糊的就让人认输不成。

等到现场都静下来,谢国强才站起身来说道:“这一位患者是中风之症,两位都诊断都算正确。”

“中风之发生多于血与气有关,一旦又摔倒晕厥的现象,头脑和身体经络必然会有淤血积留,两位都采用的是清代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不过南村先生却是辩证不清,将肝阳上亢之中风误诊为气虚血瘀之中风,药方中多了一味黄芪。”

“黄芪为温开补齐之药,如今病人原本就血气上升,要用此药,病情必然加重,所以说南村先生辩证还虚谨慎才是,切不可疏忽。”

听完谢国强的解释,司马峰这才想起病人确实有面红,脉弦滑等症状,不过因为他刚才没有留意,因此认为是气虚血瘀之症,直接开了补阳还五汤,此时想起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没曾想他竟然在阴沟里翻了船。

其实这病人的病症虽然复杂,但是对司马峰来说算不得多么困难,之所以会判断失误,一方面是心浮气躁,另一方面就是情敌,没看的起王志。

在司马峰看来,王志三分钟就确诊的病症有多复杂,再加上他也查看了情况,因此下意识的忽略了其他的症状,也算是大意失荆州了。

不过还好,这一次的比试并不是一个病人就可以下结论的,下面还有四个病人,原本预备五个病人是为了防止两人诊断一样,打成平手预备的,如今可算是救了司马峰。

第一例病症输赢已定,王志将药方交给边上前来照看病人的医生,这就开始了第二例病症的诊断。

第二个病人是郁证,患者咽部有异物堵赛,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属于心脾两虚之症,两人这一次倒是都没有出错,方子也都对症,相差不大,两剂即可痊愈。

第三个病人属于骨科疾病,这个病人是王志先看的,治疗方法是直接当场正骨复位,现场就让患者恢复了大半,司马峰也不赖,第四个病人也是当场治疗,效果不错,两人算是打成了平局。

通过这两个病人的治疗,算是显示出了王志和司马峰的医术不凡,让众人不住叫好。

不过这第五个病人却是有些奇特,这个病人是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全身并无任何症状,就是单纯的高烧,已经住院半个月了,各种退烧药,像青霉素,APC,阿司匹林等都用过了,但是依然高烧不退,可是有些奇怪。

王志和司马峰两人进行了查看,都认为是气阴两虚造成的,不过这持续高烧,孩子已经很是虚弱了,如何用药却是出了问题。

当然,问题又出在了王志这儿,司马峰的开出的方子倒也不错,不过要见效果也要一两天时间,王志却直接保证,一剂药下去,保证退烧,这下可是有了争议。

第029章 司马峰之死

王志所开的方子中其他的药倒还好说,唯独有个100克的生石膏让众人吓了一跳。

生石膏这味药生性寒凉,主要用来清热去火,除烦止渴,算是一味良药,自古至今,不少名医都喜欢用生石膏,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记载,曾经一位名医正是用生石膏在京都的一次大疫中救活了无数人的性命。

不过,这生石膏却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白虎,可见其药力之猛,石膏药性寒凉,用的不好或者剂量太大很可能伤及患者身体,一般医家用药大都是15克的用量,就是30克也很少用到,如今王志竟然用到了100克,这剂量,就是谢国强和潘安民都大摇其头,不敢苟同。

不过这药量虽大,可是王志拍着胸脯说绝对一剂见效,却是让几人为难了,这个方子也不是说不无道理,要是直接否决难免有些不公,医者用药有时候就要针对病情出其不意,方才见效,就好比上一次王志治疗畅书评的病时用了900克的赤芍,当时廉鸿鸣也不赞同,但是最后的效果却是好的出奇。

“生石膏虽然药性寒凉,但是它不是苦寒药,有时候却是辛药,既能出汗又能清热,用来治疗热病再好不过。如今这个小姑娘热的如此厉害,不用100克绝对退不下这高热。”看到众人有些犹豫,王志信誓旦旦地说道:“我王志还不至于用患者的身体来开玩笑。”

得!既然王志如此自信,众人也不好说什么,这就现场煎药,当场试验,看看到底效果如何。

中医学院中药材还是有的,崔琰就在边上等着,拿着药方直接抓了来,让在场的众人验过药,王志当场就开始煎熬。

这药熬好,王志小心的给小姑娘服下,自信的道:“三十分钟内高烧必退。”

在场的众人和媒体的记者此时都是很好奇地盯着小女孩,观察着女孩的情况,他们都想知道,王志这100克的白虎生石膏,究竟能不能退下这长达半个月的高烧。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分钟后,小姑娘就开始出汗,等到二十分钟后,通红的脸色慢慢的恢复了正常,等到三十分钟,边上的医生上前给量了体温,结果让众人大跌眼镜,37℃5。

西医上认为,正常人的体温一般是:口测正常值为36。3~37。2℃,腋下:正常值为36~37℃,当然还有其他部位。

这如今小姑娘腋下的体温是37℃5,虽然还有点低烧,但是比起之前的持续39℃6的高烧,无疑算是好多了,这王志的一剂药下去果然是把小姑娘的高烧降了下来,这样的结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叹不已,就是一般人发烧,打退烧针也没这种效果吧。

这个小姑娘的情况,在用药前,可是有过清楚的介绍,39℃6的持续高烧,在医院用遍了各种药物半个月都没有降下来,可是如今王志一剂药就见效了,这种神奇的效果和震撼力,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小女孩的母亲一直就在主席台的边上看着,他不懂医,自然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对于这次女儿被带过来作为王志和司马峰的患者,他心中是很高兴,很期待的,不管怎么说,这么多的名医教授,总有人能治好女儿吧,可是她也没想到好的这么快,当下就从主席台的边上冲了上来,跪在了王志的面前,哭着磕头感谢。

没有人能够理解,持续半个月的高烧是怎么一种痛苦,没有人能够体会这位母亲心中的心酸,女儿的高烧早退一分钟,女儿也就少受一分钟的罪,这种心情只有经历了才会有人明白。

王志轻轻地将女孩的母亲扶了起来,低声的安慰了几句,然后再次开了一副后续的调理方案,叮嘱了一番,这才小心翼翼的将母女两送了下去。

到了现在,这场比试的结果已经算是出来了,结果不言而喻,五例病症,三平两胜,王志毫无悬念的是这次赌局的赢家。

这个时候,不用何阳宣布,所有媒体的记者都纷纷将摄像头对准了王志,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