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主江山+番外 作者:蔷薇柠檬(创世vip2014-05-04正文完结)-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王爷,写得好啊!”
  不多时,屋里竟传来顾原的高声称赞。
  哎?这下倒是大出云若辰的意料。她还以为她的单蠢王爷老爹笨笨的,写不出什么像样的建议。居然还能被顾阁老大加称赞。以那老头的性子,应该不会故意奉承别人才是吧?
  但在顾原赞好后,两人说话的声音就越来越低,时而间杂着靖王的叹气声。云若辰判断,靖王的建议或许很合顾原的胃口,但要在朝廷上通过难度一定很大吧?
  当天稍晚的时候,云若辰寻了个空隙偷偷进入外书房,想找找靖王写的那份折子。
  外书房的文书打理得很整齐,云若辰没费多少工夫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看的东西。
  当她匆匆将折子浏览一遍后,对靖王倒是改观了不少。
  靖王的折子里提出的首要建议,是“疏散”。
  他认为不能任由灾民聚集在京城外,这样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疫病传染,还不利于及时的救急。所以靖王建议,应该让京城下属的三十一州县行动起来,把原本聚集在京城的灾民分散下去,每个州县分摊一部分,这样救灾压力就没那么大了。
  这建议让云若辰耳目一新,顿时感觉到老爹的智商和眼界不像自己原先想象的那么差。看来靖王懦弱归懦弱,脑子未必不好使,只是不像诚王那样心机重而已。
  可她随后也想到要实施这建议的难度和工作量有多大!
  怪不得别人都不提这种建议了,这可是要劳动全京城下属几千名官员的大工程啊!
  而且朝廷之所以要把灾民拢在一起,也是怕他们分散开来后形成流民,到时候当山贼的、当响马的、当水盗的怕是要层出不穷了。更重要的是,离开了土地的流民,他们不再交税,不受官府约束,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朝廷不能忍受的。
  但靖王在随后就补充道,可按照灾民的籍贯、宗族分成数百伍甲,将所有灾民登记在册才疏散下去,层层官员交接清楚,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灾民队伍的完整,从而避免造成流民祸患。
  再然后,秋收的日子就快到了,到时可以组织这些灾民在下面州县打短工帮忙收割,用他们的劳动力来抵赈灾粮,一举两得。
  唔,自家老爹还挺聪明呢,她是真的低估他了!
  云若辰是学历史出身的,加之从小跟着师父在各地游历见晓世情,对于分析这些情况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在她看来,靖王的建议比诚王所提出的做法更务实,更详细,格局也更高。
  然而真正要实施下去又谈何容易呢。
  靖王空有一个亲王的名头,在朝中的话语权却几近于无。这么“大手笔”的一个方案扔出去,她可以保证,百官马上会炸锅的。
  谁不想走捷径啊,谁想做苦工啊?眼下的朝堂上,有识之士估计也有,但据云若辰猜测,好逸恶劳只想升官发财的肯定更多吧。
  一边是轻松简单的“提前收税”,一边是劳累繁杂的“疏散灾民”,她不用亲眼看都能想到他们会选择哪一边。
  顾原和靖王也不可能没想到这些后果吧。但云若辰根据二人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来推算,顾原那位老愤青肯定很乐意把这个有利于百姓的方案呈上去,而靖王总不能和诚王说辞一致,那不成了他拾诚王的牙慧跟在诚王屁股后头走吗?他会做出这个方案来,本意就是想引起老皇帝的注意吧?即使无法实行也好……只要引起争议,老皇帝总会知道他这个儿子也不是没在为朝政出力的。
  “好吧,既然如此,就让我来助您一臂之力吧,父王。”
  将折子放回原处后,云若辰离开外书房时,嘴边一直挂着丝淡淡的浅笑。
  就在靖王将赈灾折子呈上内阁的第二天,叶慎言被叫到了云若辰面前。
  “慎言,替我办件事。”
  云若辰笑吟吟地看着叶慎言,不知怎的,她的笑容却让叶慎言心里发虚。
  这位漂亮的小郡主为什么笑得这么……狡猾呢?
        
第七章:半夜出动
  就像云若辰预料的那样,靖王的折子呈递内阁后,首先在几位阁老间爆发出了一场争论。
  靖王的老师顾原大学士并非内阁首辅,连次辅都不是,只在内阁中排名第三。他虽然一力推荐靖王的方案,但其他几位注重“传统”、“稳定”——说白了就是怕惹事怕麻烦的阁老都不同意。
  内阁目前有五位大学士,这就是庆朝最核心的五位重臣。五位阁老与六部尚书、侍郎以及地方上的几位总督,构成了庆朝统治阶级金字塔的顶端。
  当然,凌驾于这些大佬们之上的,便是那位将帝王心术玩到了极致的、已经在龙椅上坐了三十多年的老皇帝元启。
  光看他给自己起的这年号就够狂妄的……元启,除了开国太祖一般人都不敢用这种年号啊,人家就这么用了,还一用三十五年不带换的。
  关于靖王的上书,内阁争论不下,到了朝堂上,群臣也是议论纷纷。
  靖王的最初目的算是达到了,这么多年来,他还是头一回这么受关注。虽然他那方案一面倒的被批评“不适用”,但有争议总比被人遗忘好啊。
  靖王殿下很激动,顾原的心态可没他那么好。顾阁老是真心想推行这个方案赈灾的,但他独力难支,仅有的一些同伴在朝中地位也不高,打嘴仗完全帮不上忙。
  由于靖王身份特殊,大臣们只能“恭请圣裁”,让元启帝来评断。但元启帝却保持沉默,既不说支持诚王的建议,也不表态同意靖王的方案。
  元启帝笃信道教,号称“无为而治”,一般都只在内廷办公,轻易不上朝。其实谁都知道,这位老皇帝是把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到修道长生上去了。
  但真正的奇门术士,很少有肯为皇家卖力的。聚集到元启帝周围的那些方士,只是道门里混得很一般的那种罢了。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皇帝嗜好修道,身边的人自然也要时刻关注这些事。连内阁首辅平裕翰大人,都时常得在宫中精舍里陪着老皇帝“试丹”呢。
  
  “父王,您还在为赈灾的事心烦吗?”
  云若辰发现这几天里,靖王的眉头就没解开过,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就连用餐的时候都像是食不知味一般,只吃几条蔬菜就停了筷子。
  云若辰本人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虽然上一世从小跟着师父过活,但她的老道士师父在生活上什么都可以不讲究,却把吃饭看得比天大。就算是一碟豆芽、一块腐乳,都要尽力做出最好的滋味来。
  世人对修道的术士往往有误解,总把他们和苦行僧想成同一类人。其实根据门派的不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有着许多区别。像云若辰这一派就很入世,讲求的是红尘历练,饮食享受当然不能缺。
  所以云若辰的嘴从小就被养得很刁,对食物的要求也很高。倒不是说她非要吃山珍海味,但对于烹饪精致还是很有追求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她对环境的适应力也很强,若有需要吃粗茶淡饭,为了补充体力她也能吃下去。
  来到这世界后,既然投胎到郡主身上,吃好喝好总不成问题。靖王再不受宠,亲王的生活享受还是有保证的。
  但云若辰还是凭着她的个人喜好和饮食习惯将自己的伙食改良了一遍,比如早晨起床时先喝杯安神茶就是一例。又如蒸鱼,她要求厨房必须用清澈的泉水大火蒸一刻钟就停火,还得洒上细细的葱姜丝,味道要不咸不淡,汁水要不多不少……
  她每日与靖王父女俩一同用餐,靖王对女儿近来改良的这些菜谱也挺喜欢的,兴致来了还和她探讨几句食经。
  但今天靖王面对着满桌精致美味的菜肴,却根本没有下箸的欲望,云若辰知道他此刻的心情绝对是乌云万里。
  “嗯……”
  靖王苦笑两声,摆摆手让人收拾他的碗筷,也不和女儿说什么就往内书房去了。
  云若辰听说他把两个幕僚也叫了去,赶紧再次潜入偷听,发现眼下老爹的处境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艰难得多。
  当初靖王对自己的方案能通过就没存着什么指望,但大臣们现在一波接一波的反驳,还是让他感到压力很大。谁喜欢被人批评啊,又不是天生的被虐狂。靖王脾气再好,也是很渴望被人认同的,没想到难得高调一回就被打击成这样。
  靖王和幕僚们抱怨说,明明城外灾民成群饿死生病,京城里的高官们就是不同意将他们疏散下去。现在可是大夏天,病死的人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发起大瘟疫来可就很麻烦了。
  “放心吧父王,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