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太尉新传-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京扫了一眼另一边的几个医官,声色俱厉地吩咐道:“圣上的身体如今是最要紧的,从今天开始,你们医官局轮班伺候,不管任何时候,福宁殿中都必须有人!”

“是!”

直到几个医官分别按职司匆匆离去,蔡京方才换了一幅神情,淡淡地打量着面前的几个宰执。蔡卞皱眉沉思,张康国面色阴沉,阮大猷若有所思,吴居厚咬牙切齿,至于高俅看上去也没有了起初的慌张,神情反倒有些令人琢磨不透。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泰然自若地说道:“我已经吩咐适才朝议上的官员不得泄露消息,不过,人言可畏,那时在场的有百多人,要完全不泄露一点口风,无疑是不可能的。各位,圣上虽然只是小疾,但在外人看来却未必如此,若是我等不能应对得当,那么,等到圣上康复之日,我们又有何面目面对圣上?”

“元长公所言极是。”高俅淡淡地答道,目光却只是在众人身上微微扫了一圈便又落在了蔡京身上,“辽国和西夏使臣定会设法将消息送出去,王恩刚刚接任马步军都指挥使,依我看,如今非常时刻,可命王恩接任殿前都指挥使,从即日起,协同开封府维持京城治安,并处理一应紧急情况。除此之外,北京大名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都必须遣人前去通知,尤其是北面不可有丝毫轻忽,真定府、河间府和太原府都应该即刻加强防范。至于西北军中也必须送去密函,让严均达早作准备,但是,进兵之事绝不可拖延!”

“这个时候怎么能够再动刀兵?”张康国一听高俅的话便几乎要跳了起来,“当时禁中失火,圣上就曾经告诫边将持重用兵,如今更是非常时刻,怎么还能先考虑伐夏?万一西夏趁我国有变之际趁机……”

“宾老,圣上不过是些许小疾,你这么紧张,岂不是告诉外界我国有变?”蔡京毫不客气地将张康国剩下的话全都打了回去,口气凌厉得惊人,“用兵伐夏是朝廷早就拟定的方略,大军集结不仅要钱粮,还要防止对方预先得到消息!倘若只因为圣上小疾而贻误战机,你能承受由此带来的后果吗?”

“你……”张康国闻言气急,待要反驳却发现根本无话可讲,而身边的另三人则一点支持自己的意思都没有。眼见孤立无援,他只得将后半截话头全都吞在了肚子里,暗地里腹谤连连。

正当诸位宰执僵立在那儿时,殿门打开了,里边探出了一个脑袋,正是曲风。只见他的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掠过,最后才低声道:“蔡相,高相,圣上已经醒了,有旨意召见二位。”

皇帝醒了!

蔡高两人对视一眼,同时闪过一丝喜色。不同于蔡京旁若无人地当先而入,高俅却还分出了一丝余暇在其余几人脸上扫了一眼,发觉除了蔡卞和阮大猷不动声色之外,张康国和吴居厚似乎都有些许异色。他也来不及多想,跟着蔡京便进了大殿。

由于赵佶的病,本就寂静的福宁殿中更是不闻任何异声,就连曲风的脚步也放得轻轻的似乎担心惊扰了圣驾。这样一来,就连蔡京和高俅也不觉放慢了脚步。终于,两人看到了斜倚在竹枕上的赵佶,旁边还有几个手忙脚乱的医官。

“你们先退下,朕有事要吩咐元长和伯章。”

听到这句不容置疑的吩咐,医官局的几个医官二话不说便叩头退下,转眼便只剩下了前面的蔡高二人,后面还传来了一阵沙沙的笔录声。

“朕前些日子便有些头晕,只是自恃强壮没有在意,这并不关那些医官的事,所以你们就不必苛责了。”赵佶满脸疲惫地坐在那里,眼睛却依旧盯着面前的两个宰臣,“依照他们所说,朕怕是有一阵时日无法临朝,不过,有你们在前朝,朕应该不必担心。”

听到这句话,蔡京和高俅先后大惊失色。宋朝的宰相看似尊荣,但是,一百多年来都从未出现过真正的权相,也就是说,宰相别说权倾天下,就连一言九鼎都不一定能做到,如今赵佶的意思里似乎说要放权,这怎能不让两人心惊。

“你们无需担心,但有军国大事,一样可以进福宁殿禀报。至于小事,朕信得过你们,政事堂一同议决也就行了。”

听了这句补充,两人才同时躬身答应了,但由于殿内昏暗,谁也看不清对方的脸色,更不知道是失望还是庆幸。接着,高俅便把自己刚刚在外头说的话转述了一遍,先是请了擅权之罪,末了才说道:“臣只是认为,圣上既然不惜以天宁节让西北出兵,此刻就决不能半途而废。要知道这不仅关乎大局,而且一旦示敌以弱,对方必定会趁势进击,到了那个时候,战局便会完全颠倒。”

赵佶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向了蔡京,微微颔首征询道:“元长也是同样看法么?”

蔡京这一次丝毫不犹疑,几乎是脱口而出道:“正是,所以臣刚刚直接驳了宾老,用兵谨慎固然不假,但这不是一场无关紧要的小仗,若是因慎重而贻误战机,则臣等罪莫大焉。”

第二章 临危机陈王受命

病榻上的赵佶脸色丝毫未变,仿佛早就预料到了这个回答。“嗯,朕就担心有人拿朕的病作为借口,既然你们两个驳了,那事情便好办得多。”见蔡高二人似乎仍有惶恐之色,他突然又露出了一个笑容,“朕的病你们无需担心,左右不过是小疾而已,好好调养也就过去了。在此期间,政事上你们多多担待,不过……”

听到不过两个子,高俅陡地心中一悬,立刻不露声色地斜睨了蔡京一眼。见对方眼中精光一闪,他心知这位心思缜密的首相必定猜出了赵佶的心意,不由也低垂了双目。皇帝眼下固然看上去没有大碍,但是,背后的事情谁也料不准,在没有太后可以主持大局,成年皇子一个没有的情况下,宗室这一方必定有人会被推出来,这几乎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情况。

“你们俩回去和政事堂其他人商议一下,然后拟旨进陈王为太师,诏书不名入朝不趋。若是年底朕还是没法痊愈,冬至主祭便暂时由陈王代替。这些时日,若有事你们不妨知会陈王一声,朕也会让陈王多多到宫中走动。”

果然是陈王!

高俅悬着的心终于落到了实处,对于朝中大多数人而言,陈王赵佖都是一个宗室的典范,任何事务不管,一心一意地当自己的富贵闲王。再加上对方又是官家唯一的兄长,诸多礼遇更在其他神宗诸子之上。最最重要的是,这位陈王不仅有目疾,身体状况又相当不好,一年的时间有大半年是在府中养病。这个时候把陈王推出来,不仅能够稳定大局,而且也不怕有什么后遗症。

“臣遵旨!”

蔡京和高俅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弯腰答了一句,及至从福宁殿辞出来,两人方才不约而同地吁了一口气。见殿外几个同僚都在那里看着,高俅略一沉吟便把刚刚赵佶召见的情形复述了一遍,然后便看着蔡京,显然是示意这个首相下定论。

蔡京轻咳一声,然后便开口说道:“总而言之,刚才我们议定的一系列应急处置,圣上已经欣然应允。各位回去之后,若有朝中官员拜访,不妨把消息放出去,就说圣上劳累过度一时心力难支,所以会暂时休养几天。一应事务,政事堂都会汇总节略之后送呈圣上御览,让他们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少去瞎揣摩!”

上头说不要瞎揣摩,但下头却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有哲宗赵煦英年早逝的例子在先,谁会不担心背后的结果?王皇后如今遭禁足,本身又是个多病的体格,虽然年方二十,但却仿佛一个不小心就会薨逝似的。三个皇子中最大的才四岁,最小的不过一岁,要真的有个万一,连个临朝主政的太后都不见得能有。一时间,街头巷尾固然是不敢妄加非议,群臣之中却议论纷纷,忧心忡忡的不在少数。

正在府中养病的陈王赵佖听说赵佶在文德殿晕倒之后,第一反应便是怒斥了前来报讯的总管,直到宫里来了人宣旨外加恩赏,他才勉强接受了事实。神宗诸子当中,赵佶是身体最好的一个,前些时日两人一起去吊祭姚麟的时候,赵佶依旧是精神奕奕,如今怎么会突然有了这样的变故?再联想到宫中最近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他顿时忍不住打了个寒战。这种紧要关头,定不能出什么乱子了!

琢磨良久,赵佖终于决定还是进宫去探病。他一向身体不好,是诸王之中唯一特许乘轿的一个,因此一路抬到宣德楼时,早有内侍一路进去禀报,其他人便手忙脚乱地将赵佖扶了出来,换上了宫中特用的肩舆。这也是赵佶特赐的第一份恩宠,因此一路上的官员见状纷纷退避,及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