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衷映龅谝弧!贝舜ξ疵餮栽映龅谝唬蝗缡臀佑玫诙龋缮舷赂《
〔8〕“丝”,《禹贡》作“枲”。“纻”,纻麻。〔9〕“纤絮”,细的丝绵。
 
华阳黑水惟梁州:〔1〕汶、嶓既蓺,〔2〕沱、涔既道,〔3〕蔡、蒙旅平,
〔4〕和夷叄ā!5〕其土青骊。〔6〕田下上,赋下中三错。贡璆、铁、银、 镂、砮、磬,〔7〕熊、罴、狐、狸织皮。〔8〕西倾因桓是来。〔9〕浮于潜,〔10〕
逾于沔,〔11〕入于渭,〔12〕乱于河。〔13〕


【注释】〔1〕“华阳”,华山之南。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南,为三州分界点,其 东边是豫州,北边是雍州,南边是梁州。“黑水”,此处是作为梁州边界的一条水。有 关黑水的问题太多,而被附会为此水的不下十条,计在西北的有伊吾、肃州等处六七条, 在四川及西南的有丽水、西洱河等七八条。下文“道九川”中的黑水西起甘陇,流经西 南,注入南海,实际上并无这样一条水,《禹贡》作者受《山海经》、《天问》等神话 影响采入,但必是秦开巴蜀通西南夷后知有横断山脉诸水的反映。若找一条作为梁州西 南边界而入于南海之水,自惟有澜沧江或怒江可当之。宋以来学者则论定是诸葛亮度泸 之泸水,因泸之义为黑(汉时滇池县亦有黑水祠)。其实黑水究属何水,是颇难论定的。 “华阳黑水惟梁州”,华山以南迄于黑水是梁州。此州由全境地势高、多山梁而得名。 州境大抵包括渭水以南的陕甘两省境,南及四川全境,以及滇黔等省古西南夷居住地 区。东面北段以雒水以南至竹溪的豫、鄂西界与豫州分界,东面南段以竹溪以南的鄂、 湘西界与荆州分界,北面以华山向西沿秦岭山脉与雍州分界,西面、南面边界不明确, 当以当时所约略知道的边疆少数民族所及之境为境,所以能南及滇池一带。〔2〕“汶”,
《禹贡》古文作“崏”,通行本作“岷”,王逸注作“汶”。由于“汶”古读重唇,与 “岷”同声并同古韵十三部,所以同音通用。下文“道九川”说“汶山道江”,指汶山 为江水之源。据《汉志》,岷山在蜀郡湔氐道(今四川松潘县),岷水所出,是《禹贡》 即以此岷水为长江上源。薛季宣谓岷、洮以南蜀西之山皆可称岷,则是指岷山山脉。 “嶓”,音 b#,即嶓冢山。下文“道九川”叙明为汉水上游漾水所出,而《汉志》嶓冢 在陇西郡西县(今甘肃天水境),说为西汉水(即嘉陵江)所出,而所载漾水发源之氐 道(今甘肃清水县西南)不云有嶓冢,显然与《禹贡》不合。依《禹贡》之意,嶓冢自 当在汉水源头,则原来氐道之山应称嶓冢。据地形图,西县嶓冢即蜿蜒为氐道嶓冢,故
《水经?漾水注》说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并云:“东西两川俱出嶓冢,而同为汉 水。”但其地属雍州非梁州,而后世氐道漾水又不至沮县连汉水,汉水遂只有略阳以东 的留坝、宁强南北二源,则嶓冢自当在此,乃能属梁州。北魏正始中析沔阳(今陕西勉 县)置嶓冢县,《魏书?地形志》华阳郡嶓冢县云:“有嶓冢山,汉水出焉。”这是汉 水源头有此山见于记载之始。(以后嶓冢县名迭变,至明清两代名宁羌,即今宁强。) 唐时《通典》并载今天水、宁强(唐名金牛县)两嶓冢山。而天水之嶓冢属雍州,故清 以来学者皆主宁强之嶓冢,为其在梁州,今亦只能用宁强嶓冢说。〔3〕“沱、涔既道”, 已见前 39 页注〔4〕,惟此处“既”字未改为“已”。〔4〕“蔡”,山名,旧注不知 其所在,宋儒三四家始以为在雅州严道县(今四川雅安县),谓诸葛亮征蛮至此而梦周 公,更名周公山。清人胡渭则以为可能即峨嵋山。确址不详,总之为四川省境内一山。 “蒙”,山名,一般皆以为在今四川雅安、名山、芦山三县之间。“旅平”,旧误释“旅” 为祭山之礼,王引之《经义述闻》云:“《禹贡》不纪祭山川之事??旅,道也。‘蔡 蒙旅平’者,言二山之道已平治也。”下文“已旅”、“刊旅”亦同。〔5〕 “和夷”, 和水(《说文》作“涐水”,今大渡河)以南的西南夷。〔6〕“青骊”,《禹贡》作 “青黎”。骊、黎,皆黑色。《中国土壤地理》以为是无石灰性冲积土。据《中国土壤 图》则四川绝大部分为紫色土,成都平原及沿江流域为水稻土各种紫泥田、青泥田,秦 岭以南则大都为黄棕壤、棕壤。此处显然指四川青泥田等土壤。〔7〕“璆”,音 qi*,
 
《禹贡》作“镠”。《尔雅?释器》:“黄金谓之■,其美者谓之镠。”郭璞《注》云: “镠即紫磨金。”(《水经注》:“俗谓上金为紫磨金。”)上文“金三品”之金,是 古人对铜的称呼,此处璆、镠则指黄金。旧注因璆字从玉,误释为玉名。由左思《蜀都 赋》盛称“金沙银砾”及《后汉书》谓“益州金银之所出”,又《华阳国志》、《通典》、
《元和志》等所载,知金是梁州特产(金沙江即由产金得名)。“镂”,音 l^u,《说 文》:“刚铁,可以刻镂。”据《梦溪笔谈》,刚铁似即钢。〔8〕“罴”,音 p0,躯 体很大的一种熊,也称人熊。“狸”,比狐小,也称野猫。“织皮”,各种野兽的皮和 它的毛织物。据颜师古《汉书注》和苏轼《书传》,诸兽皮制为裘,诸兽毛织为罽(音 j@)。《说文》:“■,西胡毡布也。”如今日西藏之氆氇。是罽为兽毛粗织成的织物, 因而称为“织”,制裘的就称为“皮”。〔9〕“西倾”,山名,《汉志》作“西顷”, 在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省岷县)西,又名■台山、西强山,洮水出其东北,桓水出其 东南,即青海湖东南羌人所称的罗插普喇山,在今青海省东部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南部。
(旧释此为雍州山,大可不必如此拘泥。其地在渭水一线之南,依《禹贡》所叙自可列 为梁州之山。)“桓”,水名,《汉志》及《水经注》称为白水,即今白龙江。出今甘 肃岷县西南迭部之西,东南经舟曲、武都至广元南的昭化境入嘉陵江。“西倾因桓是来” 一句与上文“和夷”句同叙少数民族。错简在此,应移“和夷”句下,“其土”句上。 现原文暂不动,译文移正。〔10〕“潜”,《夏本纪》将《禹贡》“潜”皆改为“涔”, 独此处未改(或谓后人改回)。潜水,指与汉水相通的一条水,此处当 指当时运输上 便利的一条汉水的支流或支津。〔11〕“逾”,按《禹贡》文例,凡两水不相通而须经 陆路者用“逾”字。此处潜、沔相通,而沔、渭不通,故金履祥《书经注》以为,此处 两句是“入于沔、逾于渭”之误,其说是。“沔”,音 mi3n,水名。据《汉志》武都县
(今甘肃成县西)所载,知沔水即是以漾水为源的汉水。又据《汉志》武都郡沮县(今 陕西勉县西)及《说文》“沔”字,知沔水亦名沮水。《禹贡班义述》以为沔水原以出 自氐道的漾水为源,而发源于东狼谷的沮水至沮县来注。后来出自氐道之漾水流绝,遂 以沮水为源,《说文》遂谓沔水出东狼谷。而沔水由此亦称沮水,《说文》遂亦谓沮水 至沙羡(今汉口)入江。沔水与汉水实为一水的异名,并非旧释所谓上段为沔水,下段 为汉水。故上游之地有沔阳(今勉县)、汉中、汉阴等,下游之地亦有沔阳、汉阳、汉 口等。到末段入江夏郡(今安陆以南之鄂东)则另称为夏水。〔12〕“渭”,水名,出 今甘肃渭源县西南鸟鼠山,东经陇西、甘谷、天水诸县入陕西省境,自宝鸡横贯全省, 东至潼关北之风陵渡入河。〔13〕“乱于河”,《尔雅?释水》:“正绝流为乱。”郭 璞注:“直横渡也。”就是正面横渡黄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1〕弱水既西,〔2〕泾属渭汭。〔3〕漆、沮既从,〔4〕 沣水所同。〔5〕荆、岐已旅,〔6〕终南、敦物至于鸟鼠。〔7〕原隰叄ǎ8〕 至于都野。〔9〕三危既度,〔10〕三苗大序。〔11〕其土黄壤。〔12〕田上上, 赋中下。贡璆、琳、琅!13〕浮于积石,〔14〕至于龙门西河,〔15〕会于 渭汭。〔16〕织皮,昆仑、析支、渠搜,〔17〕西戎即序。〔18〕

【注释】〔1〕“黑水”,见前梁州注,这里为雍州西界。郑玄引《地说》云:“三 危山,黑水出其南。”《括地志》则似据杜林、杜预之说,以三危山在沙州敦煌县东南 三十里。今敦煌东南有三危山,其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