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9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良这么做,就是要世人都知道,刘备是个连儿子都要背叛的货色,以摧毁刘备最后残存的丁点形象。

当刘禅四处巡游,揭露着自己亲爹的嘴脸时,颜良已经着手出兵,彻底消灭刘备。

根据斥候的回报,此时的刘备,已然穿过乌桓人的领地,逃往了昌黎郡。

根据庞统的推断,刘备很有可能是想与高句丽东西夹击,夺取楚国的辽东四郡,以之为根基肆机反扑。

如此一来,吕蒙军团所面临的压力,必将陡增。

颜良当然不会坐视刘备去夺辽东,他很快就下达了旨意,命诸军集结,准备继续向东挺进。

欲灭刘备,必要先消灭了盘踞于辽西和右北平北部的乌桓残部,打通去往昌黎的通道。

然而,就在颜良调集兵马,准备一举歼灭乌桓人时,斥候却传来情报,言是那乌桓大单于塌顿,已率十余万口乌桓男女向东北方向迁移,退往了昌黎郡所属的柳城一带。

那柳城位于昌黎郡的最西端,本为乌桓人的大本营,后乌桓人见汉朝衰落,才趁机南迁,逐步渗透到了右北平一带。

如今蓟县已失,刘备远遁,那塌顿想必是恐惧大楚的二三十万雄兵,故才抢在颜良大举进兵前,带着部族退往了柳城故地。

柳城远离幽州腹地,距蓟城有八百余里,且道路难行,并不适于大规模用兵。

这个时候,楚国大臣们中,便有人建议,暂时不必理会乌桓人和刘备,当先移兵西去,平定了盘踞并州的司马懿,然后再东征不迟。

“并州山险,易守难攻,若大军征伐,至少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里,倘若刘备联合高句丽,夺取了我辽东四郡,那这形势变化可就大了。”

庞统站了出来,反对先征并州。

法正也道:“丞相言之有理,司马懿坐守之贼,早征晚征都没什么区别,倘若给刘备据有了辽东四郡,便将成为大楚北疆的祸患,臣也以为当先东征。”

这时,太史慈站了出来,拱手道:“臣也认为当先伐刘备,只是我大军若然东征。只能走四百里滨海道,然如今夏末秋初,滨海道泥泞难行。却根本无法容我军车马辎重通过。”

太史慈这一番话,使众臣们都神色一震,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向了地图上。

太史慈所说的“滨海道”,其实就是一条狭长的滨海平原,也就是所谓的辽西走廊。

这条路从蓟出发,经过玉田、丰润、延山海关取锦城。是一条通往昌黎的最近道路。

然这个时候,沿海的交通极不发达,这条滨海道上。并无一座城池,根本无法供楚军停驻休整。

而且,如今雨季未过,此路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其路艰辛,甚于蜀道。

太史慈曾镇守幽州,对这一带的地形多有了解,他自然深知这滨海道地形。

这个时候,原本热议的气氛,顿时沉默了下来,大殿中,诸臣都暗皱眉头。似是无计可施。

颜良凝视着地图,脑海之中。搜索着那些旧时的回忆。

沉吟许久,颜良冷笑了一声,英武的脸上,已浮现自信与决毅。

“乌桓人和刘备自以为滨海道难行,朕无法灭他们,朕就偏要发兵东征,给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颜良杀机凛烈,战意无人能阻。

“陛下,太史将军所言不可不考虑,滨海道不通,地形于我军不利,臣以为此战还当慎重才是。”原本主战的庞统,此时也变得谨慎了起来。

颜良嘴角斜扬:“谁说朕要走滨海道了。”

庞统一怔,众臣皆疑。

欲东征昌黎,不走滨海道,还能走哪里?

除非海运,可是海运运力毕竟有险,而刘备和乌桓人方面,必然也有准备,走海路也不太靠谱。

众臣一片茫然的注视下,颜良走到地图前,抬手往上面潇洒的划出一道。

“滨海路走不通,朕就出卢龙塞。”颜良道出了玄机。

众人先是一怔,随后皆恍然大悟。

所谓的卢龙塞,即是喜峰口到冷水一带,出此地经塞外,绕行八百余里,可从东南面抵达柳城。

当年西汉王朝与匈奴在右北平一带长年作战,那时卢龙塞还算通畅,但后来匈奴西迁,此间战事渐息,这卢龙塞便渐渐被冷落,时值如今,人们提到东去昌黎之路时,大部分人都只知道滨海道,却鲜有人还记得有一条卢龙故道。

这个时候,颜良突然提起卢龙塞,自然是令在场的大臣们,都吃了一惊。

谁也不会想到,颜良只是想起曾经的历史中,曹操北伐乌桓之战,走的就是这条卢龙道。

正是因此,颜良这个不熟地形的“外地人”,才会出人意料的想到这一条几被遗忘的古道。

惊讶过后,太史慈却道:“右北平北部确有卢龙故道,但这条道人迹罕至,断绝了长达两百年,可以说,这是一条没有路的路,我军想从此路绕往昌黎,只怕颇为艰难啊。”

众臣皆纷纷点头,多是附合太史慈所说,觉得走此路,太过行险。

颜良却冷笑一声,淡淡道:“你们觉得卢龙塞不能走,刘备和乌桓人,必然也觉得卢龙塞不能走,正因如此,朕才偏要走卢龙塞,杀刘备和胡虏一个措手不及。”

出其不意!

这四个字,瞬间给了众臣深深的震撼,他们此时才猛然想起,他们战无不胜的皇帝,从汝南起兵至今,最善长的就是出奇不意。

自北伐以来,大楚辗压式的进攻,几乎已令他们忘记,用兵之道,贵在奇正相合。

“陛下所言极是,该杀刘备和胡虏一个出其不意,臣赞成陛下用兵方略。”庞统没有多犹豫,当即站出了力挺颜良的计策。

其余众臣迟疑了片刻,多也慷慨激昂,纷纷出言赞成。

颜良豪然如火,腾的站了起来,大手一挥:“传朕意旨,大军出塞,随朕扫平胡虏,灭绝刘备!”

第909章 出塞!灭胡!

昌黎城。

陈旧的郡治府堂中,毋丘俭、鲜于辅、徐邈、田豫等昌黎郡诸将,皆肃列两侧,向刘备问安。

看着这些依旧忠心的将领,刘备落寞的情绪好了很多,难得有了一丝安稳之意。

这些将领中,鲜于辅原为刘虞旧部,徐邈是燕国蓟人,田豫乃渔阳人,这几人都是幽州籍贯,与涿县出身的刘备,同为老乡。

至于毋丘俭,则是河东人氏,也算刘备半个老乡,是刘备近年来提拔起来的年轻新秀。

刘备正是依靠这些人,仅靠着五千余步骑,就为他守住了昌黎郡,阻挡了楚军辽东军团的攻击。

只可惜,这些人保住了后翼不失,刘备自己却不争气,几个把整个汉国,都败得干干净净。

“唉~~”想起不堪往事,刘备禁不住暗叹了一声。

“陛下不必太过忧伤,我军眼下尚有近两万,昌黎远离中原,地险而势坚,再凭我等效死力,必可保得这一方汉土不失。”田豫用忠心,安慰着刘备。

其余鲜于辅等诸将,皆也纷纷进言,誓表忠心。

刘备的心情宽慰了不少,暗暗的庆幸自己当初的决策英明,安排了自己的老乡来镇守昌黎,才能在此落魄之时,这些人仍能忠心于自己。

正当这时,门外军士来报,言是孙乾出使高句丽归来。

“速速宣入。”刘备精神一振。

未几,孙乾风尘仆仆而入。君臣礼未行,刘备便迫不及待问他出使高句丽,成果如何。

孙乾得意笑道:“臣幸不辱命。已说服了高句丽王跟咱们联手,东西夹击进攻玄菟郡。”

“好啊,太好了。”刘备精神大振,拍手叫好。

堂中诸文武,皆也欣慰不已,皆是面露兴奋。

玄菟郡位于辽东西郡的最北面,本为汉武帝时期所立。其治所为高句骊城。

后高句丽人反叛自立,一度夺取了玄菟郡,并以高句骊城为其王都。

当年公孙康大败高句丽。将高句丽人驱逐,遂以其王都为郡治,重建了玄菟郡。

这些年来,高句丽人一直不忘夺取玄菟。乃至全据辽东西郡。恢复所谓的“祖宗”故地。

然这些年来,无论是公孙康,还是吕蒙统帅的大楚辽东军队,高句丽人都无法独自战胜,自然也实现不了其南下的梦想。

这一次刘备则以孙乾出使,联合高句丽合攻辽东,协定事成之后,刘备将把玄菟全郡。以及乐浪郡大部,都割给高句丽人。两国结为唇齿,互为依靠。

高句丽自巴不得如此,当即答应了刘备所请,而双方相议最先进攻的,便是这最方便高句丽人出兵的玄菟郡。

玄菟郡拿下,刘备也将打通与高句丽的直接联系,这也有利于他借助高句丽人的势力。

此时的刘备,已是一扫大溃退以来的沮丧,振奋精神,已与众将们商议起了东征辽东的方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