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太尉新传-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符三年五月初八,蔡王府武官,三班借职邓铎因语言指斥送大理寺,蔡王赵似上表待罪。赵佶大怒之下,命开封府推官吴师礼主持审问,并下令将蔡王赵似禁足于府中。与此同时,殿前司以追捕西夏奸细为名,在连续三日的全城大索中,一共逮捕可疑奸细十二人,当场格毙持械凶徒数十人,并在临近蔡王府的酒馆内起获大量刀剑。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一边是江公望等大臣上书,以证据不足为由,要求只惩治邓铎一人而不追究蔡王;另一边则是始终抱着戒用兵观念的韩忠彦接连上书,以不给西夏理由轻启边衅为由,要求彻查所谓西夏奸细来历。两边附和的朝中官员都相当不少,这让赵佶极为恼怒。

“证据不足?若是证据充足,恐怕朕就不会站在这里了!”赵佶指着案头那堆起老高的奏折,眼睛却瞟着底下低头不语的姚麟,“姚卿家,以你追捕这些人的经过来看,他们是不是真的他国奸细?”

姚麟见皇帝并不是向自己问计,顿时大大松了一口气。“启禀圣上,这些人极为骁勇,一旦为禁军发现踪迹,往往是不惜同归于尽。因此,虽然臣下令要留下活口,基本上拿到的也是重伤将死的人,而且无一肯开口招供。照此看来,这些人是死士的可能性很大,但究竟是否他国奸细,臣不敢妄下断言。”

“这些年边衅不断,若没有辽国或是西夏奸细混入我大宋,朕反倒要觉得奇怪了!”赵佶面色稍霁,举手示意姚麟坐下,“朕听说当初攻河州时,姚卿家与令兄同在军中,不幸中箭伤骨,之后非但不下战场,反而用强弩起出箭簇,继续谈笑杀敌,可有此事?”

一听皇帝提起当年旧事,姚麟立刻霍地站了起来,心中极为激动。“这是多年前的旧事,想不到竟会传到圣上耳中,臣实在是惭愧。其实当年奋而忘死的将士不计其数,臣的这点小事着实微不足道。”

“想当初,姚卿家与令兄并称二姚,纵横西北威名远扬,如今,朕便想问一句,倘若朕还要用兵西北,卿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赵佶突然词锋一转,犀利至极地问道。

“圣上!”姚麟闻言大惊,要知道,他在汴京为官日久,渐渐清楚了那些文官的思维方式。对于朝中宰辅来说,无论边关打了胜仗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库是否殷实,重要的是朝廷将拿出多少钱粮来犒赏三军,要拿出多少抚恤来慰问阵亡的将士家人。因此,日久天长下来,他也逐渐消磨了往昔的雄心壮志,只想着守成也就完了,谁料到竟从小皇帝口中听到了这样的话。

几乎是下意识的反应,姚麟翻身跪倒在地,声若洪钟地答道:“若是圣上真有此意,臣愿为马前卒!哪怕到时已经拉不得弓骑不得马,只要姚家尚有子弟,也必定让他们在军中报效!”

“好!”赵佶心怀大畅,重重点了点头,“姚卿家这句话朕记住了!此次你无需顾虑,无论涉及到谁,你尽管查办!泱泱大国若是连这点胆气都没有,岂不是教别人笑话?你尽管放手去做,不用管那些御史的弹劾!”

“微臣谨遵圣谕!”姚麟大喜过望,行了礼之后便匆匆离去。出了大内禁中,他正好遇上了进宫的高俅,连忙含笑打了个招呼。

经过之前的一役,高俅对于姚麟的为人也有了深刻了解,更不会放过姚氏这个将门世家,因此自然不敢怠慢,笑吟吟地攀谈了几句,这才在内侍导引下进了宫。话说回来,赵佶那一道将邓铎下狱并禁足蔡王的诏令就是他下的,眼看群臣并无一人诘问其中文采,他这个新任中书舍人也就渐渐放下了心,自然一心一意地考虑起善后工作来。

“除恶务尽,这句话确实一点都不错,伯章,你还真是说到朕的心坎上去了!”赵佶听了高俅的鼓动,不由连连点头,满腔的怒火正好有了倾泻点。“章惇梁从政当初就党附蔡王,如今若再不借机惩治,恐怕也会养成心腹大患。”

“梁从政如今不在汴京,暂时不足为患。而章惇为相多年,党羽众多,圣上既然已经贬斥了安惇蔡卞,也应该轮到他了。”高俅虽然把话说得大义凛然,但要究其根本,其实仍旧对当年章惇陷害自己的旧事耿耿于怀。“章惇此次为山陵使,听说他多有怨望之词,御史台的弹劾似乎已经不少了。”

“唔,既然动不得赵似,那便拿章惇开刀好了!”赵佶冷笑一声,显然打定了主意,“曾布是个最领颜色的人,有这么好的机会,他定会挑唆御史出来弹劾,待到那时,朕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罢去章惇官职!这一天,朕已经等很久了!”

听到御史两个字,不知怎的,高俅总有一股不太舒服的情绪。尽管赵佶自登基以来召回了不少敢于直言的谏官,比如说江公望邹浩傅楫等人都在其中,但同样也有不少人为宰臣笼络,成为大员的传声筒。而自己资历极浅,一旦为地方官,在朝中没有一个有力的发言平台是不行的。很快,他就把主意打到了宗泽身上,只是寻思着该如何开口。

“伯章,虽然如今殿中台谏官已经不少,但朕总觉得还是有人不称职。另外,有些人虽然忠贞可靠,却太过迂腐不懂变通,那些奏折写得死硬十分,着实令人头痛。”事有凑巧,赵佶本来也对那些事事都要讽谏的谏官有些不满,此时无可无不可地道,“伯章你知道朕的脾气,不妨看看有什么好的人选,也好牵制一下那些太过敢言的家伙。”

有了这句话,高俅回府的时候立刻找来了宗汉。待到他说明想要建议召宗泽回京任谏官时,宗汉不由得目瞪口呆,良久才迸出一句话:“东主,你可是将要大用了?”

高俅倒是对宗汉的惊讶有些不解:“不过推荐一个谏官而已,怎么牵扯到我是否要大用上头了?”

“东主,你必须知道,我大宋的祖制向来是台谏官由圣上亲自任命,无论宰执还是枢密院都不得过问。而有权推荐谏官的就只有宰臣、执政和诸阁学士而已,谏官感恩之余,有时就会稍稍偏向于这些推荐自己的人。如今圣上竟要你推荐言官,岂不是要大用你的标志?”

晕……高俅的第一反应就这一个字,能够从一句话里推敲出这样的事实,这也只有宗汉这样土生土长的人才能办到。在他自己看来,登基才半年不到的赵佶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远见卓识,就现在而言,赵佶更多的是凭本能,而不是站在一个皇帝的高度来处理每一件事。没有受过储君教育的赵佶,终究在这种小事上稍逊一筹。

“你别想那么多了,总而言之,先给汝霖写信探探他的口风,台谏虽然不是什么高品官员,但在朝堂上至关重要,我不会贸然行事。”他沉思片刻便说出了最关键的话,“你先和他打听一下龙游的情况,然后试探一下他现在的作风,如今朝中党派林立,他若是仍然像当年考进士时那样莽撞,那他还是当他的龙游县令好了!报国固然是一个大臣应该考虑的事,但如今的时节,在报国的同时如何注重策略,如何在朝堂中立足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十八章 各奔前程

“可恶!”

萧芷因狠狠一拳打在门框上,不慎手心被一颗钉子狠狠地划裂了开来,一时间鲜血淋漓。见此情景,左右随从立刻手忙脚乱地冲了上来,好容易才止住了血。

“大王,此间事再难有所进益,不如早些回国吧!”护卫耶律达跟随了这个主子多年,深知其高傲自负的秉性,此时却不得不开口相劝。“如今皇上年事已高,很可能捱不过今年。燕王正在用人之际,大王又深得信任,此时回去定能够执掌权柄。到时候大权在握,要报复只在顷刻之间,又何必急于一时?”

“哼!”萧芷因重重冷哼了一声,心底却极不甘心。他自忖此次计划天衣无缝,却没想到竟会一败涂地。依照他先前的策略,送给蔡王赵似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延时发作的毒药,而是入口即死的穿肠剧毒,而由于分量的缘故,赵似根本没有时间去试验真假。只要大宋皇帝在蔡王府内一命呜呼,自己聚集起来的精锐人马便能在汴京之中大肆捣乱,当然,若是能顺利截杀两宫则更佳。只要宋室一乱,辽国便能乘虚而入,谁知这一切转眼就化为泡影。

“那些本王派出去造谣的人呢,难道就一点效应都没有么?”他缓缓转过身来,极为恼怒地问道,“此次蔡王府狱激起了大宋朝堂不小的震动,若是街头巷尾再有人指斥如今的小皇帝得位不正,至少可以混淆视听,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听得主子问话严厉,耶律达不由暗自叹气,又担起了回话的职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