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阔凭鱼跃-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行走间,忽听旁边的巷子里连喊“抓贼”,转瞬间就见三四个店铺的伙计正追了一个破衣烂衫的汉子飞奔出来,一连撞倒了路边的几个果目摊子,滚的满地都是,吓得路人们忙不迭地四处闪避。那偷儿模样的人不知道在人家店铺中偷抢了什么贵重的商品,导致身后的伙计们大呼小叫,不要命地飞奔着追赶。

慌不择路,小偷被追赶的心中发毛,手中攥着盗来的宝贝舍不得放弃,一心想着如何阻隔一下追兵的脚步,见前面有一小队人簇拥着两乘轿子,便盘算着闯到队伍中也许是自己逃脱的良机,于是居然直奔徽宗的小轿冲来。这下子惊得轿边的太监们个个变颜变色,侍卫们毛骨悚然——焉知来的不是胆大妄为的盗匪,化了装有意刺王杀驾?可是一切发生的太突然,想要在皇帝的轿子四周围成一个保护圈已经来不及了,眼看偷儿和那身后追赶的人就要直接撞倒轿子上来。

说时迟,那时快,街面上的众人就觉得人影一闪,在徽宗身后轿子里的公孙胜略一纵身,身形轻飘飘地平移出数丈之外,正落在那偷儿与徽宗的小轿之间,手中拂尘一挥缠住那人手臂,腕子一翻就将那人摔向那群追来的人,后面的人刹不住脚步,早已撞成一堆,纷纷翻倒在地!

就在一个动作,公孙胜已经探出来人身上既无武功也无杀气,故而在众人眼前一花的瞬间,公孙胜二目微睁,身子闪电般地在街上转了一圈,手脚并用,已将那偷儿和追兵的穴道尽数制住,又将四周迅速地扫视了一遍,身形一瓢已然飞回自己刚才乘坐的小轿之中。

片刻之前还在街上狼奔豕突、翻翻滚滚的数人转眼间变得跟木雕泥塑一般动弹不得,这一幕发生的太快了,看得周围旁观的人也一个个目瞪口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倒是大内侍卫们反应迅速,借机在皇帝的轿子四周围住,手中明晃晃的刀剑都拔了出来,全神贯注地盯着每一个可能有异动的人。

这时从巷子里又追出两个店员打扮的人,见那个在他们店中偷了东西的偷儿就在前面地上躺着一动不动,却摆了一个奇怪的造型。两人不由分说上前就打,被公孙胜远远出言喝止:“开封城内岂可造次。尔等若有理论,速速去报官府。滥动拳脚者,休怪本道爷出手无情!”虽然离着一段距离,那声音听上去也不算大,但那两个店员就感到这声音仿佛就在自己的耳边,清清楚楚而且蕴含着说不出来的威严。他们这才发现不但偷儿早已不能动弹,就连自己先前追赶出来的同伴也是一样,惊异间便都停了拳脚。

正说话间,见几名巡街的开封府差役由不同方向飞奔而至,从围观的人群外面挤了进来。公孙胜微微点点头,心说:“来的还算快。”他拂尘一收,二目又变得似闭非闭,示意抬轿的太监和侍卫们速速离开这是非之地。等这一行人走出老远,才有人反应过来:“刚才出手的那不是一清仙师嘛?他老人家怎么来到这里,又亲自出手抓小偷呢?刚才莫非就是他用的什么定身法术眨眼间便令好几个人定住了,果然是法力无边啊!”大家在街上议论纷纷,只是没有人去追究与一清道长同行的人是谁。

也就是在公孙胜在东京城中又一次成为舆论中心的这个日子,奉命暂管杭州军民事务的山东经略副使张叔夜手下的一小队步兵巡逻到了杭州西面的灵隐山麓,搜索有无方腊的残部逃逸在这里。就当夕阳西下,闷热的天空中开始有了一些凉风的时候,领队的副都头准备下令全体回转军营,却见一小队人马从前面的树林后绕过来,远远地出现在官道上。逆着阳光看不太清那些人的模样,只是见对面有兵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那副都头有些紧张,见对方大约有二三十个人,与己方人数相差不多,莫不是遇上了传说中的方腊余孽?好在离着不远还有自己的援兵,打起来的话不消片刻就会有人来帮忙,于是他嘱咐手下刀出鞘,箭上弦,列开阵势多加戒备,自己操着带些山东口音的官话高声喝问道:“对面你们是哪里的人马?”

就听到对方也用类似的口音反问:“你们可是山东张叔夜大人的手下?”异地闻乡音让校尉放松下来:方腊的手下据说都是讲难懂的江南吴语的,大概是别的山东部队也巡逻到此吧。他将单刀还鞘,语气缓和下来:“在下正是张大人属下。老乡是哪里来的?”对面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俺们是威盛军的,都总管宋江大人在此,还不过来拜见?”

第一百九十九章 济颠师徒话禅偈

却说宋江见方腊已经打定主意不再拖延,答应即刻乘船出海,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也该盘算一下自己下一步的行动了。他趁着夜晚辞别了方腊,从台州乘一只小船悄悄地北上,身边只带了焦挺、山士奇、孔明、孔亮和二十名亲兵,随行而来的威盛军小营中其余的人马都交由花荣、吕方、郭盛带着从旱路潜行向北,寻机去与威盛军大队会合。为了避免在他人口中落下个通寇的说法,宋江特意命船只在杭州附近靠岸,随即一行人绕到西湖西面的灵隐山,顺便拜访了一下灵隐寺的长老普慧和尚。

普慧和尚学识广博,通晓梵文,是江浙一带颇有名气的僧人,他的名字是宋江在前段与方腊杭州城外双雄会的时候就听闻过。此刻初次邂逅,攀谈之下,双方都佩服彼此的见识和心胸,一僧一俗竟然天南地北的畅谈了一夜。

普慧在此间收了个弟子,唤作济颠的,如今有十七八岁,甚是顽皮,见师傅与访客倾谈,他也赖在门口不愿出去,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话,有时对宋江做个鬼脸,引得宋江瞧着他直乐:“我有个女儿,也有他这般年纪,却是一般的顽劣,平素里不像个女儿家的,不好女红,唯喜诗词歌赋,周围数十里的先生们以为奇事,常拿她的习作评头论足,她自己也不知天高地厚的,到处吹嘘,(W//RS//HU)在那些年长学究面前摇头摆尾,倒与您这高徒有几分神似。”

普慧也笑了:“大抵天资聪颖之人都是如此吧。贫僧这顽徒鬼怪得很,让他打坐却坐不住,让他诵经也看几眼就放下,偏偏到了与他师兄弟理论的时候,引经据典,偈语频出,数十门人皆辩他不过。早先他祖师还在,说他独具慧根,佛缘颇深,非常人自有非常道,贫僧也便由着他罢。”

说话间不知何时济颠自己又溜达出去,不一会儿就听他在外面与人讲话:“我说小秃驴,手里抱着的最上面那根是什么?”就听有人答话:“是送去斋堂的劈柴。哎,你怎么口出不逊呢?”济颠说:“俗眼不识金香玉!那棵分明是可以入药的合huan木,你光头无发,脸拉得老长,叫你秃驴又何曾冤屈于你?还不将那药材放下!”过不多时,济颠提了根木头踱进来,口中兀自嘟囔:“金好银好,不如苦药。”

普慧对他把脸一板:“贵客在此,你口不择言,全无礼数!”济颠头也不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天下大同,道理唯一。有理无礼,在人心里。”普慧闻言呵呵一笑:“你听他的狡辩,出口即合禅意,贫僧真是终日被他搞得哭笑不得。”宋江却在沉思,觉得济颠话中似果有深意。

济颠把那块木头随手放在窗台上,对普慧说:“修禅可以修空禅,读书不能读死书。师傅何时准许弟子出寺修炼?”普慧沉吟着说:“非是为师不准你游方,是担心你行迹颠放,恐在外吃苦头。”济颠又口出偈语:“苦不是苦,不苦是苦。苦中有乐,乐苦不苦。”宋江抚掌夸赞:“妙啊!小师父果然参透玄机,前途无量。”济颠白了他一眼:“玄机?什么是玄机?小僧只知东山下林家老店的烧鸡香的很哩!”搞得宋江当真哭笑不得,眼光无奈的望着普慧。

普慧似乎对自己的徒儿也很无奈,只好挥手让他出去,偏偏济颠不想走:“师傅说飞来峰那块石头像猫,徒儿看那块石头像鼠。昨日徒儿攀到近前一看,师傅你猜象什么?”普慧与宋江对望了一眼,两人同时说:“像石头!”济颠一本正经的点点头:“然也。”三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宋江更是捂了肚子笑得直不起腰来!

济颠收了笑容,继续一本正经地说:“道非道,非常道。世人臆想的多,追本溯源的少,是故大惊小怪。”见宋江渐渐收住笑容,他问宋江:“听居士适才言谈也算是位有见识的。请教居士家居何处?令爱闺名何如?”宋江不解地问:“小师父问这些作甚么?”济颠说:“待师傅准我离寺云游,方便时就去瞧瞧令千金,居士口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