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6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女校一出来的时候,一开始还引得不少人的反对,但没多久大家就接受了。各个工坊都向各个学校提前签订了招工协议,从女校出来的这些女生,她们的薪水将比普通的女工要高上不少。而且在校也几乎是免费,在校还是免费用餐,甚至免费发校服。

眼下的登州城已经在原来的老城东南面,新建了诸多的工坊和学校以及大量住宅区和商市,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规模更大的登州新城。

走在宽阔的街道上,因为是周末,因此到处可见一群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们走过。

李璟和李让还有李纯与韩安民、萧定邦等登州的几个主要官员,此时都是一身普通的白色直裰,几个都化了点妆,也没有前呼后拥,看起来就如同是登州眼下最常见的那些学校里的先生们一样。

要说眼下登州最多的几样人,一是各个工坊里的男女工人,第二就是登州各部的军人,镇国军、平卢军、团结军、水军、乡军、童军,还有宪兵、治安队、城管队等,再就是各个学校的学生以及那些老师了。

自登州大量办学以来,引来了大唐诸道的诸多士子文人前来。大部份是前来应募幕府幕僚,还有一部份是来书院读书。再有的,则是前来做老师。

镇国军现在声势极强,且为天下间其它地方难得的富裕安稳,因此许多文士都赶来登州。不过要想进入登州做官或者为吏,却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镇国军的公务员考试,简直就是比大唐的科举还能考,录取的比例达到一千比一。这个所谓的公务员考试,便是李璟近来推出的一项新政策。将所有镇国军辖下的吏员位置,进行公开招考。经过笔试和面试后,最后按成绩录取,其中笔试成绩采用糊名抄卷阅卷评份的方式。

凡流内九品以外的所有的职务,都由公务员考试录取。虽然招的只是吏员,可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说,镇国军待遇好,条件优,而且李璟也在公告中早声明,经过公务员考试录取的吏员,只要办事成绩好,考核优,便能逐渐提拔,最后甚至能打破吏与官的门槛,由吏升官。

光只这一条,就足以让无数的人前来应考公务员考试了。

不过僧多粥少,虽然李璟在第一次公务员考试后,就录取了大大小小一百个岗位的公务员,可这次前来报名应考的却有差不多十万人。虽然这其中绝大多数报名的都是瞎参与,试试看的本地登州百姓。但是前来的文人,依然多达近万人。老老少少,比进京赶考还要热闹。

最后只录取了百人,虽然李璟表示在年后正月还将举行一次公务员考试,到时会录取更多人。但许多文人最后还是返乡了。不过也有大部份人来了就不愿意走了,虽然做不成公务员,但却也有其它去处。镇国军各个学校就在大量招募教习,其中的待遇不错,薪水很高,年节等福利也不错,特别是李璟有一项规定,让他们很心动。在镇国军各学校任教的教习如果参加公务员考试,能获得加分。特别是大唐各道州中取得科举考试资格的,也同样有加分。

正因为这个加分,便得很多文人留了下来进入学校任教。再有一点,当教师确实也很轻松,食宿条件也很好。特别是李璟在登州、辽南都修建了两座藏书十万卷的大图书馆,可谓也是吸引他们留下来的一个原因。就是各个学校,校内也都有藏书数千上万卷的图书馆。

各校的老师们和学生们一样,也有统一的教员制服,那就是白底黑缘的交领深衣,配黑纱为表麻布为里的儒巾。

李璟几人今天就都是一身教习装束,身穿白底黑缘交领深衣,头戴黑纱儒巾,甚至大冷天的还握了把折扇。几人走在街头,却立即有股子儒雅之气。

韩安国轻摇折扇,笑道:“先前少帅提议从藩库中拔款建这些学校,扩招大量学生,却免所有学费,甚至还免费提食宿,还提供补贴奖学金,甚至又花高薪请来诸多教习。当初老夫可是一力反对的,还去拉了萧兄一起,联络了不少的官员们上折。不过现在看来,老夫确实是错了。”

韩定邦也是连连点头,当初李璟要大办学校,甚至办了学校办军校办了军校办技校,办了技校又办女校,一心似乎要让所有镇国军辖下之民都教的人人能读会写会算的样子,引起了他的极大担心。自古以为,读书都是极少数人才能读的,甚至成了世家们的专利了。

大唐大兴科举,就曾经重创过士家大族,后来世族终于转变过来,适应了科举,反利用科举让世族们更轻易的进入朝堂,才算是接受了科举制度。可李璟的这种办学法,加上他的公务员考试,却是比科举还要厉害。大量的办学,那么不论出身,几乎所有人都能读书,而公务员考试,便让这些读书人不认出身的进入官场。

这是最深层次的担忧,这是远虑。而更近的担忧,则是办如此多的学校,请如此多的教师,补贴这么多的学生,对于镇国军来说也是一笔极大的负担的。

不过现在看来,当初他的担忧已经不是问题了。

“办学确实要花钱,可我们现在并不怕花钱。”李璟笑了笑,“我们现在靠的不单单靠土地生存,我们还是商贸,把这些利润拿出来一部份补贴到学校这边来。短期来看,我们是在不断往里面扔钱,可不用等长期,就是短期中期就能见到收益了。”

镇国军现在的贸易生意红火,商品需求极大。各个工坊开始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的技术人员越来需求增加。以往一个铁匠可能要学十几年,但是现在,各个不同的工坊中,把铁匠这个职业,分割成了无数道工序,在技术学校短期专门培训其中一样技术,学习的时间可能缩短为几个月的时间。这些只培训了几个月时间的工人们组合起来,一样能完成原来得需要十几年学习的铁匠才能完成的活。

工坊产量增加,规模扩大,销售的利润扩大,镇国军所收到的税收也便增加了,而且百姓收入增加了,消费也多了,交易更多,经济更好了。

李璟先前投入办学的钱,很快就能从增收的税额上补贴回来。

而且,这还只是短期的好处。从长远看,镇国军下面的各种工匠技术人才,甚至是识字会算的人才越多,对于长远的发展来说,帮助将更大。

“登州码头经老登州城到新登州城,十文钱一位,还有空位,要走的抓紧上车了!”

一辆加长的四轮马车缓缓停在街边,车上的马车夫高声喊道。

李璟看了看这辆涂着红漆的四轮马车,车厢是带着蓬顶的,里面有十个座位,已经坐了四五个人,都是穿着绸缎的商人或者是儒袍的文人。

十文钱不算多,但也绝不算少。从新城一直到登州码头,约有三十里路。装满十人跑一趟就是一百文钱,这马车是双挽马,估计一天能跑个三四趟,那就是三四百文钱,应当还是有赚头的。

第572章 艳遇

李璟带头上了车,“车把式,去登州旧城,只一半路,是不是少点?”

赶车的是个中年汉子,长的有点干瘦,可却一脸的笑容,闻言扭头冲着李璟笑了笑,“这位先生说笑了,我这四轮马车就是定点走码头到新登州,不论远近,上车只要十文。你可别嫌我贵,你看这马车,多漂亮,四个轮子的马车以前没坐过吧,就咱登州有。走在这大路上,舒适还不巅。而且咱这是专们坐人的车,车厢里头不挤还干净呢。”

李璟点了点头,这四轮运客马车的经营方式不错,十文钱全程价,走的是高档路线了。有钱人坐的是舒适、新鲜和有面子,愿意做的都是商人和文人、官员这些,根本不在乎十文钱,至于说普通百姓,就算再便宜点,哪怕是一文钱一趟,一般人也舍不得的。

四轮马车是李璟向器械局的舟车科讲解了要求以及几样关健的技术点后,让他们加以完善最后制造出来的。李璟制造四轮马车的出发点,是因为四轮马车的运输量大。虽然四轮马车不如两轮马车那般适应中国的道路,但是对于从码头到城中这种短距离的宽阔平坦道路,却比两轮马车更加优秀适用。

镇国军眼下商贸十分红火,登州码头和登州的沿海的十余个小港口还有辽南的都里港、青泥港、石人柱港等都是十分繁忙,进出的货物极多。运输量极大,四轮马车的制造,大大缓减了码头运输的压力。

不过四轮马车投用之后,马上就有人发现四轮马车乘坐起来更加舒适,特别是只要不是出远门的话,是相当舒适且十分气派的车驾。因此,很快就接到了大量马车的订单。为此,现在四轮马车厂不但有专门制造运货四轮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