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 三 元年五月丙 午,侯刘建元 年。 四年,今侯处
元年。'296'


三 元年五月丙 午,畅侯刘昌
元年。'298'






六 四 元年五月丙 午,侯刘延
元年。'300' 五年,延坐 弃印绶出 
国,'301' 不 敬,国除。


























四 四 四 四 四







【注释】〔1〕“元光”,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三四年至前一二九年。
〔2〕“元朔”,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二八年至前一二三年。〔3〕“元狩”, 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二二年至前一一七年。〔4〕“元鼎”,汉武帝年号, 共六年,公元前一一六年至前一一一年。〔5〕“元封”,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 前一一○年至前一○五年。〔6〕“太初”,汉武帝年号,共四年,公元前一○四年至 前一○一年。〔7〕“兹”,乡邑名,汉时属河间国,当在今河北东南部交河、献县一 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8〕“河间献王”,即汉景帝子刘德。刘德于景帝前二年(公 元前一五五年)受封为河间王,在位二十六年,卒于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一三○年),
 
其事迹见本书《五宗世家》。“河间”,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河北献县、交河、东 光、阜城、武强等地,都乐城,故治在今献县东南。“献”,谥号。〔9〕“坐”,触 犯某条刑律,因为某种因由而获罪。〔10〕“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陈尸示 众,表示与众共弃,称为弃市。《汉书?王子侯表》作“自杀”。〔11〕“安成”,县 名,故治即今江西安福平都镇。《汉书?王子侯表》作“安城”。〔12〕“长沙定王”, 即汉武帝子刘发。刘发于景帝前二年(公元前一五五年)受封为长沙王,在位二十七年, 卒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一二九年),其事迹洋见本书《五宗世家》。“长沙”,诸 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湖南益阳、邵阳以西,衡阳、酃县以北地区,都临湘,即今长沙 市。“定”,谥号。 〔13〕“恩”,谥号。〔14〕“宜春”,县名,故治即今江西宜 春市。〔15〕“酎金”,汉代制度规定,皇帝祭祀宗庙,诸侯要献金助祭,称为酎金。 如果所献之金成色不足,数量不够,或不按时送到长安,就要削除爵位,取消封国。“酎”, 音 zhòu。〔16〕“句容”,县名,故治即今江苏句容县城镇。〔17〕“哀”,谥号。〔18〕 “薨”,音 hōng,古时诸侯死称薨。〔19〕“句陵”,当从《汉书?王子侯表》作“容 陵”,县名,故治在今湖南攸县西南。〔20〕“杏山”,县名,故治在今河南桐柏西北。
〔21〕“楚安王”,名道,为汉高祖弟楚元王刘交之孙,楚文王刘礼之子,于景帝前七 年(公元前一五○年)嗣位,在位二十二年,卒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一二九年)。 “楚”,诸侯王国名,当时辖境约当今江苏徐州、铜山及睢宁、邳县、安徽萧县、宿县、 灵璧、山东枣庄、鱼台各一部分,都彭城,即今徐州市。“安”,谥号。 〔22〕“后 九月”,这一年是闰年,有两个九月。〔23〕“浮丘”,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江苏沛县 境。〔24〕“刘不审”,《汉书?王子侯表》作“刘不害”。〔25〕“广戚”,县名, 故治在今江苏沛县东南。〔26〕“鲁共王”,即汉景帝子刘余。刘余于景帝前二年(公 元前一五五年)受封为鲁王,在位二十六年,卒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一二九年), 其事迹详见本书《五宗世家》。“鲁”,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山东曲阜、滕县、泗 水一带,都鲁县,即今曲阜。“共”,音 gōng,通“恭”,谥号。〔27〕“节”,谥号。 “刘择”,《汉书?王子侯表》记其人名“将”,与此异。〔28〕“丹杨”,当从《汉 书?王子侯表》作“丹阳”,县名,故治即今安徽当涂东北小丹阳。〔29〕“江都易王”, 即汉景帝子刘非。刘非于景帝前二年(公元前一五五年)受封为汝南王,两年后徙封江 都王,共在位二十六年,卒于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一二八年),其事迹详见本书《五 宗世家》。“江都”,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射阳湖西南,仪征以东 地区,都广陵,即今扬州市。“易”,谥号。〔30〕“盱台”,音 xūyí,县名,故治 在今江苏盱眙东北。〔31〕“刘象之”,《汉书?王子侯表》记其人名“蒙之”,与此 异。〔32〕“湖孰”,《汉书?王子侯表》作“胡孰”,县名,故治在今江苏江宁东南 湖熟镇。〔33〕“顷”,谥号。“刘胥”,《汉书?王子侯表》记其人名“胥行”,与 此异。〔34〕“秩阳”,当从《汉书?王子侯表》作“秣陵”,县名,故治在今江苏江 宁南。〔35〕“终”,谥号。“刘涟”,《汉书?王子侯表》记其人名“缠”,与此异。
〔36〕“睢陵”,县名,故治在今江苏泗洪东南,今已没入洪泽湖中。“睢”,音 suī。
《汉书?王子侯表》作“淮陵”。〔37〕“龙丘”,乡邑名,汉时属琅邪郡,当在今山 东东南部一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38〕“江都易王子”,《汉书?王子侯表》作“淄 川懿王子”。〔39〕“张梁”,乡邑名,今无考。〔40〕“江都易王子”,《汉书?王 子侯表》作“梁共王子”。〔41〕“剧”,县名,故治在今山东寿光南。〔42〕“菑川 懿王”,名志,为汉高祖长子齐悼惠王刘肥之子,初封安都侯,于文帝十六年(公元前 一六四年)被立为济北王,于景帝前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徙封淄川王,在位三十五 年,卒于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一三○年)。“菑川”,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山东 淄博市区及寿光、益都等县部分地区,都剧。“懿”,谥号。〔43〕“原”,谥号。〔44〕
 
“孝”,谥号。〔45〕“壤”,乡邑名,今无考。《汉书?王子侯表》作“怀昌”。〔46〕 “夷”,谥号。“高遂”,一作“高”。〔47〕“延”,《汉书?王子侯表》作“延年”。
〔48〕“平望”,县名,故治在今山东寿光东北。〔49〕“临原”,县名,故治在今山 东临朐东。《汉书?王子侯表》作“临众”。〔50〕“葛魁”,一作“莒魁”,乡邑名, 今无考。〔51〕“节”,谥号。〔52〕“坐杀人”,《汉书?王子侯表》作“坐缚家吏 恐猲(吓)受赇”。〔53〕“益都”,乡邑名,故地在今山东寿光南。〔54〕“平酌”, 当从《汉书?王子侯表》作“平的”,乡邑名,汉时属北海郡,当在今山东寿光、昌乐、 安丘、潍县、昌邑、潍坊市一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55〕“戴”,谥号。〔56〕“思”, 谥号。〔57〕“剧魁”,乡邑名,故地在今山东寿光南。〔58〕“刘墨”,《汉书?王 子侯表》记其人名“黑”,与此异。〔59〕“昭”,《汉书?王子侯表》作“招”。 〔60〕 “寿梁”,一作“寿良”,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枣平西南。〔61〕“平度”,县名,故 治在今山东平度西北。〔62〕“刘衍”,《汉书?王子侯表》记其人名“行”,与此异。
〔63〕“宜成”,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济阳西北。〔64〕“康”,谥号。〔65〕“临朐”, 县名,故治即今山东临朐临朐镇。“朐”,音 qú。〔66〕“哀”,谥号,《汉书?王子 侯表》作“夷”。〔67〕“雷”,一作“卢”,县名,故治在今山东蒙阴东北。〔68〕 “城阳共王”,名喜,为汉高祖长子齐悼惠王刘肥之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子,于文帝四 年(公元前一七六年)嗣位,在位三十三年,卒于景帝中六年(公元前一四四年)。“城 阳”,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山东莒县、沂南和蒙阴东部地,都莒,即今莒县城阳镇。
〔69〕“刘稀”,《汉书?王子侯表》记其人名“豨”,与此异。〔70〕“东埂保亍∶手渭唇裆蕉仕仕颉!肮‘”,音 guǎn。〔71〕“痼疾”,顽疾,久治不愈的 病。“痼”,音 gù。〔72〕“辟”,疑为乡邑名,《汉书?王子侯表》作“辟土”,谓 属东海郡,当在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一带,确切地点已不可考。〔73〕“朋”,《汉 书?王子侯表》作“明”。〔74〕“尉文”,乡邑名,疑在今河北无极境,确切地点已 不可考。或以为当在今湖北西南部。〔7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