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9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水漫过永安,水势稍弱,却仍汹汹的向着下游继续卷去。

此刻,赵云率领着的一万多楚军神行骑。刚刚杀至了永安城内数里。

“将军,前边好似发大水了!”斥候飞奔而至。大叫道。

“吁~~”赵云勒住了战马,心生狐疑,策马于前军,举目细细远望。

果然,前方数里处,浑黄的大水,正铺天盖地的向着己军漫卷而来。

此情此景,却将楚军将士们看得,无不是惊奇万分。

“现下雨季已过,这并州之地怎突然会有洪水?”赵云心中狐疑,蓦然间神色一动,“难道说,那司马懿竟然掘了汾河不成!”

念头一闪而过,赵云旋即断定,除了司马懿掘河堤之外,再无可能形成如此洪水。

他这时才恍然明白,原来司马懿驻军于永安,故作背水一战的态势,原来根本不是为了决死守城,而是为了诱使他们楚军来攻,好大水淹军。

“好个司马懿,当真是狡猾阴险啊。”赵云禁不住骂了一声。

此刻,赵云不禁又对颜良的判断力,大为的钦佩。

“原来陛下早料到司马懿会耍阴招,所以才步军未动,只派我率轻军虚张声势前来探查,幸亏陛下早有防备,若不然,这十数万步军杀至此间,洪水一来跑都跑来了,非被重创不可……”

赵云感慨万分,心怀着对颜良的敬佩,当即下令全军即刻向南撤退。

号令传下,一万神行骑勒马转向,即刻向着飞奔而去。

那洪水虽然势大,但袭卷的速度毕竟有限,又怎赶得上战马的飞奔,不多时间,洪水便被楚军甩在身后,再也看不见。

赵云不敢小觑,一面派出斥候北上,随时禀报洪水的形势,一面派人飞马南下,去向颜良报信。

永安县北,晋军高地。

司马懿索性坐马上下来,席地而坐,优雅的品起了美酒。

眼前大水滔滔,口中美酒醇香,司马懿那个得意啊。

他的脑海之中,已浮现出了一幅这样的话画:

十余万的楚军汹汹而来,却为突如其来的大水吓破了胆,成千上万的楚兵被大水吞噬,颜良被洪水追得狼狈而逃……

一想到颜良那心惊胆战,狼狈不堪的样子,司马懿的骨头都在笑。

此役若是能不战则摧毁楚军主力,他的晋军根本不需要撤退,只需跟在大水之后,一路辗杀南下,便可将楚军彻底的摧毁。

倘若能毕其功于一役,别说是夺取河东,就算兵进中原,一举扫平楚国,也未必没有可能。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啊,哈哈~~”司马懿越想越妙,禁不住放声大笑。

正当这时,却有斥候从西岸飞奔而来。

为了监视楚军的动向,司马懿在西岸一面部署了大批的斥候,因西岸未被大水波及,故这些斥候可以隔岸任意的监视楚军动向。

“启禀陛下,楚军皆为轻骑,目下已远撤而去,并未被洪水伤及。”

哐铛!

司马懿手中的酒杯,脱手而落。

第920章 家有女儿初长成

滔滔大水,竟然没能淹了楚军寸兵?

司马懿惊呆了,王凌惊呆了,贾逵也惊呆了,晋国君臣皆是茫然惊愕。

“怎么可能,楚军不是有十余万大军吗,就算跑了骑兵,那步军又怎能溜得掉?”司马懿一跃而起,不信的质问。

“启禀陛下,楚军只有一万余轻骑,只因先前多执旗帜虚张声使,才使斥候侦察有误。”

恍然大悟。

王凌等晋臣,个个面面相视,皆是嗔目结舌,惊叹万分。

司马懿也是一脸的震愕,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了事情的原由。

原来,自己所谓的诱敌之计,早就为颜良识破,人家早防着你会有诡计,所以才聪明的只派了轻骑前来。

如此,纵使你司马懿有什么诡计,楚军轻骑也可迅速的脱离战场,令你的诡计无济于事。

噌~~

惊怒之下,司马懿愤然拔剑,将跟前的案几砍翻一角。

王凌等晋臣们身形一震,面露畏色,皆黯然不敢多言一语。

“这颜贼竟如此狡猾,朕真是小看了他,可恨……”司马懿咬牙切齿,对颜良怨恨无比。

这时,贾逵忙道:“陛下息怒,今我决堤之计虽未能重创楚贼,但这大水好歹也可阻挡楚贼北上,这也算是小有收获吧。”

作为心腹,贾逵自然要站出来为司马懿搭梯子。

愤怒的烈火已烧过,司马懿渐渐恢复了平静。那一双狼一般的眼眸中,很快又浮现出了阴冷。

“哼,颜贼运气好。且叫他得意一会,大水滔滔,朕看他还有没有胆量继续北上。”

司马懿当即下旨,命大军移师北上,一面北归,一面将沿途的汾水河堤决开,不断的扩大洪水的面积。

几天时间里。晋军相继掘开了十余里的河堤,导致永安至介休一带,方圆数十里都为汾水所淹。

尽管汾水水势。远逊于南方河系,被淹之地的水位,高者及膝,低者甚至不过脚面。

但大水所造成的泥泞。却使车马难行。特别是汾河沿岸的大道,更是全被水所淹,根本无从行进。

永安以北的道路,就此断绝。

※※※

永安以南,三十里。

赵云派出的斥候,将晋军掘汾水之事,第一时间飞马报与了颜良。

当颜良得知此事后,不禁也暗自吸了一口凉气。

“幸亏朕多了个心眼。没有轻易大举北上,若不然这十数万步军被淹。后果不堪设想啊……”颜良感慨道。

徐庶跟着点头:“我军躲过一劫,也算是陛下洪福所佑,不过这汾河之泛滥,北上的道路泥泞难行,恐怕扫灭晋国之战,不得不有所推迟了。”

并州道路本就难行,今再加上大水泥泞,纵使兵马可以通过,但运粮的车队也无法顺利通过洪区。

补给不利的情况下,颜良当然不会轻率二十万大军,去冒险北上。

颜良却也没有太多遗憾,只冷哼一声,挥鞭道:“传朕旨意,全军班师还京,待入冬之后,再扫平晋贼。”

入冬之后,天气寒冷,汾水也要跟着结冰,到时洪水自然不治而退,介时进后,自是再无阻挡。

二十余万大军,陆续南撤,向着东都洛阳班师还朝。

班师前,颜良下旨命张辽率军三万,驻扎于平阳郡,以监视晋军动向。

当颜良统帅的大军,还往洛阳城,整个洛阳城是万人空巷,匍匐在御道两边,迎接他们伟大君王的凯旋。

颜良此役攻灭汉国,族灭乌桓,将刘备逐出汉地,遁往高句丽,此等巨大的功业,已是远迈古今。

在那些被颜良残忍处置的敌国俘虏眼中,颜良是天下第一大暴君,但在大楚百姓的眼中,颜良却是名符其实的明君。

均田制令百姓有田可耕,科举制让平民百姓有作官的权力,重视科学,又让那些能工巧匠的地位攀升……

颜良的诸般国策,都使得原本属于社会最下层的那些人,得到了往昔万万都不敢奢望的东西。

至于那些所谓的世族豪门,在多年的战争中,不是因为立场问题,为颜良所灭,就是在战争中受到巨大的创伤,势渐日微。

战争虽然毁灭了很多,但巨大的牺牲之后,反而为巨大的进步,打开了一条光明的通道。

还往东都的颜良,继续以他“暴君”的绝对权威,推行着强国富民的诸般雷霆之策。

金秋渐过,天气转寒。

金雀台上的颜良,在温柔乡中,渡过了大半个秋天。

是日黄昏,颜良在金雀台上享受着美酒,大乔和小乔二人,身着轻纱薄衣,风韵动人,侍奉在侧。

正饮到痛快时,殿外宫女来报,言是高阳郡主在宫外求见。

“玉儿来了。”小乔神色一动,望向了颜良。

“传她进来吧。”颜良摆手令道。

过不多时,却见一名十四五岁,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华服少女,步履轻盈的步入了殿中。

“女儿给父皇请安。”少女盈盈一福,声音甚是甜美。

颜良哈哈一笑,摆手道:“玉儿免视,快快起来吧。”

“谢父皇。”少女直起不堪一握的纤腰,抬头望向颜良可人的小脸上,绽放着甜美醉人的微笑。

眼前这少女,便是周瑜的遗女周玉。

当年颜良攻破江东时,小乔和周玉这母女二人被周瑜抛弃,统统都成了颜良的俘虏,那时的周玉,才不过七八岁而已。

颜良纳了小乔为姬妾,见周玉生得俊俏可人。便认了她做义女,荣华富贵的照顾着她。

再往后来,颜良称王称帝。周玉的地位也跟着攀升,一直到几年前,颜良迁都于洛阳后,便策封她为高阳郡主。

周玉虽为颜良的义女,但义女毕竟非是亲女,颜良不封她做公主,封为郡主。已经算是格外的荣宠。

这些年来,颜良一直征战在外,自迁都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