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6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

大玮瑎甩袖而走,敬翔不为所动。谈判第一天不欢而散,第二天一早,大玮瑎还准备晾晾唐使。却没有想到,侍卫将领高怀盛匆忙闯进屋中。

“殿下,唐使团已经在打点行装,准备返程!”

“什么?”大玮瑎难以相信,唐使怎么能一言不和就返回。他们懂不懂什么叫谈判,他们开出那么荒唐的价码,难道还不允许自己还个价?“这不可能,李璟一人面对三家联手,他肯定比我们更希望让我们退出。”

高怀盛苦笑了下,“也许,他们并不太在意我们。”

李璟那么轻易的就击败了十万渤海与高句丽兵马,两国之兵在唐军的眼中简直就是不堪一击。

“那我们就给这些该死的,自大的唐军一个好看,让他们后悔到肠子都青掉。我们再调集大军前来,给他们瞧瞧渤海军的厉害!”大玮瑎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的跳了起来,脸色难看的咆哮道。

高怀盛心中对王子鄙视了一番,经此一战,上京那位渤海王哪还有半点胆量与唐军一战。现在唐军放出和好的意识,愿意与渤海和好,渤海王早已经迫不及待与唐军签订好合约了。渤海王大玄锡的为人高怀盛很清楚,自负其实,自高自大,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先前渤海朝中有人认为唐军进入辽东,会威胁渤海,大玄锡便立即要与唐军开战。拉上契丹一起,其实目的还是听信了朝中有臣子所说的驱虎吞狼之策,想借此战,让高句丽和唐军两败俱伤,渤海好从中渔利,夺回辽东的控制权。可结果,不到一年,渤海国就损失了六万兵马。

眼看着唐军如此勇猛彪悍,大玄锡立即就退缩了,一败之后就迫不急待的想要和解。这个时候和唐军和解,那还不是伸长了脖子给人宰,而且还是人家想怎么宰就怎么宰。高怀盛觉得,就算是想和唐军和解,更应当再豁出去与唐军打一仗,哪怕不能胜利,也得打回点脸面。唯有手中的刀枪够犀利,谈判桌上他们才会有更多的筹码。

只可惜,大玄锡是决不肯再打的。

这场谈判,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了。

大玮瑎发了一阵怒火,最后还是只得带着人赶到城门口,把唐使团请了回来。

如此一来,谈判桌上渤海人更是完全处于下风。

双方谈判,渤海一方完全招架不住,稍微对唐使提出的条件强硬一点,敬翔立即要终止谈判返程。一次又一次,大玮瑎只得让步。

足足谈了一个月的时间,最后敬翔主动做出了让步,渤海将鸭绿江国内城向北沿新开河过浑水一直到富尔江源头,这一线的西面之地都归于大唐安东大都护府。包括国内城、丸都城、望波岭关隘、霸王朝山城等二十三座城池关隘,其中山城十五座,四座关隘、四座平地城。相当于恒州一部、正州与河州各一小部之地。

同时,大唐安东都护府会将已经打到南京和西京附近的飞鹰军撤回到新划定的界线以西。另外,安东大都护府也将分批释放渤海国的两万战俘。另外,新划定边界以东二十三关城中的渤海人可以由他们自愿迁回渤海国境内。不过只限于渤海靺鞨族人,其它如汉族、高句丽族、突厥、契丹、室韦、鞑靼等不在可迁之内。

而渤海人则需要向安东大都护府交纳军费赔偿,包括战马一万匹,牛三万头,羊十万只,另外粮食一百万石。

同时,双方签约和约,渤海和大唐大安东都护府以新划定边界为线,互不相扰。渤海国退出与高句丽和契丹人的联盟,不得再有一兵一卒跨过边界。而唐军也撤回所有进入渤海境内的兵马,从此不得有兵马非法侵入。

这一次的谈判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唐方虽然最后做了很大的让步,可这也只是在他们一开始的狮子大开口的情况下。现在虽然让步,可最终依然割掉了渤海很大的一块地盘。二十三座城池关隘,特别是国内城乃是一座平原城,与丸都山城相互倚靠。

国内城和丸都城都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后国内城作为“别都”,列高句丽三京之一。唐朝和新罗的联军灭高句丽后,国内城为唐朝安东都护府之哥勿州驻地。渤海国时期,为其西京所辖的桓州。

这里一直都是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联通着与朝鲜半岛的重要通道。

唐军将国内城在内的二十三座城池割走,还将至少三分之二的百姓,至少有十万人口强行留下。

除此之外,战争赔款也相当巨大,一万匹战马,三万头牛,十万只羊,还加上一百万石的粮食。

大玮瑎很想当场拒绝,可又担心最后唐使再次摆出终止谈判的姿态。更关健的是,在先前的谈判期间,他父王大玄锡已经从上京派出了一位左平章政事前来参与谈判,虽然名义上他仍然是谈判的渤海方全权代表,可实际上左平章政事才是全权代表渤海王之人。

大玮瑎不愿意同意唐人开出的最后条件,但左平章政事却担心唐军会真的终止谈判,最后急匆匆的点头同意了唐人的要求。

谈判一天未停,唐军那些神出鬼没的游击骑兵就一天不停止活动,这些骑兵来去无踪,已经直逼西京和南京城下,绑票劫掠,袭扰不断,而在虎山和乌骨城,唐军正在集结兵马。

渤海王的使者很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唐人就要再次向渤海开战。

而这断时间,渤海王更是不断的派使者隔三差五的前来,催促他们早日和唐军达成协议。眼看到唐人终于做出了很大的让步,渤海王的代表很担心若是他们再不同意,弄不好这些唐人真的要停止谈判了,因此,最后他不顾大玮瑎的反对,在谈判桌上与敬翔达成了这个苛刻的协议。

协议初步达成之后,双方各自快马将协议送回后方审议。

很快,李璟和大玄锡对同意了这份协议,并签署了各自的名字和加盖印章。协议快马送回渤海南京,两国交换协议书,整个协议便算达成。

第二天,双方立即展开行动。

渤海开始将协议中的二十三座城池关隘交给唐军,而李璟也下令召回刘守谦的飞鹰军各游击营。二十三城中的百姓也开始陆续撤回渤海,镇国军在国内城下向渤海国交还了第一批俘虏,渤海也向唐军交纳了第一批赔款。

第614章 胜利者的烦扰

新夺下了辽东半岛,外加鸭绿水下游两岸的平壤与国内城大片地盘,还迫使渤海人退出了与契丹和高句丽人的联盟,并得到了大量的战争赔款,长安又有信使报告天子已经下旨让政事堂拟诏赐封他为安东郡王。

可是李璟并没有众人想象中的那么激动高兴,他反而很是忧愁。

刚从渤海人手中接掌过来的国内城西面二城门的西南门安武门城楼上,五月暖风吹拂,撩起几缕散落的发绺,拂在李璟的脸上。他动都懒得动弹一下,惬意的躺在躺椅之上,感受着这凉爽的轻风拂面。

“郡王,敬先生、李先生和盖先生都在四处找郡王呢。”公孙兰戴着一顶红色的软笠帽,身上一件罗纱袍,缓缓的走到李璟身边,伸手帮他将披散着的发头扰到一起,熟练的为他结起发髻。

李璟眼睛也没有睁一下,他知道三个谋臣找他做什么。加上从渤海人手上勒索来的新设恒州,镇国军现在辖有十州外加淄青镇的十五个县。如此大的地盘,可除了金州、登州、莱州外,其它的七个州,多为新占之地。七个州加起来,才二十余万人。镇国军需要大量的人口充实诸州县,同时,七州几十个县也需要大量的官员和吏员管理。

还有各州各城的兵马驻扎,外加上百姓迁移来后的安置,以及粮食住宅,甚至是夏收眼看要到来,田地中粮食的收获,以及夏种的开始,各式各样的事情太多了。这段时间忙于打仗,李璟也是殚精竭虑。现在终于战事告一段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李璟就想着要轻松的休养段时间。

镇国军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却也带来了迅速占领了大量地盘之后的诸多繁琐事务。如果不能稳固新得地盘,那么引发的各种问题,甚至能让这胜利的果实腐烂。

李璟发现,要全面稳固这些新占地盘,可能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内,镇国军无法再发动大的战役。因为后勤难以跟上,必须把新占的地盘转化为稳固的控制区,镇国军才能放心的继续进攻。

这个发现,让李璟十分的郁闷。他本来还想趁渤海退出这个契机,一举把高句丽整个连根拔起,一口吞并。可现在看来,如果不能把现在占领的地盘稳固,就算能侥幸拿下高句丽的其它地盘,但却很难守住。一旦某个地方断开,整个链条就可能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