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60-类证活人书-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交下五分曰气海) 
x(七)问三部之位x 
左右手去鱼一寸名曰寸口。去泽一尺名曰尺部。两境之间。名为关位。关位六分。阳部出三分。 
阴部入三分。关前为阳。关后为阴。为阴阳之关津。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阳 
得寸内九分。取阳奇之数。阴得尺内一寸。取阴耦之数。是名寸关尺也。寸上一分为鱼际。关下一分 
为神门。左关为人迎。右关为气口。三阳从地长。故男子尺脉常沉。三阴从天生。故女子尺脉常浮。 
男子阳多而阴少。其脉在关 
上。故寸盛而尺弱。女子阴盛而阳微。其脉在关下。故寸沉而尺盛。所以男子不可以久泻。女子不可 
以久吐。男得女脉为不足。女得男脉为太过。所谓反也。(今人以男子尺脉常弱。女子尺脉常盛谓之 
反。非也。男子阳有余。脉在上。尺脉必弱。女子阴有余。脉在下。寸脉必微。乃是正也。非反也。又 
以男子以右尺为命门。女子以左尺为命门。谓之反亦非也。男子得阴以生。先生右肾。女子得阳以长。 
先生左肾。乃是正也。非反也。所谓反者。只是男子尺脉当弱今反盛。女子尺脉应盛今反弱。谓之反耳) 
圣人以察阴阳以决生死。虽经络流注。如环无端。岂能逃于三部者耶。 
x(八)问诊候之法x 
凡初下指。先以中指揣按得关位。乃齐下前后二指为三部脉。前指寸口也。后指尺部也。若人臂 
长乃疏下指。若臂短乃密下指。先诊寸口。(男先左手。女先右手)浮按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 
次。重按消息之。次。上竟消息之。次。下竟消息之。次。推指外消息之。次。推指内消息之。(医 
家责肥人脉浮为肌肉浓实。重取乃得。若举手而得。则其浮也甚矣。责瘦人脉沉为皮脉相附而易见。若 
按之始应。则其沉也亦甚矣)凡诊脉以气息平定。方下指。以一呼一吸为一息。其一息之间。脉息 
四至。或五至。不大不小。与所部分四时相应者。为平和脉也。过则为至。不及则为损。损至之脉。 
难经言之详矣。(所属部分。谓心位洪。肺位浮。肾位沉。肝位弦。脾位缓也。四时谓春脉弦。夏脉 
洪。四季脉缓。秋脉浮。冬脉沉也。假令心脉本位虽当见洪。得冬脉须微带沉下。是四时相应。余皆 
仿此) 
x(九)问脉息之证x 
脉之字。从肉从HT 。又作HT 。盖脉以肉为阳。HT 以血为阴。华佗云。脉者气血之先也。气血盛则 
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微则脉弱。气血平则脉缓。又长人脉长。 
短人脉短。性急则脉急。性缓则脉缓。反此者逆。按内经云。形盛脉细。气少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 
大。胸中气多者死。形气相得 
者生。参伍不调者病。难经云。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 
王叔和云。脉沉为在里。脉浮为在表。迟则在脏。数则在腑。滑为实为下。数为虚为热。张仲景云。 
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大抵阳脉 
常浮而速。阴脉常沉而迟。七表属腑。病在于阳。春夏见之易治。八里属脏。病在于阴。秋冬见之犹 
轻。假令数在左寸。浮之得者热入小肠。沉之得者热入于心。余皆仿此。脉理精微。非言可尽。论其 
梗概。不出于此矣。王叔和云。在心易了。指下难明。亦在乎人熟之而已矣。 
x(十)问七表x 
七表阳也。阳数奇。浮。按之不足。举之有余。(寸口浮。其人伤风。发热头疼。关上浮腹满。 
尺中浮小便难。趺阳浮即为虚)芤。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 
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滑。往来前却流利。替替然与数相似。(脉滑为阳。 
寸口滑为阳盛。关上滑为呕逆。尺中滑小便赤。妇人经脉不利。然而尺脉滑者。亦本形也。趺阳脉滑 
者。胃气实)实。脉大而长。按之隐指。 然。浮沉皆得。(寸口实。主上焦热。关上见之腹胀。 
尺中有此。主小腹痛。并小便涩)弦。举之无有。按之如弓弦状。又曰。浮紧乃为弦。状如弓弦。 
按之不移。(阳弦则头痛。阴弦则腹痛。大抵伤寒脉须弦。盖人迎紧盛伤于寒。人迎者少阳之分。少 
阳脉主弦故也。寒邪中人。其脉必弦。弦则多兼洪数。为其先有邪热也。洪数甚者。正为阳证。若沉 
细而弦疾。乃正阴证也)紧。按之实。数似切绳状。(紧则为寒。寸口紧头痛。关紧心中满痛。尺 
紧脐下痛。阴阳俱紧。当清邪中于上。浊邪中于下)洪。极大在指下。举按满指。(寸口洪主胸膈 
烦热。关洪主胃热口干。尺中洪。主大小便血。三部洪。三焦俱热) 
x(十一)问八里x 
八里。阴也。阴数耦。微。若有若无。极细而软。(微则为虚。寸口微为阳不足。阳微则恶寒。 
阴微则下利)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沉为在里。尺寸俱沉者少阴 
受病也。然沉而迟者。乃阴证也。宜温之。沉而数者有热也。宜下之)缓。去来亦迟。小快于迟。 
(缓则为虚。太阳病。其脉缓者为伤风。惟脾得之即是本形)涩。细而迟。往来难。时一止。(涩 
则少血。寸口涩少气。上焦冷。关上涩胃冷脾痛。尺中涩小便数。小腹冷。三部俱涩。腹中气结。王 
冰曰。阳有余则血少。故脉涩也。又曰。涩者阳气有余。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迟。呼吸三至。去 
来极迟。(迟则为寒。寸口迟则上焦冷。关上迟胃冷不欲食。吞酸吐水。尺中迟。小便多。并白浊) 
伏。极重按之。指着骨乃得。(伏主物聚。寸口伏胸中逆气。关上伏有水气。溏泄。尺中伏。水谷不 
化。大抵关前得之多为热。关后得之多为冷。关中得之阴阳结。或冷或热不定。当以余证参之)濡。 
按之似无。举之全无力。(形与缓涩迟脉虽稍殊。其为冷证皆一也)弱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 
(弱为虚。寸口弱。阳气虚。汗自出。关弱无胃气。胃中有热。脉弱为虚热病作。不可大攻。热去寒 
起。尺中弱。气少发热也) 
x(十二)问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又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x 
有结脉。有促脉。有代脉。结者。阴也。阴盛则结。脉来缓时一止复来曰结。主胸满烦躁。促者。 
阳也。阳盛则促。脉来数时一止复来。曰促。主积聚气痞。忧思所成。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 
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正方七)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正八)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 
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正二十八)大抵结促之 
脉。虽时一止为病脉。非死脉也。惟代脉者。真死矣。往来缓。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 
曰代也。代者。死也。仲景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正五十六) 


卷第三
属性:此一卷论表里。治伤寒。须辨表里。表里不分。汗下差误。古人所以云桂枝下咽。阳盛即毙。承 
气入胃。阴盛以亡。伤寒有表证。有里证。有半在表半在里。有表里两证俱见。有无表里证。在表宜 
汗。在里宜下。半在里半在表宜和解。表里俱见。随证渗泄。无表里证。用大柴胡汤下之。(正方三 
十)又四逆汤(正七十五)证。有先温里乃发表。桂枝汤(正方一)证。有先解表乃攻里。仲景云。下 
利清谷。身体疼痛。急当救里。身体疼痛。清便自调。急当救表。如附应桴。间不容栉。非特此也。 
均是发热。身热不渴为表有热。小柴胡加桂主之。(正二十九)厥而脉滑为里有热。白虎加人参主之。 
(正六十五)(黄帝所谓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也)均是水气干呕。微利发热而咳为表有水。小 
青龙加荛花主之。(正三十六)身体凉。表证罢。咳而胁下痛为里有水。十枣汤主之。(正八十九) 
均是恶寒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也。麻黄桂枝小柴胡主之。(无麻黄桂枝小柴胡汤。只有柴胡桂枝汤。见正方三十一) 
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也。附子四逆汤主之。(正七十五)均是身体痛。脉浮发热头疼身体痛者为表未解。麻黄汤主 
之。(正二十)脉沉自利身体痛者为里不和。四逆汤主之(正七十五)。以此观之。仲景之于表里亦详矣。学人宜深究之。 
虽 
然。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无表里证。脉虽浮亦有下之者。少阴病二三日无阳证。亦有发汗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