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帮助完美型的唐僧与和平型的沙和尚建立起更为有效的工作关系,这里给出了下列建议: 1。和平型的人对待每个人都是小心翼翼的态度,惟恐惹起任何冲突和不愉快。当然,这些沙和尚也希望别人能够同样地在乎他们。虽然他们一般不会惹是生非,但如果你想赢得他们的友谊,就应该用一种平等、随和、适度热情的方式,与他们真诚相处。
     2。和平型的人看重人的情感,所以不希望别人仅仅只是利用他们的某种功能或作用。为了与他们友好相处,你应当更加注意感情的因素—关心他们的感情,也注意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谈话时,要注视对方,琢磨对方一颦一笑和语言的含义。在讲话中要多使用婉转的语气,用微笑表达自己的善意,同时还可以用体态来表达更加丰富的情感。
     3。和平型的人虽然少有热情,却很乐于助人。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真心实意地听他们说话,就是一种表示关心的方式。此外,还应该多多肯定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尽管他们都比较内向,但他们是很喜欢别人表扬他们。在他们受到某种精神压力时,如果你能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他们也是会非常感激的。
     4。和平型的人喜欢在稳定有序的环境中工作,因此,你应该给和平型尽可能地减少一些不确定性。如果你能够帮助和平型的人明确自己承担的角色、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程序,他们就会出色地工作。
     5。和平型的人比较关心组织生活中人的作用,而完美型的人则倾向于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因此,你应该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新的方针、程序和方法等,与人的因素结合起来思考,以便对和平型的团队伙伴做出积极的影响。必要时,可以请他们就影响到切身利益的事发表意见,他们喜欢有人征求他们的意见。
     6。和平型的人有些懒散,缺乏主见,他们需要伙伴们的鼓励,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建立目标。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帮助他们拟定计划,并且解释这么做的好处,就能够让他们完成更多的工作。他们非常需要你的推动。
    
    第十一章
    5个忠告
    尽管我们说了很多,但完美型的唐僧们可能仍然会自作聪明地固执己见。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他们一直在努力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过,下面的忠告也许是唐僧们所乐意接受的: 1。强调积极的心态。完美型的人多才多艺,但很容易抑郁,所以才会有那些多愁善感的文艺作品问世。性格的驱动力使得他们总是记住那些负面的东西,情绪容易低落,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完美型人士必须认识到,事物永远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而且,只要强调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就能够让心情愉快起来,而情况也会奇迹般地越来越好。
     2。学会自我认同。完美型的人喜欢自我评价,由于天生消极的倾向,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十分苛刻。他们喜欢来自别人的肯定和赞美,虽然他们可能随后表示反对。完美型的人之所以有这种心理现象,实际上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在所有的性格类型中,完美型是最有潜力取得成功的,可是心理上的不安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自我否定的念头,致使前功尽弃。
     3。不要拖拖拉拉。“万事开头难”这句成语对于完美型人士而言,简直是太准确了。他们常常下意识地避免开始做某个计划,或者喜欢为某个计划搜集大量的资料,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只是这样一来,许多工作就会漫无期限地拖下去。因此,完美型的人必须设法让自己果断地做出决定。
     4。放宽评价的标准。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工作,无论是对别人还是自己,完美型人士的标准通常都偏高,这种近乎吹毛求疵的苛刻不仅给自己带来许多遗憾,而且也给人际关系罩上了阴影。有的人甚至攻击说,将这些高标准强加于人,是一种性格缺陷。所以,完美型人士应当谨记,凡事不可强求,世事难以尽善尽美,适当地放宽评价的标准,就会立即拥有一个海阔天空和风清云淡的世界。
     5。学会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可能在不遭到反感的情况下,帮助你的伙伴们获得人生和职业生涯的成长。
    
    第十一章
    脚踏实地才能求取真经
    为什么一定要脚踏实地,才能取得真经呢?当年乌巢禅师向唐僧传授《心经》时早已给出了答案,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俗世的生活需要生命真义的指引,生命的真义也需要通过俗世的生活去实现。所以,一个人能否领悟生命的真义,成就幸福的人生,主要的因素,不在于他是否有钱、是否有地位、以及是否技艺高超,而在于他是否脚踏实地。生活需要脚踏实地,工作需要脚踏实地,否则,即使你有孙悟空那样的七十二般变化,也只能是云里来云里去,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虚幻。
     14年,穿越了千山万水,终于可以看到灵山的真面目了。唐僧师徒,无不悲喜交集,以至于喜极而泣。
    有人说,灵山不高,有佛而名。说这种话的人,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灵山的确是因为佛祖而出的名,但灵山的高度是一种精神的高度,不能与地理上的大山(例如珠穆朗玛峰)相提并论。
    即使是在文学的意义上,山与山也有很大的不同。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经过的许多崇山峻岭,象征的是他们曾经面临的困难。而灵山,却是一种境界。唐僧师徒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追求的不就是这种境界吗?
    
    第十一章
    真经不可空取
    因为没有礼物相送,阿傩、迦叶竟传了一套无字经书给他们。按说呢,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自然,自然界就是一部无字经书,在于你自己去领悟。可是,唐僧师徒翻开经书,每一页都是空白,早已慌了神。一怒之下,师徒四人果真回到大雄宝殿,向如来佛告了两位尊者一状。
    谁知佛祖笑道:“两位尊者向你们索要人情的事,我已知矣。可是,你们知道吗?从前众僧下山到舍卫国赵长者家去诵经,讨得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所以啊,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龋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的无字真经。你们若要换取有字真经,还是到宝阁去找阿傩和迦叶吧!”
    唐僧无可奈何,只好将化斋用的紫金钵盂,奉送给两位尊者,阿傩和迦叶这才重新打开宝阁,为他们准备了5048卷经书。师徒四人收拾妥当,让白马驮着经书,告别了尊者,欢天喜地地回归东土而去。
    
    第十一章
    子路受牛的故事
    说到人情礼物,孔子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一个人掉在水里,快要淹死了,孔子有一个学生,名叫子路,刚好从这里路过,就立即下去把他救了上来。这个人为了感谢子路救命之恩,就牵了一头牛送给他。子路接受了,回来欢欢喜喜地告诉老师和同学。同学们都觉得子路既然做好事就不应该接受报酬。谁知孔夫子却很高兴,称赞子路做得对,说:“从今以后,鲁人必多拯人于溺矣!”为什么呢?有三个理由:其一,被救的那个人表示感谢是应该,以一个人的生命与一头牛的价值比较,接受一头牛并不过分。
    其二,在孔子的那个时代,一头牛的价值大约相当于我们现在中产阶层的一部车吧,被救的那个人既然愿意付出这么贵重的礼物,可见他对生命的珍视。子路接受礼物,其实也是尊重那个人的价值观,不接受反而不美。
    其三,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理由,好人理应得到好报,而且应该坦然地接受好报。这样,就能够鼓励大家多做好事,都做好人。所以子路勇于救人的行为应该得到高度的赞美,包括用礼物和金钱进行褒奖。
    
    第十一章
    好人好事的商业版
    子路救了一个人,得到了一头牛。唐僧得到了5048卷经书,却只不过付出了一只紫金钵盂。用一头牛与一只紫金钵盂相比,阿傩和迦叶两位尊者的索取并不多。当然,子路与两位尊者在行为风格上还是有区别的,一个是接受,一个是索龋偏偏唐僧师徒又不懂人情,让两位尊者闹了个大红脸。
    阿傩和迦叶说得并不错,白手传经,真的是要那些传经人都饿死了。像现在的出版社,每年都要编辑出版许多好书,其实也是一种传经人的角色。所以,要是阿傩和迦叶也懂得用商业方式来处理这件事,问题就很简单。每本经书都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