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列。

大殿里窃窃私语,议论着今天晚朝的内容,今天晚朝就只有一个议题,嘉奖八镇三部的代北平灭沙陀之功。

田令孜站在皇帝的御座之侧,似在闭目养神,可眼角余光却不时的瞟向坐在丹墀之下的那个年青男子。他头戴三梁进贤冠,腰系玉带,身着紫袍。目光沉静,嘴角带着一丝淡然的微笑。

今天,这个年青的男人可谓是出尽了风头。他的镇国军军容鼎盛,彪悍无比,比之神策军都要强悍数分。而皇帝对此人的喜爱更超以前,先前天街之上,就得到骑马佩剑见驾的荣耀,年纪青青,不但已经是一镇节帅,而且还已经加封了侍中之衔,得封齐国公之位。而以皇帝的少年心性,眼下如此喜欢李璟,只怕今天的这个金殿封赏,李璟还会有更多的封赏。

“皇帝陛下驾到!”

殿中少监一声长喝,官员们纷纷站起身,大殿里静悄悄的,鸦雀无声,李璟也站起身,他垂手而立,等待皇帝驾临。越是得皇帝宠爱,李璟眼下越表现的低调。

李儇到来之后,一番君臣礼仪过后,他有些兴奋的对着众臣道:“八镇三部落兵马扫平沙陀叛逆,威武代北,重振我大唐天威。其功在社稷,不可不赏。朕决定,招讨使郑从谠加封太师,上柱国,赐钱十万贯。招讨副使于琄,加封太尉、上柱国、赐钱十万贯。”

殿中监高声将李儇的旨意宣读一遍。

李儇点点头,又道:“此次诸将能平定沙陀叛军,取得代北大捷,虽得诸镇将士用命,但镇国军节度使李璟功高彪柄,当为第一。朕今天要特地重赏李璟,宣李璟上前。”

“宣镇国军节度使李璟上前听封!”

李璟起身,出列来到玉阶之下,跪伏听封。

“臣李璟听封!”

李儇微微一笑,向殿中监点了下头,殿中监立即上前,将御案上的一个玉盒打开,从中取出一份早已经拟好的圣旨。圣旨由宦官宣读,后面还有一名中书舍人站在旁边专门提词,以免宣旨的宦官断错句,或者遇到不认识的字。

“大唐皇帝诏曰:左骁卫上将军、辅国大将军、上柱国、安东都护府大都护、登州刺史、镇国军节度使、检校门下省侍中、齐国公李璟公忠体国,赤胆忠心,有勇有谋,率镇国军参与代北平叛,奋勇杀敌,有功于国,当论功行赏,以其事迹昭告天下,以为表率。现特加封李璟司徒、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镇国军节度使、大同军节度使、卢龙军节度使,画像图形凌烟阁!加食邑实食封一千户。”

听到这个结果,李璟自己也愣了神,等听到殿中监高声提示他领旨谢恩之时才反应过来。

“臣李璟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467章 捧杀

宣旨宦官的声音很大,巨大的宣政殿内和殿外三千多名朝参官员都听到了这个封赏。许多官员都惊讶的目瞪口呆,二十一岁的三公、使相,一人领三镇节度使,而且居然还图形凌烟阁。

很多头发花白,年纪都七八十岁的京官感觉自己大半生都白活了。他们宦海仕途沉浮一辈子,大多连个五品都没能混上,就是身上的浅绯袍和银鱼袋,那也不过是圣上看他们年老资历高,而御旨赏赐的。

可李璟才二十一岁啊,既非皇亲国戚,更不是什么世阀豪门,一个农夫出身,祖上几代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边军小校,他李家到底祖坟上冒了什么青烟,居然二十一岁就已经位列三公,图形凌烟阁了。

新升任的殿中侍御史王邹忍不住就想要站出来反对,可很快身边就有同僚拉住了。那同僚眼神向他示意,嘴角往丹墀下站着的那几个相国和四贵努了努。

以卢携为首的政事堂相国们都安之若素的坐在那里,卢携、郑畋、王铎、于琮、李蔚,就没有一个出声反对的。他们不但没有反对,反而一个个面露微笑。再看皇帝的身边,田令孜、西门思恭、杨复恭、张泰这四个大太监也一样一声不吭。

只要稍有一些心眼的人都能看出来,这道圣旨是得到政事堂和四贵同意的。

大唐天子与诸相共执天下,到了晚唐,还得加上宫中的权势太监一起。皇帝的权威反而最小,圣旨不是皇帝说了就算的,得先经过政事堂与枢密院同意之后,才能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没有经过政事堂和枢密院的同意,皇帝的话根本就不为律法承认,三省更不会完成这个程序。

现在李璟的封赏既然是郑重的圣旨,那这就说明,这是经过了政事堂与枢密院的同意之后,由中书省草拟圣旨,门下封驳审议,最后发给尚书省执行圣旨的。上面不但有国玺,还有政事堂相公们的政事笔批示,并且三省各半部都在上面署名盖印过的,这是极为正式的一道旨意。

就算王邹有意见,也是根本没有作用的。

众官的惊讶之中,田令孜却是轻松了一口气。

下面的官吏只道这道圣旨封赏太高,他们却不知道,一向不怎么理政,将政事都交给田令孜,由着政事堂和枢密院处理的天子李儇,这次对于李璟的封赏一事,却极为少有的亲自参与。并且一开始提出的封赏甚至比这高的多,皇帝居然要给李璟封王。虽然只是一个郡王,大唐的异姓王有很多,可这仍然是吓了政事堂的几个相国和枢密院以及宣微南北两院官宦们的震惊。

李璟确实有功劳,可他的功劳说起来也算不得什么。其实真按规矩来,李璟原先的封赏早就已经超格了。想大将高骈,论起功来,那比李璟高了不知道多少。如果李璟能封王,那高骈更应当早就封王了。

众人一番苦劝,皇帝就是不为所动。这个年轻的天子,也在对于李璟有点异常的欣赏,就如同他当初对于田令孜一样。不管别人的反应,最后硬是把田令孜这个小马坊使提到了如今最炙手可热的位置,甚至还称之为阿父。

李儇虽然年少,可执拗起来,却是谁也劝不动的。

关健时候,田令孜突然心中升起一个念头。他笑着向皇帝提议,李璟如此有才干之人,确实应当多分担一些担子,但一下子封为郡王有些不太合适,毕竟他还太过年青。不过,可以给李璟换一些封赏。比如,让李璟兼任镇国军、平卢军、卢龙军、大同军、成德军、义武军、义昌军、魏博八镇节度使。

这个提议一出,当时把政事堂诸相和其它几个大太监都震住了。

连天子也都惊到了,实在是这个封赏比起郡王来,郡王也算不得什么了。

卢龙、义武、成德、义昌、魏博五镇加起来,已经就是整个太行以东、黄河以北的所有地盘了。如果再加上淄青的平卢镇和辽南的镇国军,再加代北的大同军,那李璟的辖地可就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关东了。

就算天子对李璟再好,这个时候也是知道些轻重的。

如此一来,李儇反而最先不肯同意了。

不过田令孜却并不是完全的以退为进,他好像真的和李璟达成了什么协议一般,全力的向皇帝帮李璟争夺。最后加上一个得了田令孜示意也跟着附和的首相卢携,一起争取。弄的郑畋和于琮、王铎以及四门思恭等人全都愣住了。

等他们还没有来的及彻底想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时,由于他们没有反对,结果最后皇帝答应了田令孜的请求,暂不加封李璟为郡王,但却让李璟担任镇国军节度使外,兼任代北大同军节度使和幽州卢龙节度使。

最后,田令孜又主动向李儇提议,给李璟加司徒、中书令、同平章事三个位极人臣的官职。

到了这个时候,郑畋和于琮以及王铎还有西门思恭这些人终于明白过来。

田令孜和卢携并没有与李璟达成什么协议,甚至田令孜也并没有真的就与李璟和好,田令孜这是玩了一招更狠的招数对付李璟。这次他不再和李璟硬对硬的对着干了,而是下了一招阴招。

他要捧杀李璟!

李璟再怎么优秀了得,劳苦功高,可也不过只有二十一岁,又没多少根基。如果李璟只是当着一镇节帅,也不算太过份。可是现在,田令孜借着皇帝胡闹,把李璟直接捧到了风口浪尖。

让李璟兼任数数节度使,阴险的很。要是皇帝真的同意了,必然让整个大唐的将领们妒忌眼红之外,必然也会让现任的这几镇节帅们愤恨。比如幽州镇,虽然李璟先前重创了卢龙军,可也是利用了幽州兵内部矛盾的机会。如果李璟直接做了幽州大帅,十万卢龙军绝不会同意。

另外淄青镇的宋威甚至是李璟的义父,先前把登州从淄青镇割走,已经让宋威不满。如果李璟要取代宋威,只怕他们之间肯定会爆发矛盾。要是再加几个藩镇,这对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