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古大变局:影响近代中国的十一个关键人物-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首,此人首鼠两端,不是东西!”荣禄为他辩解道:“袁世凯是我的人,无所谓首鼠两端。”决定袁世凯命运的关键人物还是慈禧,袁世凯虽然告密,但慈禧仍将他归于维新一党,且参与围园密谋证据确凿,“居心叵测”,加之并未主动自首,所以“欲置之重典”。这“重典”会有多重?在一个“人治”社会里,不论轻重与否,只要慈禧一句话,袁世凯的脑袋就得搬家。所幸荣禄出面,力保相救,总算将功折过,就此逃过一劫。而最要命的是历史评说,长期以来,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中都扮演了一个鼻梁涂白的不光彩角色,背上了“卖主求荣”的骂名。

就本质而言,袁世凯不仅同情维新,还真属维新一派,此后的事实将充分证明这一点。并且就维新变法这一事件本身而言,1914年,身为民国正式大总统的他,不仅追认“戊戌六君子”为先烈,还在京师建立祠宇,将事实宣付清史馆立传。当然,他这样做,也不排除对当年的出卖之举有着一定的忏悔与掩盖之意。

袁世凯简直像个魔术大师,眼看就要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的他,竟然摇摇晃晃地走过了那根细细的钢丝绳而安然无恙,除了投机取巧,也不能不归结于他运气不错。

将功折过,袁世凯的性命保住了,地位也保住了,走过一段人生的低潮期,他又开始往上升迁,进入了人生的第三个重要阶段。1899年6月16日,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年底署理山东巡抚。1900年3月14日实授山东巡抚,正式成为实权在握的一方诸侯,这也是他由军权伸向政权而迈出的关键一步。这一年,以山东、直隶为中心的义和团运动爆发。如何对待在自己管辖的地盘上如火如荼的义和团,是剿,还是抚?于袁世凯来说,又是一场新的考验。做对了,就是继续晋升的资本;而一旦出错,人命关天,后果不堪设想。在讲究实利的袁世凯眼里,事情无所谓是非与对错,只要于己有利,就是错,也会勇往直前,否则,他会立时退避三舍。

在处置义和团事件上,他还真动了不少脑筋,具有个人的分析、判断与见解。义和团宣传“扶清灭洋”,能否“扶清”,一时难见分晓,但“灭洋”之论,对西方列强深有了解的袁世凯自然嗤之以鼻。义和团宣传的请神附体、刀枪不入,特别是神乎其神的表演确实迷惑了不少官员百姓,这对十分讲究风水迷信,相信命由天定的袁世凯来说,多少也有些疑疑惑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他决定亲自检验一番。那些吹嘘刀枪不入的神汉,此前之所以多次表演成功,是因为买通关节、内外配合之故。而袁世凯则动真格的,在他的严格监督下,哪有什么刀枪不入的肉体?于是乎,一枪一个,两枪一双,中弹者当即毙命。神话就此破灭,所有的吹嘘在一瞬间化为泡影。

谎言一旦戳穿,袁世凯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屠刀,对山东境内的义和团予以坚决镇压。据他自己对外国人所言,他在山东前后共杀拳民四千多人。

慈禧利用义和团剿灭洋人为己报仇,竟然丧失理智地向西方十一国列强同时宣战,袁世凯对辖内洋人洋教施以有效的保护措施;清廷多次令他派兵驰援勤王,他就是抗旨不遵;部下主动请缨,他也不准允;后又积极参与刘坤一、张之洞等人发起的东南互保运动之中……袁世凯这样做,无疑保存了自己的实力,他不派兵勤王,也就避免了像其他几支武卫军那样在八国联军的打击下,几乎全军覆没的下场。庚子之乱后,清廷五支武卫军,只剩下袁世凯这支保存得相当完整的武卫右军,成为清末唯一拥兵自重的大臣。但他违抗朝廷圣旨,如若惹恼生性多疑、手段残忍的慈禧,决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对待慈禧太后,他与其他封疆大吏一样,唯恐巴结不及、效命不够。每次觐见,总是诚惶诚恐,回话时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了什么,一场召见下来,由于紧张过度,以致全身都是汗水。因此,袁世凯走的又是一着险棋,但他又不能不这样做。他不能听凭拳民驱洋教杀洋人造成混乱无法收拾,他更清楚地知道,以其编练的虽是国内一流劲旅的新军对付强大的八国联军,无疑以卵击石,除了像其他四支勤王的武卫军那样遭致覆亡的命运外,不会有更好的下场。事情既然做了,他只有尽快想法弥补,继续走荣禄的门子,向慈禧表达忠心。北京陷落后,慈禧让他接济经费,他半点不敢怠慢,先后派人送去白银二十一万两,绸缎二百匹及大量食物。仓促逃亡的慈禧得了袁世凯接济,心头的感激自不待言。慈禧到达西安,他奉送大批军火以供保卫之用。和约将成之际,他作好迎接慈禧回銮的充分准备。袁世凯摸准老佛爷的脾性与心思,一年多的逃亡生涯,使她受足了气吃够了苦,回京的她,需要的就是金钱、体面、豪华与排场。他献给慈禧的,首先是两座豪华的彩棚,一座扎在保定车站,一座落在北京城门,犹如“凯旋门”一样让败逃而回的慈禧在灿烂的鲜花、亮丽的彩灯照耀下,产生一种虚幻的凯旋而归的感觉,踏着虽老迈踉跄但自豪无比的步伐,回到她舒舒服服的安乐窝——颐和园。其次,袁世凯献上的是以巧取豪夺手段搜刮弄来的一百万两银子,在当时国库空空如也的情况下,一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乐得慈禧太后笑眯了双眼。最后,袁世凯别出心裁地准备了两只供太后赏玩的鹦鹉,当李莲英将鸟笼捧到离慈禧两三尺远的地方时,两只鹦鹉突然亮开嗓门清脆地叫道:“老佛爷吉祥如意!”“老佛爷平安!”慈禧见状,简直笑开了怀,一年来所有的窝囊委屈随着鸟儿殷切的叫声顿时烟消云散。袁世凯发现,老佛爷是真正地高兴了,直到这时,他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终于落下。

于是,“众望所归”的袁世凯被清廷正式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大清帝国的实际“宰相”。后又一身兼任督办商务大臣、电政大臣、铁路大臣等八个大臣之职,权势远远超过当年的曾国藩与李鸿章。

于是,清朝末期一个新的时代——袁世凯时代就此拉开帷幕。

这是一个被史家与大众忽略了的多少算得上充满生机、焕然一新的时代,其中最亮丽的出彩之处,便是被称为“清末新政”的社会变革。清末新政无论就改革的广度,还是力度与深度,都超过了戊戌维新变法。慈禧为打消顾虑,清除镇压“百日维新”的负面影响,推动这场新的改革,赦免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三人之外的其他所有维新派、革命派党人。就实质及影响而言,清末新政的有力推动者、实际执行者便是大权在握的袁世凯。一位采访过袁世凯的美国记者称他“素质全面”,具有“异常才智”,“虽然不是清国的改革之父,但他能让改革继续下去”,“清廷革创之政,几乎均出其手。”可见袁世凯是清末新政中名副其实的改革“旗手”。只因他后来称帝自为,一生中的诸多功绩被有意无意给抹杀殆尽了。

具体而言,袁世凯的清末新政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练新军。借助小站练军经验,袁世凯以“滚雪球”的方式扩练新军,使得北洋新军增至六镇八九万人,占当时全国新军总数一半以上,成为日后主宰中国长达二十多年之久的强大力量。他的计划,是要编练三十六镇新军。

二、创建巡警。袁世凯参照西法创设警务总局,开办巡警学堂。1902年8月接收被八国联军占领的天津时,因不准清廷在天津周围二十里内驻扎军队,袁世凯灵机一动,从北洋新军中抽调三千军人编为巡警,进行一番警务训练后堂而皇之地开进天津,明知内情的外国人也无法干涉。不久,袁世凯又在所辖范围内建立起一个遍及城乡的警察网。后清廷设立巡警部,直隶经验成为样板推向全国。

三、改革司法制度。1906年9月,清廷根据西方“三权分立”原则改革官制,改变传统的司法、行政不分状况。袁世凯在天津县率先改革试办,并设立专门学堂培养司法人才。他还改良监狱,制定监禁制度,对完善清末司法制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推行地方自治。地方自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一种表现,清廷预备立宪,令直隶等省先行试办。袁世凯领命后马上创办自治局,成立自治研究所,开展普及自治教育活动。并严格按照西方的一套循序渐进,制订有关章程,开会讨论,完成选举,成立议事会等。这些能够体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程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