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于《国语?晋语》及《左传》襄公九、二十四、二十九 等年。《吕氏春秋?古乐》历叙古帝名号,自朱襄氏至周成王凡十三帝,陶唐氏居第三, 在黄帝、颛顼、喾、尧、舜之上,即其时代远在五帝之前,尤与尧无关。《国语?晋语》 第十四及《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都说陶唐氏是虞以前的一个古代氏族,一直传衍,历夏 商周三代都未没落,其族人自诩为“不朽”之族。《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叙陶唐氏在虞 以后衰落了,直至夏孔甲时,该族后裔中有叫刘累的向豢龙氏学得养龙技术,为孔甲养 龙有功,获赐姓御龙氏,使该族复兴。〔5〕“扰”,同“柔”,顺。在此意为使驯顺。
〔6〕“受”,《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作“更”。杜《注》:“更,代也。以刘累代彭 姓之豕韦。”据《郑语》,豕韦为祝融八姓之一的彭姓之国,此因刘累养龙之功,获赐 姓并取代彭姓受封于豕韦,所以《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说陶唐氏至夏为御龙氏,至商为 豕韦氏。豕韦之地,据杜《注》,在今豫北东部的滑县以东地。


 

〔1〕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
 


【注释】〔1〕“桀”,《世本》所载桀为帝皋子,帝发弟。
 
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乃召汤而囚之夏台,〔1〕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 桀。桀走鸣条,〔2〕遂放而死。〔3〕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 至此。”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4〕

【注释】〔1〕“夏台”,旧释为监狱名,设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境。〔2〕“鸣 条”,地名,在今河南开封市陈留附近。《殷本纪》载桀战败奔于鸣条,与此同。《秦 本纪》载败桀于鸣条,则是战于鸣条,桀败走。当是战败奔至鸣条后,再次战败逃亡。
〔3〕“放”,流放。据上句桀败走,则放之义可解作流亡。本篇与《殷本纪》及《书 序》皆未载桀逃亡至何地,《淮南子?修务篇》始言逃南巢(今安徽巢县)、历山(今 湖北随县境)等地。《史记》谨严,未采用来源不明之说。〔4〕“杞”,国名,周初 封夏代之后裔于此(见《周本纪》、《杞世家》),故为姒姓。地名雍丘,在今河南杞 县。入春秋后迁缘陵(今山东昌乐县东南),又迁淳于(今山东安丘县东北),春秋“获 麟”后三十余年为楚所灭。


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 男氏、〔1〕斟寻氏、〔2〕彤城氏、〔3〕褒氏、费氏、〔4〕杞氏、缯氏、辛氏、 冥氏、斟戈氏。〔5〕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6〕自虞、夏时, 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名曰会稽。会稽者,会 计也。


【注释】〔1〕“男氏”,《世本》作“南氏”。〔2〕“斟寻氏”,此与《左传》 同。《世本》作“斟?氏”。徐广云:一作“斟氏”、“寻氏”。〔3〕“彤城氏”,
《世本》作“彤氏”。〔4〕“费氏”,《世本》作“弗氏”。〔5〕“斟戈氏”,《世 本》作“斟灌氏”。〔6〕“《夏小正》”,为流传至汉代的先秦按月记载物候、气象、 星象的专著。据近代研究,其所载天文内容约当公元前四世纪,即战国中期。至汉代编 入《大戴礼记》中,亦有单行本流传。古人误以为夏代作品。

译 文


夏禹,名叫文命。他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叫帝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 意,昌意的父亲叫黄帝。禹就是黄帝的玄孙和颛顼的孙子。只有禹的曾祖父 昌意和父亲鲧都不曾登过帝位,而是做臣子。
当帝尧的时候,滔滔的洪水,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岳,漫没了丘陵,老 百姓陷在愁苦中。尧急着要找到能治水的人,群臣、四岳都说鲧可以。尧说: “鲧是个违背上命、败坏同族的人,不可用。”四岳说:“这一辈人员中没 有比鲧更能干的了,希望陛下试试。”于是尧采纳了四岳的意见,用鲧治水。 费了九年功夫,洪水之患没有平息,治水无功。于是帝尧就再设法寻求人才, 另外得到了舜。舜被提拔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职务,按时巡行视察各地诸 侯所守的疆土。于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太不像话,就在羽山海边诛杀了鲧。天 下的人都认为舜处理得当。这时舜选拔了鲧的儿子禹,任命他继续从事鲧的 治水事业。
尧崩逝后,帝舜问四岳说:“有能够很好地完成尧的事业、可以担任官
 
职的人吗?”都说:“如果让伯禹做司空,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尧的勋业。” 帝舜说:“啊!就这样吧!”因此就任命禹说:“你去平定水土,要好好地 干啊!”禹下拜叩头,推让给契、后稷、皋陶等人。舜说:“还是你去担负 起你这一任务吧!”
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仁爱之怀人人可 亲,他讲的话诚实可信,发出来的声音自然地如同音律,动作举止自然地可 为法度,乃至重要规范准则都可从他身上得出。他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 遵的纲纪。
禹就和伯益、后稷一起奉帝舜之命,命令诸侯百官征集民夫,展开平治 水土工作。随着山势树立标识,确定那些高山大川。禹伤痛父亲鲧治水无功 被杀,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自己吃穿都很 简朴,但对祖先神明的祭祀却很丰厚尽礼。自己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不惜 耗巨资于修渠挖沟等水利工程。他赶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泞的路坐 橇,走山路用屐底有齿的檋。经常随身离不开的东西,就是测定平直的水准 和绳墨,划定图式的圆规和方矩,四时都带着他们,用以从事于开划九州, 辟通九州道路,修筑九州湖泽堤障,计度九州山岳脉络。同时叫伯益发放稻 种,教群众在卑湿地方种植。叫后稷当群众在难于得到食物时发给食物。缺 粮少食的地方,便调有余地方粮食来补其不足,务使各诸侯境内丰歉均一。 禹又巡视各地所特有的物产以定其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况。
禹督导治水的行程从冀州开始。冀州:已治理了壶口,接着治理梁山和
岐山。已修整了太原之后,接着修整到岳阳地区。覃怀地区也完工了,就到 了衡漳水一带。常水(恒水)、卫水也都随河道流畅了,大陆泽周围土地都 可耕作了(按这两句原错简在“田赋”下,今译文移正)。这一州的土壤是 白壤,田地列在第五等(按此句原错在“赋”下,今译文移正),赋税第一 等,不过随年的丰歉杂出第二等。东北的鸟夷族贡纳供贵族服用的珍奇异兽 皮毛。他们遵海路入贡,在沿海岸(辽东湾西岸)向南航行的航道上,看到 右拐角处的碣石便据以转而向西航驶,直驶入黄河航道。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兖州。黄河下游的九条河道已畅通了,雷夏洼地已汇
聚成湖泽了,雍水、沮水也都会同流到了雷夏泽中,能种桑的土地上已经在 养蚕,于是人民得以从躲避洪水迁居的高地下到平地居住。这一州的土壤是 黑坟,它上面披盖着茂盛的长林丰草。田地列在第六等,赋税则为第九等。 这一州经过十三年的农作耕耘,才赶上其他各州。这一州的贡物是漆和丝, 还有装在筐子里进贡的文彩美丽的丝织品。它的进贡道路是由船运经济水、 漯水,直达黄河。
地跨东边的海,直至西边的泰山,这一地域是青州。已经给居住在东北 的堣夷族划定疆界,使获安居;又疏通潍水、淄水,使这一地区也获得治理。 这一州的土壤是白坟,海滨则是咸卤盐场。田地列在第三等,赋税则为第四 等。这一州的贡物是盐、精细的葛布、海产品以及磨玉的砺石,并有泰山山 谷里出的丝、麻、铅、松、似玉之石和莱夷族所献的畜产,还有装在筐子里 进贡的山桑蚕丝。它的进贡道路是由汶水船运直达济水。(再由济入河。) 东边沿海,北边至泰山,南边至淮水之间的地域是徐州。淮水和沂水都已经 治理,蒙山、羽山地方也都可耕种,大野泽也已汇积成湖,东原地区的水潦 已去,地已平复。这一州的土壤是赤埴坟,它上面的草木繁茂丛生。田地列 在第二等,赋税则为第五等。这一州的贡物是五色土,羽山谷中所出的五色
 
雉羽,峄山之阳特产的制琴良材名桐,泗水滨的浮磐石,和淮夷族所献的珍 珠贝及鱼产,还有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