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逊神色一愣,一时变得茫然起来,心想自己为主尽忠,不肯背叛,此等忠义之举,怎就会变成了不孝之徒。

颜良却冷冷道:“如果本将所知没错的话。你叔父陆康,乃是为孙策所杀,而且孙策所杀的,还有你江东诸多亲朋故友,如此看来。那孙策实可属你陆家的大仇人。你陆逊不想着为陆家报仇雪恨,却反过来为仇人的弟弟效忠。你这不是不孝之徒,还能是什么。”

陆逊闻言神色一变,眼眸中闪过一丝异色,很显然,颜良这番话是揭破了他的伤疤。

当年孙策取江东时,为了树立威名,的确是杀了不少江东士人,这其中就包括陆逊的叔父陆康,陆逊对此焉能没有记恨。

然后来孙氏对江东的统治渐固,陆逊为陆家的利益设想,便不得不放下仇恨,在孙权的征辟下,出仕为孙氏效力。

虽说表面看起来,孙家与陆家的仇恨,已是化干戈为玉帛,但在陆逊心底,又岂能真就把杀叔之仇,当作未曾发生过。

为孙权效力,实属不得已而为之也。

陆逊是没有想到,颜良竟把他的家底摸得这般清清楚楚,更在自己陷入绝境之时,公然揭自己的伤疤。

惊谔的陆逊,陷入了沉默之中。

颜良知道,陆逊对孙家的忠心,已然在动摇。

或者说,陆逊对孙权压根就没有忠诚可言,能够维系他为孙权效力的驱动力,唯有利益而已。

沉默了半晌,陆逊叹道:“将军料事如神,将陆某的虚实看的是清清楚楚,不过,诚如将军所言,就算是为了陆家,逊只怕也无法接受将军的美意,我可不想让陆家重蹈凌氏一门的覆辙。”

陆逊所指,乃是孙权因凌统之叛,怒灭凌操一族之事。

他这是在害怕,倘若自己归顺于颜良,孙权一怒之下,也会把陆家斩尽杀绝。

颜良却并不感到意外,他早料到深谋远虑的陆逊,会考虑到他家族安危的这一点。

当下颜良便道:“难得你如此为家族设想,好吧,本将就给你一个机会,容你暂时暗降,待到本将扫平江东,灭了孙权时,再明降不迟。”

暗降?明降?

陆逊愣怔了一刻,以其之聪明,很快就悟到了颜良此话之意。

明降,便是像是凌统那样,反戈一击,为颜良主动去攻打孙权。

暗降,自然便是不抛头露面,不主动跟孙权交锋,只留在颜良的身边,出谋划策。

而这暗降的话,在外看起来,他陆逊只是被颜良所俘,至于降还是未降,旁人莫知。

如此一来,孙权则握不到把柄,自然就不好对陆家下手。

换作是别的将领,颜良当然不会开出如此优厚的归降条件,不过陆逊有王佐之才,而且乃江东大族出身,争取到他的归降,于颜良有极大的利处,便是因此,颜良稍稍放宽些条件,也未尝不可。

“本将乃是欣赏你的才华,才会放宽条件,陆伯言,希望你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不然的话,董袭就是你和你这五百残兵的下场。”

说着,颜良手一摆,周仓纵马上前,将一物扔在了他的面前。

那滚落于地的血淋淋之物,正是董袭的人头。

陆逊的神色大变,那张狰狞血污的人头。一瞬间给了他前所未有的震撼。

他的脑海中,竟是俨然出现了自己被颜良刀锋斩过的画面。那种死亡的味道,如同感同身受一般,直令他浑身为之一颤。

陆逊已经感受到了冷绝的杀意,正无声无息的压迫而来,他知道,颜良绝不是在和他说笑,如今最后通碟已下,只要他敢说一个“不”字。顷刻之间,自己和五百残兵,都将如董袭那样身首异处。

旷野之上,鸦雀无声,死一般的静寂。

无数双颜军将士眼睛,都在死死的盯着他,恨不得即刻扑上来。将他撕成碎片。

性命、陆家、血仇、孙权……

诸般思绪在陆逊的脑海中翻腾,他已经是用尽了全力,在权衡着利弊。

最后,陆逊的目光,定格在了董袭那血淋淋的人头上。

凝视许久,陆逊长吐了口气。

“身死名灭。倘若今日葬身于此,又谈何陆家的复兴,况且,这颜子义有雄主之姿,气度和智计都远胜孙仲谋……”

当陆逊再次抬起头时。目光已变得无比的坚定。

他沉顿了片刻,遂是翻身下马。向着颜良拱手躬身。

虽未明言,但这个臣服的举动,不是归降颜良,还能是什么。

曾经历史上的东吴四大都督,吕蒙已入麾下,而今陆逊又伏服归顺,得此奇才,颜良如何能不得意兴奋。

“好啊,甚好,甚好,哈哈——”

颜良放声大笑,笑声中是何等的狂妄,何等的兴奋。

东方发白,旭日初升,朝霞将整个战场染了一层金黄。

陆逊已降,董袭身死,海昏城不攻自破,整个豫章郡已再无吴军。

随着董陆军团的覆灭,孙权主力的东逃,与荆州毗邻的豫章、鄱阳二郡基本已丧失了抵抗。

颜良拿下海昏后,遂命魏延等分兵四出,先后攻下南昌、余汗、鄱阳诸城,全取了扬州西面诸郡,在陆上形成了对会稽、吴郡等江东腹地的威胁。

当颜良所向披靡,肆意的攻略孙权西线的地盘时,滚滚长江上,一叶扁舟正逆流而上,疾行在前往皖口的路上。

船头处,那个高冠长剑,面如美玉的男子,正负手而立,远望着滚滚的江水出神。

“不想我卧病半年,形势竟会演变成这样……”

周瑜眉头紧锁,望水兴叹。

半年前的那场武平之役,身为吴军北线都督的周瑜,被颜良识破了计策,大败于颍水河畔,自己也身负箭伤,不得不再次归往吴中养病。

这半年来,周瑜听了夫人小乔的劝告,只安心养病,不问世事,总算是恢复了七成的健康。

但就在数天之前,静养在家的周瑜,却突然接到了孙权的征召,命他即刻赶往皖口主持军事。

那个时候的周瑜,方才得知了孙权损兵失地,被颜良打得溃不成军的惊人消息。

于公于私,周瑜都无法再等,当即起程赶往了皖口。

江风起,冬末的江上,天气甚是寒冷。

舱门吱呀一声开了,容颜绝色的小乔从舱走到了船头,将一件披风轻轻的披在了周瑜的身上。

周瑜回过身来,见是小乔,紧凝的眉头稍稍松展,露出一丝笑意。

“夫人,军中艰难,你还是回去吧,不必非得陪着为夫。”周瑜携着小乔的手道。

小乔却摇头道:“夫君身体未愈,妾身岂能放心得下,妾身这回一定要留在军中照顾夫君。”

小乔的关怀,让周瑜心中一阵的感动,便是不再反对。

“夫君,听说那颜良极是厉害,主公眼下损兵折将,才想起请你来对付颜良,妾身只怕这是把难题推给了夫君你。”

他便握紧小乔的手,目光投向西方,眉宇间扬起一抹傲然之色。

这位江东美周郎,傲然道:“夫人放心,为夫这次重掌军权,便和那姓颜良的新仇旧恨一起清算,早晚必取其人头。”

第435章 救命稻草

“妾身相信夫君,那颜良终究不过一匹夫,又岂会是夫君的对手。”

小乔手挽着周瑜的手臂,语气中对自家夫君充满了自信,眼神之中更满含崇拜。

被自己的崇拜,哪个男人不喜欢。

周瑜的神色愈加傲然,朱红的薄辱掠起一抹冷笑,心中暗忖:“颜良匹夫,几番相辱之仇,我周瑜这一次定叫你一并报还,你就给我等着吧。”

斜阳照耀下,那一叶扁舟逆流急行,直奔皖口而去。

傍晚之前,周瑜的坐船,终于抵达了皖口要塞。

放眼望去,战舰林列,旌旗浩瀚如涛,整个皖口营一副军势浩荡之状。

这皖口乃皖水入江之处,沿皖水溯流北上,不出三十里便是庐江郡郡治皖县所在。

而这庐江郡又南依长江,是拱卫江东的江北重镇,该郡于沿江之地,设有皖口和濡须口数座要塞,不但是阻击北军南下的锁钥,同样是拱卫长江航道的战略要地。

早先吴人退出柴桑时,孙权为了加强秣陵上游的防备,便对湖口和皖口两座要塞进行了加固,如今湖口已失,皖口寨便成了江东西面的屏障。

孙权自退守皖口后,生恐颜良趁势杀来,急是从江东东拼西凑,勉强的凑到了万把号兵马,此时驻守皖口的吴军,好歹达到了三万左右。

只是这三万兵马中,却只有不到两万的精锐水军。且士气极是低落。

当周瑜的船驶入水寨时,远远望去。但见栈桥之上,孙权已率大批的文武,齐聚栈桥迎接。

当周瑜下得船时,孙权如遇救星一般,满脸放火的迎上前来。

“公瑾,你可终于来了,一路辛苦了。”孙权欣慰的笑道。

周瑜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