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设几个医疗点外,他们不能有任何作为。他们并不是魔术师,变不出一幢幢能顶风
隔寒的房子,只有四百个铺位的井冈山大厦,眼下已经挤进了一万多人!
    有一拨红卫兵,为了病了的同伴四处找房,四处无着,愤懑之余,半夜敲开了
他们的家门,勒令他们各自带上毛巾、牙刷,也住进棚子里去。他们三个人分住三
个棚子,塞进身子一个个缩得似咸鱼干的稻草通铺上,听着红卫兵们形形色色的鼾
声、梦呓声、磨牙声,忍受钻进棚子的老北风放荡地在脸上。身上踩着、舞着……
他们通宵未眠。
    他们不恨红卫兵,包括勒令他们来的那几个年轻人。相反,次日清晨,因为水
管被冻住了,烧饭都得挑水,热水更没法供应,他们随红卫兵一起到小河里去洗脸、
刷牙时,眼见一个个蓬头垢面、瑟瑟缩缩,那手一伸进水里,手就像被电打了;那
湿了的毛巾一贴上脸,脸上就像被冰碴子划了;那菜缸里的水一含进嘴,自己的牙
酸得就像灌进了半瓶醋……他们怜爱这些最小只有十四五岁,最大不过二十一二岁
的少男少女们!
    一天,红卫兵们突然又将他们揪了去,愤怒声讨“井冈山走资派妄图饿死红卫
兵”的滔天罪行,并刷出“饿肚皮岂能一饿饿到底”、“吃饭有理”等大标语。原
来,连河水也被封冻住了,接待站没水煮饭。袁林赶忙给附近山下的接待站挂电话,
让迅速送来一批馒头,红卫兵忙着吃馒头,批斗会才不宣而散。
    如果他们有大山般宽广、熔炉般火热的胸膛,他们将会把这二十万红卫兵一齐
揽到自己怀里,说一句:回去吧,孩子们,回到你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身边去!条
件再差的家,总还有一堵能御寒的墙,冬天早晨起来,总还有一盆洗脸的热水,一
日三餐,总还有亲人做好的香喷喷、热腾腾的饭菜……
    也许,还会再说一句:回去吧,孩子们,回到你们明亮的教室里去,回到你们
慈爱的老师身边去。我们以自己的人生向你们作证:人生最好的年华,正是稍纵即
逝的年华!
    眼下,他们什么也没有说。他们决定不了别人,甚至还决定不了自己,他们是
三个一边接受批判、一边工作的“走资派”。他们不大清楚自己未来会怎么样,他
们只清楚,眼下二十万红卫兵的身家性命全绑在自己身上……

    打给周总理的电报发出了!
    中国有什么麻烦事,总是想到找总理……
    电文是袁林和一个姓徐的年轻人草拟的,他整日里箍着个红卫兵袖章,却自称
是天津某中学的教师。一次批斗袁林的会上,是他出面制止了几个红卫兵的激烈行
为;又是他在一天夜里找到袁林,了解大厦的建筑结构情况,他担心负重远超过原
设计的承受能力而会导致大厦倒坍……有人猜测他是周总理派下来的联络员。电文
汇报了现在大雪封山,吃、住、行等各方面的困境,请求中央派飞机空投干粮,并
且下令停止红卫兵到井冈山串连。为了让日理万机的总理在公文、函件盈尺的案头
上及早看到,姓徐的年轻人出了个主意——同一电文连续拍发三次。
    几乎与此同时,管理局副局长朱轩也在向国务院副秘书长童小鹏同志挂长途电
话。在延安时,朱轩在毛主席身边做警卫工作,和童小鹏有交往。他请求对方能尽
快向周总理反映井冈山目前的状况。
    中国有什么麻烦事,也总是只能依靠总理。
    不知是在怀仁堂那气氛越来越令人窒息的政治局会议上,还在人民大会堂里和
那些硬装出老成模样的娃娃们又一次通宵达旦的论战之后;不知是先收到了触目惊
心的电报,还是先听到了童小鹏未进门前的咚咚脚步……袁林只知道在井冈山就要
断炊的那一天,他接到了一个北京的电话,口气急促、明确——
    “由广州、武汉、福州三大军区空运干粮。空投指挥由江西省军区负责。空投
地点厦坪。井冈山方面,立即组织带防滑链汽车下山拖粮!”
    三天里,三大军区出动大型运输机三十一架次,投下干粮一百余万斤。
    大部分是压缩饼干。还有桃酥、蛋黄酥、油饼、油炸米果、肉丸……好似一次
免费的食品大展销。空投时,了解到周总理有命令,如果仓库空了,或者来不及,
就立刻到街上去买。另外还有一些包子、馒头,丢下来时,手隔着两层麻袋一摸,
还是热的,这是来自长沙的。湖南省军区向驻长沙的部队下达了命令,每个连送一
蒸笼包子或馒头……
    干粮按每个红卫兵一天一斤的定量,用最快的速度发下去了。“效应”,也以
最快的速度反馈回来,邮电局频频告急,那幢小楼房成了被一片汹涌海水包围的孤
岛,几小时之内,几间房里的包裹就堆至天花板高。包裹里不是别的什么,都是干
粮,都是刚刚由山下拖上来的。现在红卫兵们贴上二三角钱的邮资,又催迫着邮局
想法给拖下山去……
    接待办公室生活组的几个工作人员闻讯赶来做工作,“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是毛主席和无产阶级司令部给我们送来的食品,我们舍不得都吃,得让家
里人尝尝。”
    “毛主席、周总理派亲人解放军送来的这些干粮,是为了解决困在井冈山上的
红卫兵的吃饭问题呀,家里人就算了吧!”
    “不,我们宁愿自己饿死,也要让家里人一起分享毛主席的恩情,好让他们记
着跟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
    于是,天天一卡车一卡车从山下拖粮上山,天天一卡车一卡车从山上运邮包下
山,相向交汇运行,生活的诗意正在于此。
    诗的艺术,也是真情实感的艺术。红卫兵们也是一批稚嫩的诗人,云涌天安门
广场是写诗,大串连是写诗,寄干粮回家也是写诗……似乎这是一个写诗的年代。
    悲剧正表现于此——同时,这又是一个毁灭诗的年代。

                                  十二

    她叫林金凤,二十岁,广州暨南大学的二年级学生。
    瓜子脸,黑晶晶的一双核桃大眼睛,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就为了这,她才决意
辞别父母,还有那一幢带一个四季姹紫嫣红。喷翠溢金花园的洋房,和姐姐一道从
印尼回到国内来读书的。
    她说话总带笑。一笑,白皙的脸颊上,就旋起两圈梨涡。陌生的小伙子们颇不
自在地盯着她看,她也红唇轻启,回眸一笑,流泻的是一片春泉般的纯洁。这是一
个谁也不会去伤害的姑娘,犹如你不会去伤害林中的小鹿,湖光云影里嬉戏的天鹅
    她乐于尽力。她住在井冈山小学,同屋有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因为身上第一
次降临的某种变化而惊骇得哭起来,她以亲姐姐般的关怀,抚平了女孩的惊骇;在
新华书店,她见营业员忙得不可开交,救火似的从卖毛主席相片的柜台,跑到卖井
冈山革命旧址、旧地明信片的柜台,她等在那儿,一直等到关门,然后告诉营业员;
她和另一个同学明天就来帮忙。这一帮,一个多月,直到风雪困住了井冈山……
    她极爱卫生。自备脸盆、碗筷,吃饭前,碗筷得用开水烫,手得用肥皂洗。山
上有红卫兵患感冒后,她就带上了两只大口罩……
    这天中午,她的头突然痛起来,像是也有两个司令部在里面闹起了“路线斗争”。
接着就想呕吐,一碗饭刚吃下去几口,不想吃了,同伴要拿去倒掉,她说就放在那
里,下午热热再吃;同伴要她回小学去休息,她也不肯……两个人又去了前边柜台。
卖了一会儿,她走路便有些摇摇晃晃,旁边的营业员问她怎么了,她说是自己从小
脚有抽筋的毛病,过一阵就会好。约三点钟,她去库房里取毛主席相片,紧接着,
几个营业员都听见了“咚”的一声,谁都以为是哪个书架倒了,进去一看——
    林金凤倒在地板上,人昏迷了。刚才抱在怀里的一扎扎毛主席相片:穿军装的,
穿大衣的,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在书房里的,在北戴河海边的,在井冈山、韶山的,
和林彪在一起的,和“中央文革”几个人在一起的,和红卫兵们在一起的……摔在
地上,有不少破了包装纸,撒落在她的身上、腿上。
    当即送进了医院。医院组织了最有经验的大夫,进行紧急抢救。人虽然醒了过
来,但血压上不去,晚上全身出现紫色的血点,并伴有抢救感染性休克。凌晨四点
多钟,再次清醒过来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