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谈会,会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
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由北至南的14个港口城市,从而形成
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沿海黄金地带。

    1985年1月25日—31日,国务院召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座
谈会。2月,中央正式决定把这三个地区开辟为内外交流、城乡渗透的开放式的文明
富裕经济区,使沿海和内陆互为补充,以带动内陆经济的起飞。
    1988年春,中央开始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
开放市、县增加到288个,开放面积增加到32万平方公里,开放人口增加到1。6亿人。
同时,正式确立海南建省办大特区。

    邓小平一再告诫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沿海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对外开放要“放胆
的干,加快步伐,千万不可贻误时机”。

    尔后,规划350平方公里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力图将大上海建设成太平洋西
海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以龙头之势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腾跃;与此同时,积极
参与东北亚经济圈,贯通连云港至鹿特丹世界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大力拓展对东欧
各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的经贸活动;至此,由沿海开放,进一步推进到沿江开放和
沿边开放。
    中国一个全方位、多层面对外开放大格局已然形成……

    无疑,这些重大决策及改革措施的出台与实施,有力地保证了从1984年至1988
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1。7%,钢、原油、煤、
电、水泥、硫酸、化肥、化纤、棉布、电视机、食糖等工业品产量进入世界前10名,
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亿万元大关,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六位),五年实现了一种
飞跃,使整个国民经济上了一个台阶。
    中国,终于走出了贫困的沼泽地!
    中国,终于撬开了通往新经济体制的大门!

                                 (四)

    今天,当我们站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大院内这座著名的雕像前,惟有对开发特
区、建设特区的“拓荒牛”们,表示深深的仰慕和崇敬之情。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一深圳人正是在大刀阔斧破除旧经
济体制的改革中,深刻认识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同时创造出震惊中外的“深圳
速度”的。

    1981年,香港中发大同公司与深圳房地产公司联合在罗湖区兴建第一幢高层商
业楼宇——国商大厦。深圳市政府敢于冒很大风险在全国第一个推出工程“招标投
标”方案,并实施重奖重罚:工期提前一天奖励港币一万元,反之则罚款一万兀。
    中标的中国冶金建筑一公司面对巨大压力,别无选择,狠下决心破除铁板一块
的传统“大锅饭”管理体制,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层层承包,
责任直接落实到班、组、人。
    奇迹出现了:承包前25天才盖一层楼,承包后仅用8天就盖一层楼。结果,国商
大厦提前94天竣工,冶建一公司也如数领到了94万元港币的奖金。
    深圳人用幽默的语言概括说:“奖金不封顶,大楼快封顶;奖金一封顶,大楼
封不了顶。”

    一石激起千层浪——
    发动于建筑行业、革除现行僵化管理体制、运用经济规律支配建筑市场的改革
一发而不可收。
    几年后,高160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号称神州第一楼的深圳国际贸易大
厦,又如神话般地从这片土地上腾空跃起直插蓝天。
    历史永远会记住:深圳人兴建这座大厦创造出了世界建筑史上前所未有的“深
圳速度”——三天盖一层楼。
    外国人惊讶了,由衷地赞叹道:“这种近乎天方夜谭的深圳速度,是独领风骚
于青史的!”

    深圳国贸大厦
    这座巍然耸立、直插云霄的现代化贸易大厦,既是深圳的象征,又为深圳人赢
来了骄傲和荣光。
    如今,大厦内喷水飞花、灯红酒绿、流光溢彩;海内外富商巨贾纷至沓来,洽
谈经贸,流连忘返,惊叹不已。俨然一座综合性的商业小城市。

    八年前,邓小平前来巡视时,还只能登上22层的深圳国际商业大厦天台;今天,
他老人家可以兴致勃勃地登上国贸中心大厦53层的旋转餐厅,尽情地俯瞰深圳市容
了。
    登高望远,心旷神怡。视线所及,仅一河之隔的香港摩天大楼影影绰绰,同深
圳鳞次栉比的高层楼宇相映成趣,欲与天公试比高。
    邓小平高兴地说:“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实践再一次证明: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总要力
争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

    历史对改革者情有独钟:当年承包建造这座大厦的十几个人,白手起家,与深
圳同步,今天已发展成为拥有3000名职工的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资产总值达13。8亿元、年利润总额超过1亿元(自1989年以来实现利润每年翻一
番),是一家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和管理,同时兼营工业投资和进出口贸易,
声名远播于海内外的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尤为令人欣喜的是,今日的深圳,已有一批类似物业这样具有强大经济竞争实
力、实施现代化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挟改革之雄风脱颖而出……

    震惊海内外的“深圳速度”,绝非仅仅表现在建筑业上。
    深圳自创办经济特区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每两年至两年半即翻一番;12年来国
民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45。36%;国民收入年平均递增44。03%;工业总产值年平均
递增61。65%。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四小龙”起飞时期的
经济发展速度相比,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深圳人从改革开放、革故鼎新的实践中,率先提出了极富于哲理意味的口号: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这一口号很快又风靡全中国。

    “深圳速度”给予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正如同一位外国元首所称道的:‘中
国不能没有深圳——深圳有希望,才能推动中国的成功!”

                                 (五)

    改革的期望值是什么?
    从商品生产观念的确立到社会主义市场新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深圳特区的
决策者们敢为天下先,实现了变政策优势为体制优势的跳跃。
    每一步攀登都异常艰辛,每一次冲击都充满风险——而完成每一次拓展,又必
然跃上一个新的高度,饱览无限风光,领略创造人生的辉煌壮美的情怀!

    改革,是一项社会综合系统工程。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就是开创前辈人所没有干过的事业。
    深圳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得以逐步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大建设局面,国营、集体、个体、合资、独资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似地冒出
来,百万劳动大军有如一波波狂涛叠浪涌入深圳,逼出了一个“劳务市场”:用工
制度的改革彻底砸碎了“铁饭碗”,合同工、季节工、临时工一齐上;实行双向选
择,老板有权“炒”职工的“鱿鱼”,职工也可以“炒”老板的“鱿鱼”,一次分
配定终身已成为明日黄花。

    ——建筑业的高速度和高效率,逼出了一个“原材料市场”:传统的天经地义
的由国家调拨、建材部门经营的“一统江山”局面,理所当然地被打破了;在深圳,
钢材、水泥、木材等原材料都可以在市场上公开出售、自由贸易、拍板成交。

    ——特区开发所必然出现的人口骤增,一度造成食品、副食品、日用品等供求
关系失衡,逼出了一个“生活资料市场”:始于1984年11月的深圳物价改革,与劳
动工资改革配套进行,稳步推进,逐一放开;迄至今日,市场调节价格比例已占到
97。4%,没有引发人心浮动和社会动荡;在深圳,价格真正遵循价值规律,发挥着
引导消费、启动市场、调节商品的杠杆作用。

    这组镜头对于国人来说是陌生的。
    1987年12月,深圳发展银行向社会公开发行了第一批股票。迄今,深圳建立股
份制企业达136家,并有17家企业的股票正式上市。深圳不但把大量社会闲散资金聚
集起来促使经济飞轮加速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