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李好(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6-30正文完结,种田文)-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大郎笑着点头,三兄妹朝小吃摊出发。

    “大哥,大哥,你快看,那是啥?”杜二郎看前面不远处,有个矮个子正悄呼呼的扛着个麻袋往巷子里走呢,也不怪他们看见了,而是现在天色更黑了,他们经过这个地方,刚好有个巷子,不仔细看,还真看不着。

    可惜杜二郎的眼睛那是一个亮,也是巧合了,就被他看了个正着,最奇怪的是,那矮个子悄呼呼的走了一会儿,却突然倒在了地上。

    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

    杜大郎忙对杜二郎和杜榆说道:“你们都别瞎动,二郎,前面不远出有差役,你和榆儿一起去,喊人过来,我在这里看着。”

    “大哥,你一个人在这里有危险吧,不如我们三个人一起去喊人!”管他这边是啥事儿,还是自家大哥的安全就重要。

    “别磨蹭,一会儿的事儿,我在这边看着,万一这人是拐子呢,跑了就可惜了,我这样大的人,人家是不会要的!赶紧跑去!”

    杜二郎和杜榆忙跑着去找人,果然在不远处就看到了两个捕快,和他们把情况一说,那两捕快赶紧的也奔了过来,“大哥,我们叫人过来了!”杜二郎和杜榆看大哥安然无恙,心里踏实了。

    那两捕快手里握着刀,上前去看,那矮个子果然是已经昏倒在地上,而麻袋里竟然在动,两捕快中间的一个赶紧把麻袋给打开了,竟然在里面发现了一个小男孩,“小公子?”其中的一个捕快很是吃惊!

    原来这麻袋里的人竟然是县太爷齐大人家的小公子!这县太爷家的小公子竟然被人绑架了,真正是太胆大包天了!

    等县衙里的人把杜有忠和胡氏请了过来县衙的时候,杜榆他们已经清楚了事情的经过了。

    县令太太齐太太早就哭了一场了,县太爷齐大人除了感谢杜榆他们三兄妹,还把自己的小儿子给狠狠地责骂了一顿。

    作者有话要说:二郎的眼睛啊,那叫一个亮!羡慕啊!

 第99章 县学县试

    但是很快被闻讯赶来的齐大人的娘齐老太太给反骂了一顿;搂着自己的小孙子心肝肉的哭个不停;还骂齐大人的差事办的不好,让拐子都拐到自己人身上来了,而且一定要严惩那个拐子;让他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弄得齐大人尴尬不已;且觉得很丢面子;幸亏杜榆他们三个留在了客房,不然让他们听到了;只能是更尴尬!

    至于为啥县太爷的小公子被拐子给捉到了,原来是这位小公子不甘寂寞;偷偷的溜出了县衙;想看一看这市面上的风景;结果一个落单的小少爷;可不就是被拐子给拐到了,拿麻袋直接给装了起来。

    那个拐子也是点儿背,在运输过程中,突然就觉得头昏眼花,直接一头栽了下去,还给了那小公子做了垫背的。

    据后来给这拐子看病的大夫说,这拐子是因为先前吃了不干净的东西,然后又在这市面上胡吃乱吃,和他先前吃的东西相克,于是直接食物中毒了,这不又扛了个几十斤重的人,承受不住,最后可不就倒下来了。

    就这个事儿,齐老太太直接说,是她孙子命大福大,不然怎么就会这样?

    等杜有忠和胡氏过来后,齐大人很是感谢了一番杜有忠,连齐太太也是过来谢过了胡氏。

    最后一问,这杜有忠就是上头介绍过来的县学的训导,县太爷笑道:“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因为这训导也是属于县衙里的人,而齐太太知道,这一家子都是读书之人,对杜家就更和善了。

    听说他们一家子还住在客栈,就说道:“客栈那个地方住了多不好,今天就在县衙歇息一晚上吧,明天我们直接派人把你们的东西拿过来。”

    不过好说歹说,杜有忠他们表示,今天晚上都这么晚了,也不麻烦大家了,还是先到客栈,第二天会直接来县衙报道的。

    齐大人听了也点头,齐太太才没有说什么了。

    从县衙出来,杜榆他们几个都忍不住要笑,这拐子可真够悲催的,竟然因为那样的原因,被人逮个正着,不过那拐子也是活该,以前肯定也拐卖过人,弄得多少人失去了孩子?

    让多少孩子进入了火坑?

    听说还有人把拐到的孩子剁手跺脚,装成乞丐行乞呢,这简直该下十八层地狱去!

    “你们几个,也别笑了,今天这事儿多危险那,要是那拐子突然醒过来,你们几个,哪里打得过人家?”胡氏要教训教训几个孩子!

    杜二郎忙说道:“不怨大哥和榆儿,是我先看到的,就是觉得好奇怪,咋大半夜的还背着一个大麻袋。”谁知道后来是那样的呢?

    杜大郎也说道:“也不怪二弟,是我没有带好他们。”

    杜榆也说道:“娘,不怪大哥和二哥,当时,我也觉得没有啥危险,所以才那样的。”

    胡氏叹气,“你们这一个二个,都不怪别人,难道怪我?以后千万别这么直冲冲的去了,起码自己要安全了,才能管别人的事儿,知道了不?”

    三兄妹都点头。杜有忠就不说啥了,第二天,很早,县衙里就派人过来,来给杜有忠他们搬东西。

    青阳县的县学是在县衙旁边不远的一处房子里,要是隔得太远,也不方便县太爷管理啊。

    何况,这里读书的不光是秀才,还有一些县上有势力的人家出钱在里面读书的人。

    县学里有一个教谕,两个训导。当然,教谕是总领事的,训导跟助手差不多的兴致。

    其实能,能中了秀才,当了生员,这学问都挺扎实了,有些人呢,中了秀才,也不会在县学里上学,胡鑫这样的,是因为云阳县的县学和锦溪书院是一体的,他最开始在锦溪书院读出来的,所以以后也没有那个必要再锦溪书院继续读。

    而青阳县就没有什么出名的书院,一般要么是私塾,要么是自家请的人专门教人的。

    县学里要上学,肯定是不严格的,有时候还可以不用来上学,说是管理这些秀才,也只是登记在册,主要忙碌的是,到时候这些秀才要参加乡试了,让人去提醒或者举行一些类似与模拟考试的考试,来看看这些秀才的水平。

    像杜榆的爹,中了秀才,就直接去锦溪书院当先生去了,只是在要去乡试的时候,县学里的教谕才会通知他,该注意的事项和需要领取的凭证等等。

    简单点说,杜有忠目前的工作,就是整理这些秀才的档案和文章之类的,然后教谕规定的时间内,给这些来上课的秀才讲一讲课,宣传宣传县衙里下达的精神文件。

    毕竟人家都是有了功名的,强迫也不是什么好事儿。所以这样算下来,杜有忠的时间真是充沛了,跟在书院的时候,根本不一样,不用天天都要上课教书了。

    另外,县里还有几名廪生,每个月都可以到县衙里领廪米和一定的银钱,这也需要县学这边登记在册。

    不过呢,最忙的时候,应该是县试的时候,青阳县下面的学子们,要考秀才,第一关就是到县里参加县试,通过了县试,才能去州府参加府试。

    这县试的题目,就是教谕,还有训导,加上县太爷联合出出来的。

    所以嘛,别看训导不像教书先生那样忙碌,但是也有一定的实权。

    杜有忠是春天过来的,接着就要开始准备县试的事儿。这是一年之中的重中之重,不得不重视。

    杜榆他们被安排在了离县学不远的一个四合院里,这院子里不止他们一户人家,还有另一户,是另一个训导的家人,那个训导名字叫做王学海,也是举人出身,年纪有四十来岁了,比杜有忠大个几岁,人家都叫他王先生。

    王先生的的妻子和儿女都在这边,占据了四合院的坐北朝南的正院,这也是没有办法争的事儿,谁让他们是后来的呢?

    王学海也是三十几岁中的举人,不过人家中了举人后,还纳了一房妾室,也跟在身边,他妻子给他生了一儿一女,女儿早早的嫁人了,儿子年纪和大郎差不多大,没有跟在王学海身边,是跟着王学海的女婿做事儿去了。

    王学海的妾室梅氏,才二十来岁,给王学海生了个小儿子,直接住在了四合院的东厢房。

    这样一来,杜榆他们只能住在西厢房了,可是一个妾室住在东厢房,而让他们住在西厢房,这有些说不过去。

    但是到了杜榆他们过来的时候,梅氏都没有搬。说是孩子还小,搬了容易惊动,请他们体谅体谅。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