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1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复恭的这个新条件,算是仔细考虑之后的了。上面没有了让秦军裁军,没有让李璟每年将三分之一税赋上交。甚至他还愿意将朱全忠的人头交给李璟,把汴州和蔡州等五州划拔给李璟,这个诚意很足。

在李克用和朱温之间的选择,杨复恭选择出卖朱温。这是因为李克用很能打,起码跟李璟打了这么多年也没被打死。第二,李克用如今势力很强,不但河东镇是个强镇,而且他还是很多个盟友。都是王重荣这样的富镇,保大、定难、天德、振武这样的胡人藩镇的盟友,不好轻易得罪。再来河东镇太过重要,轻易乱不得,不然河东一乱,就有可能洛阳长安不稳。

而朱温,虽然曾经是李璟的麾下,但以前不过是个小兵,后来只是黄巢的手下将领。不过是靠着卖主求荣,才得以如今一下子占据着豫西数镇之地。对于一个草贼的余孽,杨复恭并看不起这个曾经的地主家喂猪倌。当初招降许下如此优惠条件,那是因为当时形势不同,如今黄巢灭了,那朱温也就没啥价值了,岂还能容忍他占据着如此大的地盘?

正好趁这机会,干掉朱温,拿回他的地盘。

一个该死的放猪倌,也想称孤道寡,做起梁王来,真是可笑。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朱全忠虽然如今势力大,但在杨复恭的眼里,他确实没有打过什么有名的大仗硬仗,这就让人觉得他不过如此,是个肥猪,可以一杀。

杨复光仔细的看着兄长的信,这确实是很大的让步了。

不过细说起来,朝廷这边让步也不大。

豫西的四州,本来就为李璟攻占控制,对峙了许久也没夺回来。真正付出的也只是一个汴州,还是在武牢关外,反正汴河东岸都为李璟控制,剩下一个汴州也难守。至于河北的成德和魏博二镇,虽然说这二镇丢失了,对朝廷也影响很大。可如今这个时候,死道友总好过死贫道,河北二镇本来就是难以控制,虽然说接受了长安天子的册封,可实际上也是个听调不听宣的主,既然如此,不如让他们打去,二虎相争,必有损伤,他们在一边隔岸观火,正好抓紧休养生息。

杨复恭现在也不想着去灭了秦藩了,他就想着,能维持现状是最好的。就如当年唐室招降安史余孽一样,安抚住李璟。他们依然是朝廷中心,李璟,不过是一北地藩王罢了。这样过个十几二十年,等他死了之后,哪他身后洪水涛天啊。

至于监国之事,只要李璟不拥立新帝,给他拥立一个监国也算是对他的安抚了。反正他们在意的是朝廷正统,其余的倒也无所谓了。管他监国也好,储君也好,反正不过是让李璟有个正式的名义好更加方便的控制秦藩,名正言顺罢了。这事情是拦不住的,放在洛阳李璟不会同意,不如干脆大方点,放在燕京好了,任由李璟折腾去。

成都的太上皇,燕京的监国,随他去,总之天子只有长安一个就行了。

杨复光将信递给杨守亮和杨守义,“你们觉得如何?”

“可行!”杨守义道。

“不错。”杨守亮也道,“不过,朱温如今算是朝廷除了李璟之外地盘最大的藩镇节帅了,他手下兵马可不少,之前与黄巢的战事与豫西和黄巢余孽之战,朱温可是一直保存实力,损失并不大,他现在也算是兵强马壮,如何才能将他的首级送给李璟?”

“我看这事倒不难。”一边的杨守义笑笑,“义父可以告诉李克用,说李璟要他的人头,但义父一力袒护,所以现在需要朱阿三的人头以满足李璟,让他想办法砍下朱阿三首级献上,相信,他会很愿意用朱温的人头来代替他的人头出现在李璟的案上。”

“驱虎吞狼,好计!”杨复光赞叹一声,点了点头。

第967章 平章军国重事

“不,不,不!”李璟轻笑着摇头,将杨复光递上来的最新谈判条件折子又扔回了案了,“杨公还没有拿出最大的诚意来啊。”

“秦王,咱家觉得朝廷已经做出很大的让步了。”杨复光心中有些没底气的道。但他还是坚持,主要还是因为这段时间秦藩的不断退让,让他觉得李璟应当也是很想达成这次谈判,所以才会一直往下压。可这次,李璟脸上的微笑却慢慢变成了冷笑,“杨公切莫把我们的退让当成了软弱,事情都是有底限的。今天已经是腊八,距离元旦可是只有不足一月了,杨公莫不会忘记了吧?莫非杨公并不是想真要达成这次谈判?若是如此,那就不必再浪费双方的时间了。”

杨复光心中一惊,李璟的这个突然的转变,让他不安。他仔细的观看着李璟的神情,这绝不是什么谈判的技巧,不是欲擒故纵,李璟的态度表明,这确实已经到触到李璟的底线了。

“那秦王的意思?”

李璟一招手,内阁首辅罗隐将一本折子递给杨复光,那是秦藩的最终条件。

经过一整天的最终谈判后,谈判终于落下帷幕,双方达成一致。

最终双方都还各让了一步,在这个达成的协议里,双方按如今的实至控制区划分地盘,豫西的蔡、毫、颍、陈四州从此划归秦藩,另外又把朱温控制的宣武镇仅剩下的汴、郑二州一分为二,汴州划归秦藩。而郑州则归长安朝廷。另外关于各镇赔偿之事,十八镇每镇向秦藩赔偿二百五十万贯钱。折合总计四千五百万贯铜钱。不过这笔钱并不会真正的交到秦藩手中,因为协议中还有另一条,秦藩每年向长安朝廷上贡四百五十万贯钱,做为秦藩的税赋上缴,包括各种盐茶矿税等等,秦藩将十八镇的四千五百万赔款转给朝廷,等于一次上缴十年的全部税赋。

这其实只是一个文字游戏,各镇不可能真的愿意向李璟赔款。让他们向李璟赔钱,那还不如直接开战。而李璟也不可能会向朝廷上贡,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玩弄一个文字游戏,在字面上,各镇向秦藩赔了四千五百万,而同样的。字面上,秦藩也一次性向朝廷上贡了十年四千五百万贯的税赋款。但实际上,这只是帐面上的一组数字,没有任何实际上的一文钱流转。李璟收不到藩镇的赔款,朝廷也收不到李璟的上贡,各藩镇当然也不会转向朝廷上交这笔钱。但从表面上。这种文字游戏却又很有意义,这让这次的谈判显得更有成果。

当然,最为核心的还是另外几条,对秦藩来说,此次达成最重要的成果是终于让长安朝廷放弃出卖了河北的两个藩镇魏博和成德。他们已经同意将魏博和成德定为叛乱藩镇,并且授权李璟出兵讨伐二镇。攻下二镇后,也完全划归秦藩控制。

对于长安朝廷来说,他们也达成了他们最想要的结果,李璟同意放弃拥立新皇,在河北建立新朝的计划。秦藩和李璟只向长安天子效忠,名义上依然是大唐朝廷下的藩镇。为此,朝廷还授予了李璟天策上将,尚书令,假黄钺,天下兵马大元帅,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之职。

另外做为李璟放弃拥立新皇的补偿,长安朝廷同意马上册立监国,人选最终选择了由李璟所提议的人选,一个事先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人选。既非昭王李汭,也非吉王李保,而是睦王李倚。李倚,李儇和李晔,李保的弟弟,李汭的侄子,懿宗的第八子,一个普通宫人之女,没有半点母系势力,且如今才只有十岁。

李璟提出的这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名单后,却又让所有人觉得是那么正常。毕竟,昭王年纪很大,也有一定的势力,而李保又素有贤王之名,不管是李汭还是李保,都不如一个十岁,且又没有半点母系势力的亲王来的好控制。

对于这个人选,杨复光没有反对,反正这一点上他们早就已经妥协了,至于谁成为监国,他们反正干涉不了,也就懒得管了。

李倚将在元旦之时,在燕京正式接到长安天子册封,成为监军国事。原本李璟还打算直接让李倚成为国储皇太弟,但这一条杨复光却是不肯妥协,最后李璟也就见好就收,虽然不是储君的监国,要掉了点档次,可自己控制着一个监国,也照样能名正言顺的与长安分庭抗礼,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际上真正的控制着秦藩,并大大加强对他那些盟友藩镇的控制了,尤其是有了一个监国在手,对于秦藩内的那些世家豪门,尤其是那些从长安洛阳等地过来的原朝廷文武官员们,有着极大的作用。

在李倚成为监军国事,并将在燕京建府的同时,按协议,还将有三名平章军国重事辅佐监国理政。这三个平章军事重事,分别由皇叔秦王李璟,皇叔昭王李汭,皇弟吉王李保三位“室宗藩王”担任。平章军国重事,甚至位在同平章事的宰相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