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自然与人生的盛宴-莎士比亚戏剧-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 《李尔王》一剧的人物形象可以看出作品反映时代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虽然剧中人物很多,但大致上可以分为善恶两个阵营,而以李尔王的悲剧命运为贯穿全剧的中心。

  全剧开始时,李尔是个专横独断的封建君主,刚愎自用,喜怒无常。这并非因为他年老,而是在位几十年一惯如此。惯听臣下阿谀奉迎的话,他之生出要将国土分给女儿们的念头,并不是一时糊涂,而是他向来作威作福的惯性使然。他认为他的皇爷的名份是天定的,退下去当个太上皇可以怡养天年而仍享九五之尊。因此大女儿和二女儿的谎言他听了满心欢喜,而小女儿的老实话却使他勃然大怒,立即宣布与她断绝父女关系。当辅弼大臣肯特据理力谏时,他怒吼起来:“听着,逆贼!你给我按照做臣子的道理,好生听着!……这一种目无君上的态度,使我忍无可忍;为了维护王命的尊严,不能不给你应得的处分。”结果当然是大臣和小女儿受害。

  可是他哪里想得到,等他交出了王冠和权杖之后,他的地位就很快从不可一世的君王变成一个平常的老头儿和可怜的叫化子。先是住在大女儿高纳里尔家里,没人理睬,孤苦伶丁。大女儿为撵走他,就唆使家人慢待他。当仆人惹怒了李尔,李尔动手打他时,高纳里尔就沉着脸教训他,要他不要动不动就生气动手,那实在有失一个作长辈的体统,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应该懂事一些……还冷言冷语道,年老的傻瓜正象小孩子一样,不能一味纵容坏了他的脾气,应该对他凶一点。可怜李尔已没有以前的生杀大权,只是暴跳如雷却拿她没办法。大女儿这里呆不住,投靠二女儿里根。然而这两姊妹“就象两只野苹果一般没有区别”。里根把他派去送信的人囚禁起来,并且拒绝他进城堡,要他把身边越来越少的侍从裁减到一个也没有。李尔走投无路,只有向苍天呼吁了。

  第三幕第二场,李尔王荒在野上与暴风雨搏斗是全剧的高潮。大自然的风暴与他内心的风暴交汇一起,而后者的激烈程度大大超过前者。这段独白象暴风雨一样有宏大壮烈的气势:

  吹吧,风啊!胀破了你的脸颊,猛烈地吹吧!你,瀑布一样的

  倾盆大雨,尽管倒泻下来,浸没了我们的尖塔,淹没了屋顶上的风

  标吧!你,思想一样迅速的硫磺的电火,劈碎橡树的巨雷的先驱,烧焦了我的白发的头颅吧!你,震撼一切的霹雳啊,把这生殖繁密

  的、饱满的地球击平了吧!打碎造物的模型,不要让一颗忘恩负义

  的人类的种子遗留在世上!

  ……

  尽管轰着吧!尽管吐你的火舌,尽管喷你的雨水吧!风、雨、雷电,都不是我的女儿,我不责怪你们的无情;我不曾给你们国土,不曾称你们为我的孩子,你们没有顺从我的义务;所以随你们的高

  兴,降下你们可怕的威力来吧,我站在这儿,只是你们的奴隶,一

  个可怜的、衰弱的、无力的、遭人贱视的老头子。可是我仍然要骂

  你们是卑劣的帮凶,因为你们滥用上天的威力帮同两个万恶的女儿

  来跟我这个白发的老翁作对。啊!啊!这太卑劣了!

  他尝到命运悲苦的滋味。一惯养尊处优、享尽荣华富贵,现在沦为乞丐,衣不蔽体。由于地位的变化,过去从不关心民生疾苦的他,开始认识并思考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这凶恶的暴风雨之夜,他想起天下许多象自己一样无家可归的人,腹中饥肠雷动,身上千疮百孔,痛苦不堪。他为他们呼吁:“安享荣华的人们啊,睁开你们的眼睛来,到外面来体味一下穷人所受的苦,分一些你们享用不了的福泽给他们,让上天知道你们不是全无心肝的人吧!”李尔认识到,这个社会黑白颠倒、是非混淆,褴缕的衣衫遮不住小小的过失,披上了锦绸衣服就可以隐藏一切;罪恶镀了金,公道那坚强的枪刺戳在上面也会折断,如果把它用破烂的布条裹起来,一根侏儒的稻草就可以戳破它;就连一条得势的狗,人们也得唯它之命是从。第四幕第六场,他告诉葛罗斯特他的一个发现,法官与小偷之间的区别,只是大偷与小偷、窃珠与窃钩的区别而已。

  就这样,李尔因为自己地位的变化带来思想的进步,从一个专制昏庸的暴君变成一个有平等思想的平民。他的性格也由原来的暴躁变为忍耐和随遇而安。他之令人同情也就在此,因为这种巨大的变化能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李尔参透大自然的玄机,悟得苦难人生的真谛。在悲剧的结尾,他同来解救他的小女儿考狄利娅一起被俘,救援的法军也惨遭失败,一切希望都丧失了。但有考狄利娅在身边是他莫大的安慰。他说他们父女俩应该象笼中的小鸟一样歌唱,他要跪下来求女儿宽恕。他们嘲笑那班象金翅蝴蝶一般的廷臣,听那些可怜的人们讲些宫廷的消息,谁胜谁败,谁在朝谁在野,他们在囚牢的四壁之内,仿佛是上帝的耳目冷眼观看那些朋比为奸的党徒随着月亮的圆缺而升沉。由悲观而乐天知命。他的死亡虽是悲剧性的但却是平静的。

  莎士比亚在剧中还安排了葛罗斯特一家,作为李尔王受女儿们折磨的陪衬和补充。葛罗斯特有两个儿子,一个嫡生,一个私生。私生子没有继承权,他为夺取财产就挑拨父亲与哥哥的关系。葛罗斯特中了他的奸计,捉拿大儿子,逼得他装扮成疯子,在外乞讨为生。但葛罗斯特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因私生子告密,被人挖去双眼,驱赶到旷野里,与李尔相遇,君臣相怜相借,所谓“一个疯子领着一个瞎子走路。”他们对这天昏地暗的世界都有了清醒的认识。

  剧中有两个人物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一是三女儿考狄利娅,温柔、娴淑、谦逊、诚恳,是莎士比亚笔下又一个完美的女性。另一个是正直的大臣肯特,当李尔昏聩地错待考狄利娅时,他勇敢地站出来,“批怒龙的逆鳞”说:“君主不顾自己的尊严,干下了愚蠢的事情,在朝的端人正士只好直言极谏。”他被昏君放逐,但毫不后悔,也不自弃,仍然怀抱正义的信念,“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李尔落难后,他追随其身边,帮助和保护他,给他极大的安慰。

  高纳里尔和里根是两个极端自私、自利,不讲信义不顾廉耻丧尽天良的败类。除了虐待父亲,她们之间也勾心斗角,既争权夺利,又争风吃醋。惨忍刻毒,蛇蝎心肠,结果落得毁灭的下场。

  剧中反面人物的主要角色是葛罗斯特的私生子爱德蒙。这出戏中悲剧的发生发展,大部分由这位阴谋家导演。为了与哥哥争夺财产,他制造假书信,造谣中伤,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择手段,连生父也不放过。他内心的独白说得很清楚:“既然凭我的身份,产业到不了我的手,那就只好用的我智谋;不管什么手段只要使得上,对我来说,就是正当。”“因为我保全自己的地位要紧,什么天理良心只好一概不论。”他的贪欲是无止境的,赶走父亲当上伯爵后,又想乘着混乱当国王。实现这个目标就只有通过李尔的两个女儿,于是他同时与高纳里尔和里根调情,都定了婚约。他的如意算盘是,等战争结束,除掉李尔和考狄娅,让高纳里尔杀死丈夫即全军统帅,然后他再杀掉两姊妹中的一个。总之,爱德蒙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刽子手,他做起恶来,不相信什么神鬼地狱报应之类,胆大包天,无所顾忌。他表面彬彬有礼,笑容满面,满口仁义道德,心里却男盗女娼。多行不义必自毙,他最终死在装扮成乞丐的哥哥杖下。

  《李尔王》一剧中还有一个奸诈奴才的形象,就是高纳里尔的仆人奥斯华德。他是典型的势利小人,最擅长随风转舵。象狗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跟着主人跑。主人说是,他就赶紧说是,主人说不,他就马上说不。他象老鼠一样咬破神圣的伦常纲纪,主子起个什么恶念,他就竭力逢迎,或者火上烧油,或者雪上加霜。李尔退位后住在高纳里尔家,奥斯华德就秉承主子旨意,对老国王态度恶劣,常常出言不逊。李尔责问他:“你不知道我是什么人吗?”他的回答是:“我们夫人的父亲。”一句话,活画出这个势利小人卑劣的灵魂。

  《李尔王》一剧自始至终是恶人占上风,好人遭苦难,气氛阴沉压抑。虽然在结尾,坏人都得到惩罚,但善良的一面也七零八落,几乎伤亡殆尽。它给人的总体印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