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人识相-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飓风,像抖落在画布上的颜料恣意流淌,最终定格下来。虽然只是一堆繁华的碎片,却补充了爱情在人间的另一番投影。 
  如果可以比较,那么奥黛丽·赫本和格利高里·派克是天使伴侣,费雯·丽和克拉克·盖伯却是魔鬼双煞。虽然黄金搭档之间并没有产生众望所归的完美爱情,但他们在镜头前的甜蜜亲吻,曾令多少人在相遇爱情之前憧憬,在别离爱情之后流泪。 
  格利高里·派克的一生像他扮演过的银幕形象一样,高大、善良、谦逊、儒雅、正派、严谨,足以令每个接触过他的男性肃然起敬,每个倾慕过他的女性念念不忘。这个演了一辈子死去活来爱情戏的男人,这个能将平淡无奇的肥裆裤穿得如此好看的男人,即使在去世的瞬间,都没有因仓促而忘记将自己的手交回到妻子手中,就像学生在毕业时要将借来的书归还到图书管理员手中那样,他一言不发地赋予了他的妻子最后一道尊严,感谢她多年来与他相濡以沫,如今不得已相忘于江湖。 
  万籁陷入寂静,好莱坞的梦幻却无法终结。   
  第三节 绝代风华(1)   
  用绝代风华这个词做这一节的标题,是因为这一节将讲述政治风云里的一代名媛,而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宋美龄。绝代风华这个词,赋予她是再恰当不过的。 
  2003年年末,翻看报纸,知道宋美龄死了,心霎时空了。 
  十多年前看到一张照片,是宋美龄九十多岁时发表演讲的。苍白的脸,白得没有一丝血 
  色,色泽干滞却绝不呆板。两颊已经深陷,嘴唇也薄得只剩一条线,却涂着口红。应该叫口红,绝不是现代女人的唇膏。口红的颜色是纯正的红,鲜艳,华丽。口红涂得也很真实,只是沿着薄薄的嘴唇轻轻敷了那么一层。这薄薄的一层红,衬着苍白瘦削的脸,我理解了什么是凄美。 
  岁月流逝的悲哀,浮华渐去的苍凉,上个世纪的女人用上个世纪的方式展现上个世纪的残存美丽。那涂在嘴唇的那抹鲜红,只能用上个世纪的称谓棗口红。 
  这个女人去了,一个世纪彻底结束了。 
  这个代表上个世纪精华的女人,在西方思潮涌进中国的时候,她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东西方文明最完美的结合。东方的优雅和淡漠,西方的真实和热情,这个至美至情至真的女人,是上天给那个文明与愚昧,进步与倒退纠缠挣扎的世纪最大的抚慰。 
  她的美丽是与生俱来的,上天的眷顾是因为这个女人要承载一个世纪的浮华。她的气质是高贵绝伦的,因为她渊博的学识,精致的修养。东西方文化的精髓,造就这个喧嚣红尘中至美的象征。 
  历史中记载她在抗日战争时到前线慰问伤员,到难民营安慰颠沛流离的难民,鼓励前方的将士,安慰后方的平民。一个美丽的女人,穿梭于断壁残垣,行走于市井污浊,只那凌波微步中的回眸一顾,已在多少伤痕累累的心中留下永恒的感激和惊叹。她的爱和她的美一样,高贵而华丽。 
  西安事变中她孤身涉险,营救自己丈夫的生命;力挽狂澜,保全自己丈夫的事业。美丽的女人应该受到呵护,而她却在为自己爱的人奔波。往后的岁月里,她在丈夫的事业中扮演着外交官的角色,用她的美丽和气质,修养和学识,全心全力地帮助自己的丈夫达到事业的巅峰。她的爱,和她的美一样,纯粹而绝对。 
  她的一生可谓享尽荣华,因为她是真实的女人。女人喜欢舒适的生活,所以她的衣食住行极为讲究,极尽奢华;女人爱慕虚荣,所以她在公众面前出尽风头,引得世人惊艳大半个世纪;女人希望自己高不可攀,所以她是男人心中只敢仰瞻不可亵渎的女神……她绝不委屈自己的感觉,只是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去做真实的女人。 
  一个完美的女人去了,去得了无痕迹,一丝血脉都不留下。女人一旦成为母亲,就不再是单纯的女人,她的角色里就多了母亲的艰辛和责任,还有母亲该有的相夫教子,操劳乏味的一生。她还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就做了绝育手术,从那个时候起,她就决定一生只做女人,纯粹的女人,享受女人该享受的一切。 
  一生高高在上,众星捧月的她,在浮华渐散时隐居在国外。落幕后的寂寥,总会让人失落和悲哀,而她,却平静地生活了几十年。喧嚣和寂寞的落差,根本无法扰乱她的心。淡漠地对待人世的变迁,依旧和往常一样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修养,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她是在睡梦中安详地去的。连走都走得那么飘逸,那么宁静,这个世界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一个完美的女人去了,只剩世人们的回忆和追寻。 
  与宋美龄一样,作为第一夫人的贝隆夫人,也曾出尽风头。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事实上我从未离开你,即便在我狂野不羁的日子里,我也承诺不离开你……” 
  电影《贝隆夫人》主题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唱出了阿根廷前“第一夫人”艾薇塔·贝隆辛酸曲折、辉煌传奇的一生。从穷裁缝的私生女到15岁的舞女,从高级交际花到总统夫人,艾薇塔33载的短暂一生记录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 
  艾薇塔与阿根廷政坛领袖贝隆的相遇,使她的人生发生巨大的转变。她协助贝隆将“平等民主”的思想变成信条,于是产生了“贝隆主义”。 艾薇塔陪伴贝隆在全国进行巡回演讲,宣传“贝隆主义”,在阿根廷政坛上刮起了一阵“贝隆风暴”。艾薇塔将鼓舞人心、笼络群众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她不把中产阶级放在眼里,而是将社会底层人民当做“重点培养对象”,这种“争取大多数”的策略获得了极大成功,贝隆的人气也直线上升。 
  而贝隆在监狱的那段日子里,艾薇塔使出浑身解数,在全国各地宣传演讲,为贝隆争取民众支持。艾薇塔面对人民大众时,毫不避讳自己黑暗的过去,反而将那段经历当做拉拢人心的最佳工具。艾薇塔最著名的一段演讲就是:“你们的苦楚,我尝试过;你们的贫困,我经历过。贝隆救过我,也会救你们;贝隆会支持穷人,爱护穷人,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会对我宠爱有加?!” 
  艾薇塔的话语感动了阿根廷平民,在她的鼓舞带动下,阿根廷全国各地都爆发了游行示威,要求当局释放贝隆,人群到处高呼:“总统贝隆!总统贝隆!”在民众的强大支持下,贝隆重获自由。他出狱后,面对成千上万的欢迎人群,紧紧地拥住了艾薇塔,贝隆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艾薇塔!感谢人民!”在那一刻,贝隆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瘦弱女人身上的无穷力量,他深信不疑艾薇塔当初的那句话:“我是最适合你的女人,我的好会令你吃惊。”   
  第三节 绝代风华(2)   
  在贝隆夫妇营造的民主氛围之中,贝隆1946年当选为阿根廷总统。就职当天,成千上万群众如潮水般涌在总统府门前,庆祝贝隆和“第一夫人”艾薇塔的胜利。人民高呼“艾薇塔”的声音甚至超出“贝隆”。这时,艾薇塔只有27岁。 
  位居“第一夫人”后,艾薇塔的杰出才华如鱼得水,为社会救济、劳工待遇、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四处奔走,亲自前往工厂、医院和孤儿院,用春天般温暖的笑容慰问底层人民。童 
  年的穷苦经历影响着艾薇塔的政治方向,她骨子里就特别痛恨贫富悬殊,发誓改善底层人民的生活,成为“穷人的旗手”;艾薇塔深知女性在社会中遭受的种种不公,她一跃成为阿根廷女性的代言人,为女性的健康和权益贡献心力。 
  这位美丽的女人拥有非凡的演讲才能,她的演说总能给人带来激情和希望,这源于她顽强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阿根廷政坛本是男人拼杀的战场,由于“红颜”艾薇塔的加入,呈现出一种奇异炫目的别样光彩。艾薇塔用她的魅力打开了阿根廷外交的新局面,开始欧洲之行。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艾薇塔的绝代风华令外国民众为之倾倒,她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欧洲媒体将艾薇塔出访称作“彩虹之旅”,赢得了欧洲的普遍称赞,艾薇塔也获得了很多新的头衔:“贝隆手中的王牌”、“阿根廷玫瑰”、“苦难中的钻石”等等。 
  然而时间总是无情的,不管是风华绝代的宋美龄还是阿根廷玫瑰艾薇塔,终归是化为尘土,随风而去。 
  也许你还会说,不是我不努力,实在是美丽的概念离我太远了。Take it e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