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只蒯家和蔡家两族,就动员了将近四千余部曲,再加上其余几族豪强土著,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刘表的手底下就多出了近万的兵马。

尽管这些私兵的战斗力不及正规军,但加上原有的万余残兵,两万兵马的数量,也让刘表一下子多了不少底气。

刘表依靠着这些大族豪强支持,将四门要害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又请各族有名望人物出名,到处去安抚襄阳的民心,劝说他们不要为颜良蛊惑,要坚定的支持刘州牧。

这些豪强大族们在民间的影响力,甚至比刘表这个州牧还要大,有他们一出面,襄阳城恐慌的情绪很快就稳定下来。

新的传言很快就取代旧有,襄阳城四处在流传,说是江陵的军队已经在北上的路上,江夏黄将军的水军赶来,颜良嚣不了几天,很快就会被剿灭……

啪!

颜良将那一道情报拍在了案上,眉宇中掠过一丝恨意。

“襄阳这些世族好生可恨,他们就不怕本将破城之日,将他们统统灭族不成!”

颜良怒意一生,左右诸将无不肃然。

徐庶却是淡淡一笑,“襄阳的那些土豪们都是墙头草,他们无非是跟着蒯、蔡二族走而已,只要将军能攻破襄阳,这些人转头就会倒向将军。”

旁边文丑却道:“元直先生说得倒好,那也得先破了襄阳才行。”

言罢,文丑拱手道:“兄长,既是襄阳人不知好歹,自寻死路,那咱也别跟他们仁慈,兄长就下令攻城吧,我文丑豁出这条命去,也一定把襄阳城给兄长拿下来。”

文丑一请战,其余诸将也皆热血沸腾,纷纷叫嚣着要出击攻城。

“强攻自然是攻得下,不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事,老子才不会干。”

颜良手一摆,镇住了众将的激动。

攻陷襄阳自是颜良的既定目标,但他的目光却不只眼前这点小利,如果只为了一座襄阳城,就让他好容易才聚起的精兵猛将大损,这亏本的买卖,颜良断不会做。

除非,逼不得已。

徐庶暗暗点了点头,心道:“颜将军能有这份冷静,当真是不易,我果然没有看错。”

心中赞服时,徐庶便道:“刘表只重视蒯蔡等世家大族,襄阳城中,不得刘表重视,心怀不满之士不可胜数,主公放心,依庶之见,其中定有胆略过人之辈,会从中响应主公。”

话音方落,周仓忽然入帐,对颜良附耳低语了几句,并将一封书信递上。

颜良精神渐振,急将那帛书展开,观看几眼,忽然间放声大笑起来,“原来是他,天助我也,当真是天助我也,哈哈——”

第155章 溜得好快啊

夜已深。

灯火依旧通明,摇曳的灯光下,刘琦踱步于堂中,年轻的脸上时隐时现着焦虑。

脚步声响起,门外似有人来。

刘琦神色一动,几步迎向门外,正与那羽忘纶巾年轻人撞上。

“孔明,你可算来了。”刘琦喜出望外,携着诸葛亮的手回往堂中。

大门关上,刘琦神情严肃的坐下,凝着眉头道:“孔明,当真是让你说对了,蔡瑁一出战,水军便叫颜良全歼,现下襄阳成了这副模样,真是不知该如何收场。”

说话时,刘琦连连叹息不休,一副愁眉苦脸之状。

“颜良匹夫竟然能想出浮桥之计,这一点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诸葛亮轻摇羽扇,一脸云淡风轻。

刘琦道:“敢在浮水上架浮桥,必得对汉水流势和两岸的地形极为熟悉,也不知是谁向那厮献的计。”

“莫非是他……”

诸葛亮眼眸忽然一动,口中喃喃自语道。

“是谁?”刘琦好奇道。

“不提也罢,是谁已经不重要。”诸葛亮将话题移开,却是问道:“眼下败局已定,不知刘公有何打算。”

刘琦叹了一声,面上流露着无奈,便将刘表打算据城死守,以待援军的战略道来。

“刘公麾下的这些大族们,只为着守眼前的利益,全然不顾现实。江陵的兵马战斗力低下。就算调来了,还不是等于往火坑里送,焉能解襄阳之围。”

诸葛亮的一番话,把刘琦听得心惊胆战,原本就没什么信心的他,更加的紧张不安。

惊恐之下,刘琦忙问道:“那依孔明兄之见,又当如何?”

诸葛亮淡淡道:“为今之计。自然是尽早弃城而去,将治所迁往江陵,养精蓄锐,以待来日收复失地。”

刘琦思索半天,深以为然。

“可是父亲为庞蔡等人所逼,只能选择坚守襄阳,现在就算是去劝他。也无济于事。”

刘琦叹息道,显得很是无力。

诸葛亮沉吟半晌。摇扇说道:“为今之计。公子当以去江陵搬救兵为名,抽身离开这是非之地,只要公子在外,纵使襄阳有变,公子也可……”

诸葛亮嘴角掠起一丝笑意,却并未明言。

刘琦也不是愚人,自然听得懂诸葛亮的意思。

刘氏一族若皆死守襄阳。一旦城破,整个荆州就要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而若他刘琦在外。纵使父亲刘表有所不测,他以大公子的身份。也可名正言顺的继承父业,继续统领荆州文武。

“可是,父亲身在危地,我这做儿子的却置身于外,是否有违孝道。”刘琦犹豫道。

诸葛亮淡淡一笑,“大公子所为,乃是为了刘家的基业,此乃大孝之举,大公子又何必顾虑。”

经得诸葛亮这么一开解,刘琦恍然大悟,原本焦虑不安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释然之笑。

兴奋之下,刘琦又道:“孔明兄既已看出襄阳不可守,何不与我一道南下江陵。”

诸葛亮拱手笑道:“其实不瞒大公子,亮此来正是顺道向大公子辞行,明天一早,亮就要起程避往江陵。”

刘琦担忧道:“襄阳被围,孔明兄独自南下未免危险,不若稍等几天,与我率军一同杀出城去。”

诸葛亮却是丝毫没有担忧,只摇扇自信而笑。

“颜良留下南门不围,就是等着让我们弃城而去,亮由南门而出,自没什么好担心的。大公子到时也可大摇大摆的出城南下,料想那颜良必然不会派兵阻挡。”

听得诸葛亮一席话,刘琦如醍醐灌顶一般,猛然间省悟。

当他正待赞叹时,诸葛亮已起身拱手:“大公子,那亮就先行一步,咱们江陵再会。”

说罢,诸葛亮摇着羽扇,转身扬长而去……襄阳城北,颜军大营。

中军帐,诸将齐集,颜良刚刚向他们下达了最新的作战命令。

明日午后,以甘宁率五千步军从北门发起进攻,以文丑率五千步军佯攻西门,留东南二门不攻。

颜良自将五千骑兵,佯作压阵支援。

将令布下,主张强攻的诸将们,自然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而,众将却尚有一丝疑惑。

“兄长,以愚弟近日的观察,襄阳东门似乎要薄弱一些,为何不以东门作主攻方向?”文丑进言道。

颜良嘴角流过一丝诡笑,也不答,却将那一道帛书递给了他。

满脸疑的文丑接过帛书来,低头扫了一遍,神色不禁一变,刀疤脸上,瞬息涌上几分兴奋。

“兄长,这个魏延说要里应外合,助我们夺取城门,这小子当真信得过吗?”

文丑兴奋中又有几分怀疑。

颜良未答,却将目光转向了徐庶,笑问道:“元直先生,你久居于襄阳,自称对襄阳一兵一卒都了如指掌,你觉得这个魏文长是真降还是假降。”

徐庶捋着短须,略略思索了片刻,似乎在搜索着关于魏延的记忆。

半晌后,徐庶道:“据庶所知,魏延此人虽出身寒微,但武艺却颇为了得,只是因为出身的原因,一直不受刘表重用。前番因为蔡和之死,还被牵连贬职,诸般种种,庶以为此人对刘表必心怀怨意,他的反叛,当有七成可信。”

颜良微微点头,脸上泛现几分赞识。

徐庶不愧是徐庶,对刘表阵营是无所不知,连魏延这样的小人物也能了解这么透。这个人,简直就是老天为自己事先在刘表底下安插的卧底。

感叹之下,颜良淡淡道:“本将对这个魏文长也赏识已久,如今他既然来归,此乃天助本将破襄阳,尔等无需再有怀疑,只管依计行事便是。”

颜良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文丑等将便再无疑惑。只慨然遵令。

诸将遵令而退时,周仓再入,拱手道:“禀将军,末将派兵去隆中时,那诸葛亮人已不见,据乡中人说,这个诸葛亮早在我军南渡汉水前。就把家人全部迁去了江陵。”

听得周仓此言,颜良原本从容的脸上。不禁添了几分厌恶。

诸葛亮有奇才。如此一名旷世奇才,就算不能为己所用,也不能容他去给别人效力。

颜良南渡汉水前就有打算,管你三七二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