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唐-第9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藩还是有许多敌人的,沙陀、成德、魏博、黄巢、高骈……

若是不留半分余力的全线作战,那么就有可能引得这些敌人也趁机来攻,那个时候,可就将真的失控了。无论何时。留有几分余力,才是最正确的。

北方的军队不能调回来,南方的军队也不适合调回来,河北又无兵可派,似乎秦军除了放弃代北。趁早撤兵回来,没有其它选择的余地了。

只是就此撤回张自勉的军队,那就意味着秦军这次的出兵全面失败了。不但浪费了诸多钱粮,而且还将白白损失一个李嗣源,连大同镇也再次失去了。

李璟心中不甘,而且他很清楚。眼下局势,只怕他真的就此抛弃李嗣源,撤回张自勉,胡人也不会善罢干休,他们会趁胜进军,攻打蔚州。攻打武州、新州、儒州、妫州,一直打到军都关,甚至燕京。

“敬参谋使,河北现在还有多少兵马?”李璟抬头问道。

敬翔一惊,不过还是认真回道:“除掉张自勉的军团出征五万人马,如今整个热河、北平、河北、山西四行省,全部战兵加一起五万人。”

五万人马。看似不少,但却镇守着从山海关一直到黄河的千里之地。这几万人马,守卫四省。

“河北的团结兵还有多少,乡兵还有多少?”李璟继续问。

“兵部册录记载,秦藩如今总共拥有二十万团结兵,十五万乡兵,四省团结营共有八万乡夫土团,拥有七万乡兵。不过眼下,出征的六大军团,四十万人马中。其中团结兵和乡兵就占有一半二十万人,这二十万人中,从河北等四省调出的就占一半。眼下四省在乡的团结兵和乡兵还有五万!”

五万战兵,五万乡兵,李璟就算把他们全带走。也才十万人,加上张自勉的五万人,也才十五万人,甚至还不如胡人的数量多。况且,李璟不可能把这些兵都带走。

莫州三关和河间的兵肯定不能调,他们得防范成德、魏博。山海关和军都关、卢龙塞这三关的兵也不能调,这是燕京的三座大门,不容有失。若要出兵,还能从哪里调兵?

李璟想了想,燕京守备部队和他的侍卫亲军可以调,另外,讲武堂和军校生可以调,童军学校的高年级学员可以调,另外还可以从水师调一批陆战队过来。嗯,对了,还有一支兵马可调。

“盖参谋使,上次五胡来降,整编五胡兵马的事情如何了,现在整编了多少兵马出来?”

“回秦王,五胡来投共达百万之众,其中各族部落兵马二十万众,经先核后,已经挑选出十万人,计划准备扩充入各个原有部队中。现在些胡兵还在受训当中。”

听到有二十万部族兵,李璟脸上不由一动。虽然五部落新败遭受重创,所谓二十万兵,实际上是包括大量老弱在内。入秦后,已经剔除了其中老弱,选出十万青壮。其中四万最精锐者为骑兵,六万普通者为步兵,在接受一年的秦军新式训练后,分散补充到现有各个军中。

这支部队到现在接受秦军新式训练还不到半年,但这确实是一支不小的军事力量。原本,他们是将半年后依次补充到东北和河北、江淮的部队中去的。现在,李璟不由的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从燕京守备部队和本王的近卫部队还有各讲武堂、军校的学员,以及童军校中十四岁以上学员全都召集起来,你算一下,能不通凑齐五万人?”

敬翔低头认真的算了一遍,“回秦王,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字,若是燕京城只留一万人守备,并把所有十四岁以上军校学员都集结起来,再抽调团结兵和乡兵各一万,加起来准确的数字应当是五万人左右。”

秦军拥有大量的各级军校,实行的是职业军人制度,战兵、团结兵、乡兵三级,另外还有学兵,战时动员能力极强。

“很好,现在你们就把这五万人集结起来,立即与五胡的十万受训兵马整编,将他们改编成三十个整编军,骑兵编十二个军六万人,步兵编十八个军九万人,限你三天之内完成整编,三天之后,本王将亲率这十五万人马出关。既然契丹咄咄逼人,那咱们就跟他一战到底。这一次,老子不但要把这二十万胡人打回老家,还要把代北全都收入囊中。”李璟沉声喝道,一脸果决。

崔芸卿惊道:“殿下还请三思,如此孤注一掷,太过行险。况且此战重用十万胡兵,只怕胡人未必能完全信任,且大军临战前整编,只怕难以有默契。如此一支大军,虽有十五万之众,可与乌合之众无异,实在太过冒险了。”

李璟朗声道:“非本王一意犯险,而是眼下我们已经别无选择,退无可退,那就战个痛快。老师无需多言,本王心意已决,三日之后,率军亲征!”

第847章 重围

夜幕降临,天地陷入黑暗,来自长城内的东南风徐徐吹过,挟带着夏日地面上白日太阳留下的余热吹过雁门军节度使李嗣源的铠甲铁叶上,发出一阵阵细密而尖锐的轻响。虽然太阳已经落山许久,可李嗣源依然如同一只在蒸笼中的大虾一样的裹在闭气的铁甲中。他忍不住扯了扯身上的铁甲,伸手擦了两把脖间的汗水。

一天一夜的激烈攻防,使得寨墙出现多处破损,砂土坍塌下来形成一个个豁口。雁门军从傍晚开始就赶制木栅栏堵住豁口,然后在木栅之后填土夯实,又在上面钉入长木桩,再把斜斜前指的木桩头削出尖刺。

每个人都知道,寨墙坚固一分,他们生存的希望就多了一分。因此,对于这项工作没有人懈怠,一个个疲惫不堪,却都拼命加固。

而胡人自然不肯让他们轻松的加固寨子,不断的派出精锐的小股部队骚扰破坏雁门军的努力,甚至一度试图通过这些豁口突入寨内。

双方就这么你来我往纠缠不休的缠斗到了夜半时分。

就在刚才,李嗣源终于督率众将士把最后一段坍塌的寨口用木栅堵上,期间又打退了两波胡人的骚扰,在塞墙里外留下了百余具尸体,最后成了这堵塞墙的一部份。

此刻,他再一次巡视塞墙,提防任何可能的疏漏。

一都牙兵跟在李嗣源的身后,沿途翻检着墙头上新增的尸体。只要发现是胡人,都会马上在喉咙上割上一刀。把人头直接割下来,然后扔到正面的墙下,那里,已经堆起了高高的一堆人头,还有受了轻伤的雁门军士正用这些人头和着稀泥。堆着一堵不断增高增厚的人头城墙。塞外胡人生性凶狠,哪怕重伤昏死过去,可一旦醒来就照样会投入战斗。从死人堆里跳出来个狂暴的胡人乱砍乱杀,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了。不过碰上丝毫不弱于这些草原胡人的沙陀人,他们的对策很简单,战斗后一律补刀。砍下首级记功,然后用这些首级堆第二道塞墙,以备战斗之需。

果然,这次又碰上了这样的事情。塞墙下尸堆里突然跳出一个秃发的契丹武士,挥起一柄钢骨朵就扑向正背对他的李嗣源。身为雁门郡王,雁门节度使。李嗣源身上的铠甲与众不同,十分的显眼,那个契丹武士无疑是早蓄谋已经久,目标明确,行动迅猛。

听得背后风声响起,李嗣源没有转身,反而是直接向前一窜。扑出去数步之远,然后就地一滚,才接着抽刀转身。那个契丹武士没料到这个沙陀将领反应这么出色,一记集中全身力气的重锤却砸在了空气之中,扑了个空。他被自己的那一扑之力带着往前趄趁了好几步,站立不稳。

李嗣源这时已经如豹子一样扑了过来,当先一脚,直接踢在那契丹武士的手腕上,踢落了那柄钢骨朵,然后手中雪亮长刀毫不留情的自左胸肋下第二根肋骨位置没入契丹武士胸腔之中。

李嗣源面色不变。他手握着那把宝刀,五指猛一用力,握住刀柄一转。那契丹武士发出一阵绝望的嚎叫,脸色狰狞扭曲,终于不甘的跪倒在地。双目眼神渐渐涣散,直至再无气息,不再动了。

李嗣源有些厌恶的将契丹武士庞大的身躯推开,站直了身体拔出宝刀,在契丹武士的皮袍上擦拭了几下,收刀入鞘。牙兵们这时才反应过来,飞奔而来,他们怒骂着,在那个已经气绝的胡人咽喉之上又砍了好几刀,最终把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剁了下来。

杀了一个强大的契丹武士,李嗣源却丝毫没有半点在意,仿佛就如同刚辗死了一只蚂蚁那么寻常。他没有理会牙兵们的歉意与敬佩的眼神,自顾凝视向远处的山野望去,漆黑如墨的夜空与起伏的山峦融合在一起难以分辨。

但他知道,看似平静的夜色下,对面定然有无数如狼似虎的胡人隐藏其中,对着这座小塞虎视眈眈。

或许真的要战死于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